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縱觀全局,如果要談到赤焰軍的案子,就得先談梁帝與祁王,在這裡發表一下個人觀點,換個思路詮釋事情的經過!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第一,梁帝其實非常愛自己的長子,起名蕭景禹,其實就有希望自己的長子能夠像古代聖王一樣的寄託與期許,其實梁帝之所以到祁王后期出現了父子對立的局面,實際是梁帝太過縱容祁王的結果。可能大家不明白了,梁帝怎麼會愛祁王呢?其實換個想法,假如梁帝不愛祁王,怎麼會出現祁王一家獨大,甚至能到天天教訓老子,就連六部大臣上書都要加上此乃祁王之意的話呢?所以我認為,梁帝非常寵愛祁王,甚至是溺愛,不斷給權給人,完完全全就是培養接班人的想法。甚至為了壯大祁王的力量,親自指婚,讓林殊與霓凰成親,為的就是壯大祁王的力量。但是祁王不知收斂,過分地逾越了父子君臣的關係,開始教訓起了梁帝,甚至到後來梁帝幾乎天天砸桌子,這都是過渡的過程,祁王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逾越的問題,反倒認為是梁帝,自己的父皇不肯聽忠言,在偏聽小人之見,所以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障礙——懸鏡司,唯一當時不在祁王控制的勢力範圍,祁王這時候已經膨脹了,只是一心想著剷除奸臣,這樣就能政治清明,所以準備拿懸鏡司開刀了,其實說白了,就是變相的清君側!梁帝就算再如何溺愛祁王,也決不允許自己的兒子架空自己,否則絕對和李淵一個結局!到這,父子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頂點了,祁王認為自己在肅清奸臣,使政令上通下達,通過以德服人,來駕馭眾臣,而梁帝則是已經懷疑祁王有謀反的心思,或者是架空自己這個父親的心思,開始對自己最抱有期望的孩子平生感到了恐懼!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第二,祁王之敗,首開於懸鏡司廢立的提議,在這個過程中,祁王首先得罪了本該忠於自己的夏江,在此之前,無論祁王動作如何,夏江都會中立,或者配合祁王,因為他知道祁王是未來的皇帝,自己則是新君未來的刀,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傳承多年的懸鏡司居然要被廢了,在古代極為重視傳承的情況下,最應該忠於祁王的夏江開始出現了不應該有的心思!夏江,皇帝的劍刃,他的所作所為,其實都可以代表梁帝的意志,這時候夏江對祁王的任何動作,其實都給了外臣一個信號,梁帝要廢除祁王!那這就不得了了,祁王治國,肯定大有不滿的人在,皇帝都有意思了,那還不趕緊紛紛表態,謝玉就是第一人!其實縱觀梁國朝堂,可以發現,那麼大的一盤棋,絕不僅僅是夏江與謝玉兩個人就能辦到,必須有著大量臣子配合,才能完成這麼大的一盤棋,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祁王治國過分理想化,得罪了太多人,但是以前祁王是法定繼承人,又有軍方支持,誰也動不了,現在梁帝有心思了,這不就讓一大堆人看到了推到祁王的希望了嗎?所以,祁王看似只簡單得罪了一個夏江,其實早就得罪了朝堂許許多多的宗親貴族,過分理想化的施政,其實是給自己埋下了墳墓,即使梁帝沒有失去與祁王的情誼,祁王上位了也討不了好!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第三,這裡從祁王死後到正劇開始的十二年時間來看,其實不難發現,梁國依然保持著大陸第一強國的姿態,外無戰事,內無紛亂,儼然一片和平安詳的樣子。可能有人說太子譽王幹了多少壞事,貪汙了多少錢,這點確實否認不了,但你也得承認人家有本事啊,最怕的永遠不是貪官汙吏,而是那些清流,只要你有本事你幹了事,總好過光守著道德節操不幹事的好!祁王死後十二年看似朝局混亂,吏治不清,但卻達到了一個平衡,大家都可以私底下玩齷齪的手段,但都不敢放到檯面,因為太子譽王互相檢舉,導致了大家都只敢偷偷摸摸的,還要時刻提防被人高發,至少從歷史來看,梁國沒有亂,而靖王上位到【風起長林】開始,梁國還是那個梁國,說明了祁王的理想抱負終究只是理想抱負,靖王也沒能夠實現,還是老樣子,這是從劇本歷史來看的,我覺得這可以反映祁王一派的施政過於理想化,但是不切實際,而且很容易得罪人,假如沒有梅長蘇的出現,靖王的脾氣,永遠不可能上位,一個不知道變通,就光生悶氣長達十二年來展現自己對於心中的堅持,可敬也可悲,其實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一點用也沒有。