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誰小的時候沒有捱過父母的胖揍呢?哪個父母手裡沒有一兩件趁手的兵器?中國式揍娃傳統:笤帚疙瘩+雞毛撣子,哪個孩子見了不聞風喪膽?哪個孩子屁股沒與它們親密接觸過?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會看老媽的眼色,只要她開始掃視掃帚,就趕緊去把它緊緊抱在懷裡……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這兩樣傳統老物件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以後小編打孩子也找不回童年的味道了(不是)。

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當然,即便不借助工具,父母也有揍我們的辦法——勤勞的雙手。這雙手在我們的小學作文裡出現過無數次,被我們歌頌了無數次,我們甚至保全了他們的顏面,從不公開探討這雙手在我們的臉上、後腦勺、屁股上作用了多少牛頓的力。只是,父母卻即便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前提下,也依然不惜與我們共苦。

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我能理解家長教育不聽話孩子時候忍不住動手,情緒的發洩通常在極度失控下是會直接作用在其他人或物上,家暴是,打孩子是,揍寵物是,砸東西也是。但即便是人的情緒極度失控,憤怒到了極點,在揍孩子上還是應該保留最基本的理智,那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思想簡單的小動物,更不是沒有思想的物品,是人。他會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至親的人之一,他是這個世界上目前為止最依賴和信任你的人。你可以因為他的不配合而懲罰他,但絕對不能把不配合觸發的你的暴躁發洩在他的身上。

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也就是說,你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非常明確是在幫助他成長,而不是發洩自己的不滿,讓自己心裡痛快。孩子再不懂事,靠暴力威脅產生的恐懼感來阻止其犯錯是當家長的選擇的最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會令孩子害怕罷了。

最近中國翻拍日版《mother》的作品《不完美的她》備受關注,故事講述了一個被家長體罰得非常嚴重的孩子在女主角的幫助下逃離原生家庭開始兩人的逃亡之旅,女主角之所以如此同情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女孩,是因為自己小時候也生活在一個家暴家庭裡,她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在暴虐父親的陰影下生活而選擇將她遺棄,這讓女主角對母親既充滿嚮往又倍感痛恨。隨著逃亡中發生的種種,女主角漸漸明白母親丟棄自己的苦衷,也在“女兒”的依賴中更加明白一個充滿暴力的童年是多麼悽慘。

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這部劇非常深入淺出地讓我們思考,搭上自己的自由去解救一個被家長狠揍的孩子值不值。也許在我們來看不值,因為童年不快樂好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同樣童年不快樂的人會覺得,值。他們知道那種伴隨一生的痛苦有多煎熬,他們更知道被家長體罰,當成破爛一樣踢打的童年不叫不快樂,叫人間煉獄。

近日,一個小女孩被繼母和親爹虐打住進ICU的事件頻上熱搜,引起非常大的關注。孩子的慘狀不忍描述,但能把一個人虐待成這個樣子本身就已經不在體罰範圍內了,這是非常邪惡的人格缺失。他們完全把孩子當成了所有物,根本沒有當成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認為自己有權利處理自己的所屬物品,包括這個孩子。所以拿孩子當情緒的發洩工具,甚至是靠懲罰虐待孩子來獲得精神上的快感,行為可謂喪盡天良!

小時候被父母揍得最狠到什麼程度?國際不打小孩日來訴苦吧!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

我們一直都說,孩子是未來。因為他們在將來會成為社會運轉中的一個環節,你甚至永遠都不會想到一個人能為世界創造怎樣的價值。希望每一個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上都能找到最溫和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