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金錢觀與意識風險

你好,歡迎來到知識的海洋

今天為我們要說的是金錢觀與風險意識

曾國藩曾說,世上真正能像他們那樣成就一番事業,謀得不世功名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的,大部分百姓都是販夫走卒、忙忙碌碌終其一生,能修繕一個地方,給這些人帶來一些歡樂,不啻為一件善事。

人們在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後,常常會追求娛樂和享受,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這種需求也會越來越強烈。

當人們普遍有了閒暇的時間和金錢之後,便會從線上的虛擬世界,迴歸到現實的世界當中。

在徐霞客所處的時代,人們要是想看大自然的不同景觀,必須身臨其境才能感受。但在有了攝影和影視技術後,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欣賞到世界各地的景觀。

沒有閒暇時間和金錢的時候,坐在家裡看看電視,上網看看圖片,就能飽飽眼福。有了閒和錢之後,人們習慣在節假日出門旅遊,看自然界真實的風景。

01

商業的本質

當下的大部分人將關注點放在把線下的、實體的活動,搬到線上去,反而忽略了另一個相反的趨勢,也可能是更大的商業機會,即:消費群體從線上迴歸到線下。在吳軍老師看來,線下經濟蘊含著更大的商業機會,原因有兩個:

第一,從線下到線上、從實體到虛擬,實際上是為了省時間、省錢。既然是省時間、省錢,那麼,最終賺錢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第二,從線上回到線下,則是為了花時間和花錢,那麼路就會越走越寬。

這個觀點是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將這種思想很好地總結並運用實施的人,是日本企業家,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

增田宗昭藉助書店,為那些有時間和金錢的人打造了一個生活平臺,並將公司改名為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的縮寫),中文名稱是“文化便利俱樂部”。

增田在將蔦屋書店打造成一個可以讓大家享受休閒的生活圖書館的同時,還買下了書店所在的大樓及周邊的大樓,並將書店所在的商廈租給商戶,打造成一個生活中心,裡面有各種美食的高檔商店,可以讓一家人在裡面待上一整天。目前,CCC在日本已經有了7000萬會員。

互聯網時代,人們購物、遊戲、看電影、訂外賣等各種家政服務都可以在網上完成,很多平臺都可以承載,競爭非常激烈。線下生活平臺反而沒有人去投資,增田宗昭看準被人們忽視的機會,果斷投資並取得了成功。

吳軍研究了增田宗昭的成功經驗,並結合自己的思考,對於商業的本質得出了三點啟發:

第一,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如何讓人們願意花錢,這就是藝術了。

第二,我們可能更需要獨立思考,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找到那些被忽視的機會。

如同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省下的錢和時間我們終歸是要花掉,看誰能找到這個點。

第三,看待新技術的態度。互聯網對於增田宗昭來說是一個手段,並不是目的。利用互聯網發展會員,打造線下的經濟。

02

金錢觀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天那麼忙,畢竟是為了錢。

一個人的金錢觀,不僅會對個人的事業產生影響,同時也決定了人的幸福度。

對於物質生活,吳軍贊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說法。書中分享了他個人對金錢的看法,概括起來5句話:

1. 錢是上帝存在你那裡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

很多人為了賺錢,犧牲了自己的健康、親情、友情和愛情。這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想通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賺錢也是如此,可能你賺到錢,還沒死就還給了上帝,也就是社會上流傳的一句話:“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拿錢換命。”既然錢總是要還給上帝的,何必要錢不要命呢?

2. 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用錢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有效地將錢花掉,讓自己處於一個好的起點,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3. 錢和任何東西一樣,都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

如果你喜歡的東西,付出的代價是讓你的生活質量變得更差,那將是不可取的。

4. 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

不管是自己創業或是打工,想多賺錢必須掌握一些大部分人都不會的獨特技能,才有可能高效率地賺錢。

5. 錢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光。

如果你很有錢,只要你不嫖、不賭、不吸毒,那麼你的錢是花不光的,想通過投資來賺更多錢,則可能會迅速破產。

在生活中,風險其實無處不在,有錢了要能守住錢,就是要讓它升值,做事情要有風險意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03

風險意識和投資

風險意識並不侷限於在金融領域或者是自己投資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風險意識。如果具有風險意識,那麼做事情的策略就會完全不同。

大多數人做事情前,通常只會考慮收益,忽視風險,只考慮收益,不考慮風險的人,做事情常常得不到最好的結果,而具有風險意識的人,做決定會更穩妥,得到的結果也會好的多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存在風險,有了風險的意識,就會採用完全不同的策略,穩妥地來做事情。

只有具備控制風險的能力,才能做到理性的投資理財。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逐利,逐利就難免會掉進陷阱。我們只有瞭解投資上的一些誤區,才能有效地避免風險、規避損失。

對此,吳軍總結了六個投資上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貴重金屬是好的投資。貴重金屬從長期看,並不是什麼好的投資,因為它們和人類創造財富並沒有什麼關係,投資是要通過經濟增長獲得回報,不能存有賭徒心理。

誤區二:專業人士理財一定比我們自己做得好。理財顧問實際上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聰明,否則他應該去做投資人,管理基金的人通常和投資人是利益衝突的。個人只遵守簡單的投資準則,完全可以做得比專業團隊好。

誤區三:在股市上花時間研究得越多,回報就越多。如果努力的方法不對,越努力,收到的回報可能越差。

誤區四:只要有人買股票就會不斷漲。受人追捧的高價股票,通常很像擊鼓傳花的遊戲,很可能傳到你手裡就停止。

誤區五:哪怕我買的股票虧了錢,只要我不賣,就沒有損失。

股票的價值取決於當下的交易價格,並不是當時購買的價格。

誤區六:一毛錢的股票很便宜。股票的價值看的是它的贏利能力成長率。

瞭解了投資的誤區之後,吳軍老師對投資者們給出了六條建議:

1. 徹底忘掉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2. 如果決定在一座城市定居或者是生活很長時間,並且有能力買房子的話,應該買自住房而不是投資房。

3. 除了住房和其它不適合老百姓的投資手段,就剩下兩種了,即股票和債券。當明確只有股票和債券兩種投資工具後,資產配置的策略就一目瞭然。

4. 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風險承受能力和用錢時間,按比例將資產分配到股票和債券中。

5. 如果運氣好,投資組合中股票部分的收益比例會遠超債券。運氣好時要感謝上帝,而不是自己;運氣不好時,不應該割肉,應該用原先的債券或現金買入股票,維持當初設定的投資組合的比例。

任何的個人,只要能做到上面的六條,就會比絕大部分專業機構做得好,並且能夠獲得長期的回報。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所有內容,感謝聆聽。

《見識》――金錢觀與意識風險

注:本文選至“益伴”――《見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