楊爍軍訓式養娃給爸爸提了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楊爍軍訓式養娃給爸爸提了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楊爍強勢、控制、嚴苛的教育和愛孩子的方式是很多爸爸都存在的,因爸爸去哪了的節目引起很多的爭議。在這裡單就如何教育來說,不管男孩女孩,我們最好、最基本的方式應該是-----使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人的快樂是天生的,快樂是我們最基本的正性情緒。剛出生的嬰兒面部就會有微笑的表情,幾周內會對人臉尤其是對於熟悉的面孔發生微笑反應。心理學家孟昭蘭教授研究認為,愉快的情緒對於嬰兒的一般發展、身體活動能力、知覺、記憶、觀察和理解起先導作用。快樂的孩子更願意與外界的人和事物接近,更加自主的開始認知活動,而對外界事物的主動探索引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與興趣,好奇心和興趣是一種有一定緊張度的思維意識,這種意識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達到最有效的認知,使孩子在認知中得到一定的成果,繼而誘發快樂的情緒,快樂情緒反過來促進孩子更積極的對外探索,由此產生良性的循環,孩子大腦得到更多的良性刺激,興趣與快樂是孩子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是建立自我人際情感連接的基礎。


楊爍軍訓式養娃給爸爸提了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快樂很簡單

讓孩子快樂很簡單,孩子的快樂來自於自我滿足,我們父母尤其是父親要去除障礙、壓抑與過多的控制,給孩子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從嬰幼兒及時滿足孩子生理需要,使孩子感到身體舒服,多多與孩子互動、撫摸孩子、與他們溫柔說話、陪伴孩子玩。父母要明白我們才是孩子愉快情緒的主要來源,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視覺、聽覺、觸覺和情感條件,滿足孩子大腦自我建設和心理發育的需求。

對體驗痛苦的孩子給予關愛與支持

有快樂就會有悲傷,悲傷是一種負面情緒由痛苦的刺激引起,比如疼痛、強烈噪音與聲光、飢餓,與父母分離引起的心理上的傷害,需求沒有被滿足等。哭泣是孩子悲傷的表象,在於引起家人的注意與幫助,成人對於孩子的痛苦不及時給於援助,將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很多嚴重的後果,如造成孩子性格冷漠、自閉。

作為父親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予痛苦中的孩子及時的撫慰和關懷,決不能以成人的角度嚴厲或苛責對待孩子,要懂得共情。孩子無法及時得到父母的關愛,會讓孩子失望,與成人感情疏離,關閉與父母溝通的渠道,封閉自己的內心或產生偏離的行為。


楊爍軍訓式養娃給爸爸提了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而只是單純地安慰與憐憫只能導致孩子在挫敗前無能為力,父母不教他們不懂得如何應對導致痛苦的來源。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在安慰孩子的同時,想辦法消除或減少引起痛苦的刺激性事件,幫助孩子處理、應對與克服痛苦。對於孩子來說,你的共情與幫助即加深親子關係,孩子又學會如何自己去戰勝引起痛苦的障礙。他們會安全感十足,信任別人、更自信、更有勇氣,內心有力量才會對挫折有更大的忍耐,才能以更樂觀的態度對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複雜事情。

爸爸對孩子性格的塑造起非常大的作用,爸爸代表力量與成功,是孩子人生的榜樣,在孩子遭受挫折內心痛苦時,我們一定不能冷眼旁觀或冷嘲熱諷,給孩子鼓勵、溫暖與支持,灌輸積極的力量,但要注意的是我們過多的安慰反而有可能會讓孩子自尊受到傷害,內心更加悲傷。分享一個小故事:果果4歲時照著圖片畫大象,畫好多遍都畫不好,自己煩躁把畫撕掉趴在桌上哭泣,我拾起畫“爸爸覺得你畫的不錯”“哪有,我畫的一點都不像!”“我小時候也畫過大象,你猜爺爺看到我的畫怎麼說?”孩子很好奇轉移了注意,我悄悄在她耳邊說“爺爺說你這畫的是豬嗎?”果果被逗得呵呵笑了。“你的畫我能看出是大象,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畫畫,爺爺把我畫的大象看成豬,你比爸爸強多了!讓我幫你看看怎樣才能畫的更好。”先轉移孩子的注意把她從悲傷中拉出來,給孩子進行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差的潛意識建設,不損傷孩子自尊又幫助孩子重拾信心,再對孩子進行援助,果果開心的重新畫了起來。

愉快的情緒、有興趣的狀態比處在痛苦和懼怕中更有好的學習效率,就是說要想孩子成長、學習上能不斷前進,基本的前提是,讓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緒。


楊爍軍訓式養娃給爸爸提了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