即使上位了,也沒把國家變得多強大,要知道靖王自小受教育於祁王,不難看出祁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至於梅長蘇喊出的天下人是天下人的天下,非常正確,但是絕對不切實際,在那個時代,搞共和,要麼就是提前大解放,要麼就是宋朝那樣處處掣肘,看似正確,其實很不正確!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第四,現在要談到赤焰了,赤焰軍之所以被株連,其實問題就在於一個忠,他們到底忠於誰。其實很明顯,忠於祁王。後期的赤焰軍甚至到了只接受祁王舉薦的人,對梁帝派來的人一概不認的地步,儼然變成了祁王的私軍。當然,祁王本該上位當皇帝,擁有自己的力量無可厚非。但是首先梁帝對自己的兒子開始感到了恐懼,擔心自己的兒子逼宮,逼迫自己讓位,然後永遠被拘禁(可以參考李淵以及後期的李隆基),赤焰軍剛開始這麼幹,梁帝只能呵呵笑著,沒事,反正用的是自家兒子的人,還是梁國的。但是一旦懷疑祁王謀逆,那就是非常可怕了,梁帝會懷疑赤焰軍是否會成為攻打金陵(梁國的首都)的急先鋒。梁帝對於林燮是非常熟悉的,正因為熟悉,所以非常擔憂如果林燮幫助祁王謀逆,來個清君側,誰能擋得住。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另外還有一個大膽猜測,林燮可能本身就有謀反之心或者當權臣的意思,雖然劇中沒有表現,但可以憑藉以下幾處來推測一下:1、祁王是個理想化的人,一旦上位,百分百倚重林燮,林燮原本是國內重要大臣,瞬間變成攝政王一樣的地位,兒子娶了雲南穆府的郡主,等同於有云南十萬穆家軍支持,內有七萬赤焰軍支持,一旦全盤成功,那勢力直接就蓋過了梁帝、蓋過了祁王,就算他本人沒有這個意思,只要來個黃袍加身,眾將推舉,他也擋不住。2、林燮拒絕梁帝的人馬其實有非常強的主觀性,梁帝的人手可能有兩個目的,一是分化赤焰軍,擔當赤焰軍重要將領,另外一個就是監視赤焰軍,前者可能影響國家野戰軍戰力,林燮拒絕其實是理所應當,但後者監軍被拒絕,其實不臣之心就昭然若揭了。哪怕是放到現代,軍隊裡除了主軍事的,也肯定也有一個主生活的,想要在軍隊裡搞一家獨大,從古到今,這麼幹的不是叛亂中就是已經叛亂了,幾乎沒有其他。只是到底未來是幫助祁王清君側還是等祁王上位後代行皇帝事,那就不得而知了。林燮的能力雖然強,但前面也說了,這個國家不是沒有赤焰軍就轉不了了,依然國家強大,即使祁王舊人上位,國家依然也沒能更加強大,只不過死者為大,後世過分美化了而已。

第五,祁王之死,祁王其實可以不用死!這不是吹的,看太子結局,其實可以發現,對於兒子,梁帝是很包容的,而譽王則是不得不死,因為身份,太容易搞事了,而且還公然造反,於情於理非死不可。而祁王,其實梁帝給過他機會,但是祁王並沒有在意。他失敗了,曾經被眾人捧得高高在上的祁王一瞬間跌落谷底,原本的自尊心瞬間受到了踐踏,好似世間的不公都加諸於身。他恨自己的父親,不懂自己的心中抱負,只知道權謀詭計,他也恨自己不懂自己的父親,錯判了局勢。只留下一句“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就這麼逝世了。祁王的死就像一根導火索,梁帝也怒了,開始牽連,大殺祁王舊人,恨這些人帶壞了自己的兒子(可以參考巫蠱之禍,漢武帝殺了太子後,後悔了,然後殺光了所有曾經誣陷過太子的人)。說白了,在這裡我認為祁王極度不負責,完全沒有考慮自己一死的後果,一個被梁帝寄託了無限希望的兒子就這麼死了,甚至都沒聽到任何悔過就死了,梁帝是崩潰的,這也成了他心中的痛。再度看梁國朝局,祁王之死雖然牽連一大批人,甚至說半個朝堂空了,但是!梁國依舊沒亂,說白了,就是幹事的人還在位置上,沒幹事的死了其實無所謂,當然這屬於憑空猜測,但是我想這個解釋還是很合理的。最起碼梁帝沒有惱羞成怒到清空國家基石。但是有些人就純屬背黑鍋了,比如宸妃,梁帝絕對沒想過株連她,但她居然上吊自盡了,為了最後一塊遮羞布,所性把宸妃之死定義於畏罪自殺,這點可以參考後期讓靜妃悄悄為宸妃立牌的事,要真現殺光祁王舊人,靜妃作為宸妃的陪嫁女,第一個就逃脫不了。