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八大碗”: 鄉土美食 人間至味

西來“八大碗”: 鄉土美食 人間至味

繆家埭紅燒羊肉


西來“八大碗”: 鄉土美食 人間至味

長九圩芋頭蹄髈


西來“八大碗”: 鄉土美食 人間至味

敦義港紅燒老鵝


西來“八大碗”: 鄉土美食 人間至味

爛泥橋河蚌青菜

  作家祁智在《老家西來》裡寫道:“靖江是味覺的故鄉,西來是這個故鄉的高爽之地,西來美食有淮揚的清鮮,又不乏蘇杭的甜潤,還有些川湘的熱情。”西來鄉土菜餚令人垂涎,美食文化底蘊深厚,尤為人知的當屬西來“八大碗”。

  古有宮廷“八珍”,西來有“八大碗”。2016年,西來鎮第四屆生態文化旅遊節暨桃花節期間,組織開展西來鄉土美食“八大碗”投票評選活動,最終確定老焦港紅燒雜魚、繆家埭紅燒羊肉、敦義港紅燒老鵝、長九圩芋頭蹄髈、鬱家埭鱔絲燜蛋、爛泥橋河蚌青菜、新宏明豆腐燉蛋、西來橋香菜粉皮為西來“八大碗”美食。當年,西來“八大碗”參加中國江陰顧山蒸菜(八大碗)美食節,與來自全國9省31支代表隊的地方特色菜同臺“打擂”,榮獲金獎。

  焦港位於西來東南端,流入長江。焦港紅燒雜魚,特色是“雜”。“雜”代表了江鮮、河鮮的豐饒。這是由眾多“草根”魚類組成的“家”餚,有小白條、喬丁、昂公、鰟鮍、虎頭鯊,品種雖雜,味道特鮮。慕名而來的客人能吃到這道菜,算是有可遇不可求的口福了。

  西來土橋繆家埭羊肉久負盛名,燒、炒、煎、燴、燜、炸、烤,一桌全羊席,溫暖整個冬日。紅燒羊肉頗具特色,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色澤鮮亮,具有滋脾養胃的保健養生價值。繆家埭羊肉烹飪技藝被列入靖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敦義港紅燒老鵝,特色在一個“老”字上。選材是散養一年以上的老鵝,烹飪需用土灶鐵鍋的老灶,佐料配菜都是鄉間土產,這才是標準地道的老燒法。一碗紅燒老鵝上桌,只見得鵝肉油光雪亮,湯汁濃郁透鮮,吃後回味無窮。

  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聰明的西來人別出心裁地將靖江特產香沙芋與豬蹄髈“聯姻”,推出了白汁芋頭蹄髈這道美食。文火慢燉數小時後,芋頭與蹄髈恰到好處地以各自的風情呈現:芋頭吸足了蹄髈的油脂,豐腴滑溜;蹄髈減了點肥,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黃鱔一般烹製法無非是紅燒鱔段、洋蔥炒鱔絲、鱔段煨豬肚,西來鎮鬱家埭鱔絲燜蛋獨樹一幟。在西來民間,鱔絲燜蛋這道菜還有一個喜氣的名字“虎背熊腰歡喜菜”。鱔絲燜蛋,可為菜,可為湯,逐漸成了靖江人喜愛的家常菜。鄉間民謠雲:“鱔絲燜蛋,現燒現上,既當菜吃,也可拌飯。”

  將豆腐壓成泥蓉,磕入雞蛋攪散,加入清水、薑汁、精鹽等佐料,放入蒸鍋,一盞茶的時間,豆腐燉蛋可以出鍋,再撒上蒜末,澆上香油,色香味皆有之。新宏明豆腐燉蛋,讓兩個至嫩之物彼此融合,嫩滑爽口,鮮香怡人。

  爛泥橋河蚌青菜之所以出名,關鍵在於它的兩大食材:河蚌與青菜。蚌肉的“鮮”與青菜的“嫩”、“葷”與“素”、“黃”與“綠”的完美組合,成就了這道嘗不夠的家常菜。

  微微發白是西來橋粉皮外觀的標籤。要有如此的色澤和柔韌的口感,必須將打成漿的紅薯粉坨反覆浸泡、沉澱,去除雜質。西來橋粉皮,皮薄半透明,柔韌不易碎,久炒久燉依舊成形。西來橋香菜粉皮清香爽口,才到舌尖,已上心頭。

  西來“八大碗”,蘊含西來人對精緻美食的不懈追求,更是代代西來農家誠懇待人、謙和有禮的文化傳承。西來人對一頓普通家常菜餚的態度,也是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擁抱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