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我的感受就是三个字“一场戏”。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导演是新冠病毒,演员就是疫情下的各国各民各企业。

在两个多月的居家封闭中,每个人经历的心路历程都不同。终于引来复工复产的时候,却发现

一场新的“挑战”在上演。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我们整理了一下国内知名企业降薪裁员情况(陆续整理中。。。)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其实,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2月7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相关《意见》亦提出通过协商调整薪酬。

某职业成长平台对职场人进行了《疫情影响下的职场人——2月份调薪状况调查》,三成受访者的2月份薪酬有调整。不过,对于非常时期企业的调薪之举,有合计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不反对”,另三成则明确表示“不支持”。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支持者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疫情期间经济受影响,很多公司都面临压力。通过降薪等方式先保证公司活下去,再考虑“活得好”;员工先考虑有工作再想收入高,这是本末的关系。有这种意识的人,属于觉悟比较高。不过,75%的职场人不会主动提出降薪。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西贝攸面在疫情期间曾发表文章说,他们的贷款只能维持三个月。我通过初步口头了解,大部分企业,订单至少减少50%。有一家500人的企业,往年手上随时都有2000多万的流动资金,现在只有100多万。这100多万估计一个月的开支恐怕都不够。如果企业处在这种境况下,还会其他选择吗?

如果别无选择,降薪对企业是否有损失呢?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历时一年多,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为应对业务萎缩不得不采取各种节约成本措施。其中在人力资源方面,采用了常见的“人员三刀”。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金融危机先后历时一年多。2009年10月开始国内经济开始复苏。这场金融危机为企业和个人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对于企业而言,

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实现了合理的淘汰、提高形式上的忠诚度。但同时企业也必须要承担优秀人才流失、对企业文化的伤害、对雇主品牌的伤害、增加了未来人才招聘和培养的成本等代价。

对于员工而言,

危机期间的遭遇使其开始评估个人对于公司的价值、认识到多样化技能的价值,开始思考个人如何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职业危机感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下降。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出现报复性离职——

本次经济复苏后的12个月内

54%的人主动离职率,

65%关键人才和高潜力人才的流失。

万宝盛华(Manpower Inc)对33个国家的39 000名雇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全球30%的雇主称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填补职位空缺  

概括而言,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这次危机的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得多。疫情冲击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层面。衰退是板上钉钉,世界经济是否会大萧条取决于疫情。但从现在来看,我们不认为会进入大萧条。

中国有句古话:哀痛莫过于心死。假如降薪已经不可避免,如何让员工不伤心,不心死,不产生报复性行为。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第一招:命运共同体,营造好氛围

疫情看格局。看企业的格局,看人的格局。企业陷于困境和艰难处境的时候,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真的看出企业的格局。

“贫视其所不取,窘视其所不为”。越是危机,越是艰难,越容易看出企业和企业领导力的魄力和胸怀。

“危”,也是“机”。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说,“现在是实体零售最坏的时候,也是实体零售最好的时候。新冠疫情引发全球经济下行和消费受损,实体零售受到重创,但这也是商场和门店租金最低,布局零售业发展最好的时候。”

马云刚创业,穷的连着三个月拖欠工资。你问他要工资,他没钱给,给你讲互联网,身边的人都对你说这个男的是骗子,整天吹牛骗人。其实不止是马云,很多企业在创建初期,经常没有一年到两年没有工资,但是很多员工却可以跟员工一起打拼。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们是股东,我说对也不对。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那是未知之数。关键是这些员工被愿景鼓舞,当成自己的事业,所谓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

共享充电宝品牌小电近日对外宣布,足额发放1月、2月工资,用于保障疫情期间员工收入及生活稳定。同时,小电高管团队、中层管理团队均表态,自2月起自愿减薪50%,作为疫情期间的小电运营资金。

坚持不降薪、不裁员的做法赢得了员工的集体支持,有小电员工表示:“上一个台阶看问题,下一个台阶做事情,其实公司和大家是互相成就的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对未知有恐惧,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勇于面对未知,对困难不能迎难而上,不后悔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愿意降薪与公司共患难。”

疫情不是借口,只是催化剂。


第二招:真诚开放沟通,切忌简单粗暴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某企业员工则表示,公司停薪留职通知“非常突然”,如果不同意降薪就按自动离职处理,且对于公司业绩一月份受疫情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仍要求降薪,表示不理解。

某传媒公司内部员工小吴(化名)向时代财经爆料称,基层员工在开工首日收到降薪请愿书,薪资也被迫普降15%。

其实,降薪与被迫降薪,其实中间就差两个字“沟通”,那具体沟通什么呢?

1.企业发展布局

2.展现领导层的热情和承诺度;

3.通过开放、诚恳的沟通,理解员工对于减薪的承受度。

第三招:高效组织 人才生态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所谓高效组织,就是从组织着手,而不是简单地直接从人工成本考虑。我曾经为收购的企业优化组织,通过组织优化重整,

企业效益50%以上。

2008年,调整过的组织,2009年发挥效益

年度应收账款创造历史最低。

第二、所谓人才生态,就是适合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思维和管理文化

对于HR从业者来讲:

做好四个方面改善人才生态

(一)重新思考和定义企业的关键人才

(二)基于业务发展规划,制定清晰的人力资源规划

(三)制定并迅速实施关键人才保留计划

(四)推动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转型

第四招:弹性薪酬结构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降低固定薪酬增加浮动奖金。“一降一增”原则,指降低固定薪酬的同时考虑增加浮动奖金。当执行降低薪酬的政策后,需要配合增加浮动薪酬,浮动薪酬来源于在疫情危机期间由全员的努力创造的收入,这样降低固定薪酬,能够减少开支,保证企业的生存,增加浮动奖金,能够激发全员群策群力,寻找商业机会,努力奋斗,战胜疫情。

第五招:非物质激励组合

非物质激励是我去年给国内某大型国企集团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人才发展模式中,其中的绩效、薪酬、激励都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剂。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作用不必多谈,那么非物质激励的必要性如下: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非物质激励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通过物质、福利以外的途径,如使员工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出现重要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它的典型特征就是为了组织特定目标而内在地、持久地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它不仅可以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可以成为长期起作用的力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利于创造性发挥以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这次新冠疫情,医护人员逆行到湖北武汉支援

除了必要的补贴外,还给予了关怀、尊重、荣誉等等。


我总结了这五招

资深人才操盘手:教你五招降薪不“伤心”


建议各位伙伴组合使用,单独使用1招,效果不好。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之事。

疫情终将过去,关键是我们能否未雨绸缪,做好必要的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