至於靖王,我想是有梁帝恨鐵不成鋼的意思。靖王和祁王太像了,一樣的理想主義,看著靖王,梁帝肯定會想到祁王,他恨透了那種理想,甚至對梅長蘇喊出了祁王要的天下,朕給不了,天下也沒有人能給的了。說白了,理想主義害死人,一群熱血青年,滿腔熱血本是好的,但是卻沒有注意到社會需要。梁帝殺了那麼多人,梁國依然是陸上第一強國,國家政局沒有錯亂,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第六,梅長蘇的轉變,如果說這些熱血青年誰變得更現實些了,肯定就是經歷了十二年苦難的林殊。本身天資極高,又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其實他也發現了,光靠理想與抱負還是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與改變天下的目標。所以他選擇了理想為宗旨,手段為措施的方法,效果也是槓槓的,否則也不會弔打整個梁國朝堂了。面對靖王,他也曾經被不止一次提醒過靖王,堅持本心,但是一定要有手段,但可惜,靖王就是被自己的皇長兄徹底帶歪了,所以梅長蘇選擇了讓靖王行光明正大的事,為自己的理想抱負打拼,而自己拾遺補缺,用自己的手段為靖王開路,從而實現心中的理想,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梅長蘇死的太早,他看不到未來的政局變換,也想不到未來的事情發生,所以這也是為嘛靖王上位後,國家依然不能更加強大的原因。如果不是梅長蘇費盡心思,為靖王拉攏了以雲南穆府為首的勢力支持,就靖王的性格,絕對沒幾年就被架空了。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所以,其實說白了,琅琊榜的復仇三度觀看,發現有些可笑,他們的父輩兄長犯了錯依舊不自知,只是可惜了滿腔熱血,盡成無用。再說一下,其實我是非常支持譽王上位的,要手段有手段,雖然奸詐狡猾,但是絕不會成為昏君,最起碼懂得駕馭臣子,懂得如何開闢局面。全局中,太子仁善(縱觀全局,就只有霓凰郡主那做的不對,其他的並沒有傷天害理),但是性格柔弱,上位後容易被謝玉控制,但是譽王不會,能從一個王爺到七珠親王,與太子分庭抗禮,是非常有本事的,如果全局不是梅長蘇一直搗亂,太子也只有被吊打的份,至於靖王,那就呵呵了。而且譽王上位最大的好處就是拉攏人,能拉攏各方勢力,快速整合國家力量,甚至有可能比靖王做的更好,只是遺憾,失敗了。因為麒麟才子,徹底亂了方寸,走了最不該走的陰謀詭計,權謀手段,他本來是有機會堂堂正正一路碾壓的。

最後再談談梁帝,有能力,不昏庸,談不上明君,但至少懂得守成。至於夏江和謝玉做的事,他可能不清楚全部,但是知道那麼多幹嘛呢,結果滿足他就行了。雖然平衡局面看似消耗國家力量,但在古代,能懂得用平衡來牽制各方,其實是非常有能力的表現,最起碼國家律法是不能違抗的,看慶國公案、看蘭園案、私炮坊案,其實最終都是要梁帝支持,才有人敢審理,如果不是做到了權衡各方,使各方不敢亂來,就侵佔老百姓的田地,殺幾個妓女,能夠讓當朝重臣落馬?再看看謝玉當時面臨死局時候,依然不敢將巡防營放進府內就知道了,梁帝的底線就是規則,也就是律法,只要不玩脫,保證國泰民安就行。最起碼,祁王死後十二年,雖然貪汙腐敗都有,但是國家依然和平,國外依然不敢窺伺,牢牢坐著第一強國的位置,就知道梁帝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三度再看《琅琊榜》,我給大家還原一個是非顛倒的真相

談回正題,對於一支完全不在掌控中的軍隊,無論任何國家領導人,都是無法容忍的。梁帝稱不上明君,但絕對不昏庸,哪怕沒有祁王的事,就憑林燮這樣搞事情,他肯定都會懷疑林燮有所圖謀,如果往大了想,甚至會懷疑林燮是不是要以後控制祁王,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赤焰軍的案子,其實說白了就是林家作的,不忠於梁帝,還有可能不忠於祁王,無論祁王是否被誅殺,林家都是要死的。從後期梅長蘇在回答梁帝林燮忠於誰時,不難看出,梅長蘇只能說出林燮以往對於梁帝的貢獻,但是梁帝並沒有薄待林家,甚至是大加榮寵,其實早就酬謝了林家的功績,但林家不知收斂,這才導致了今日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