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氣得直哆嗦。


一個媽媽參加一個“嬰兒睡眠訓練”的訓練營,然後訓練自己3個月的孩子獨自入睡,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床上以後,然後通過監控來觀察孩子。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在孩子翻身,姿勢變成趴著大哭以後,覺得不妥,諮詢群裡的人,是否需要進去,群裡有人覺得“不是很大聲就沒問題”,這位媽媽就真的沒管,後來孩子真的“沒聲”了,大約一個小時以後,這位媽媽進去,發現孩子口鼻出血,儘管送到醫院,孩子還是走了。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關於孩子掙扎的視頻,就不放了,擔心媽媽們看了會有心理創傷。


寫到這裡,感覺胸口被什麼東西堵住了,眼睛發酸。


真TMD地氣憤!孩子才3個月啊!就這樣被活活悶死,最後該有多無助多恐懼……


我們生活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竟然還有如此愚昧的父母!請原諒我說了重話,真的是被這件事氣到了。


如果真的是睡眠機構這樣教媽媽的,那麼這個睡眠機構就是“殺人犯”。這哪裡是傳授育兒知識,明明是在散播育兒“邪教”。


目前為止,某睡眠機構發表聲明說這件事和自己無關,調查還在進行中,孰是孰非還不太清楚。


而今天我們只想告訴媽媽們:千萬別再相信一些所謂“哭聲免疫法”的睡眠訓練,這種方法已經害慘了美國一代人,不要再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再被這套“歪理”禍害了。


哭聲免疫法,害慘美國一代人

早已被摒棄


“哭聲免疫法”曾在歐美國家盛極一時。


最初提出這個理論的是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曾經提出一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他認為這些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哭聲免疫法的大概要義: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去抱她,任由其哭泣,讓孩子知道哭沒用,等到孩子不哭了,才去抱她,讓孩子明白,不哭,才能得到父母的擁抱。


華生主張,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滿足了他對食物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對愛的需求。所以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過度親密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使孩子在成人後非常依賴母親,從而難以獨立難以成才。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華生


“哭聲免疫法”曾經在美國也是風靡一時,這種方法的確有效,一般經過“訓練”的孩子都會變得很乖。


後來有傳入我國,被不少媽媽效仿和使用,因為短期來看,確實會減少孩子的哭鬧,看似媽媽輕鬆了不少,實則危險隱患重重

事實證明,之前美國那批經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長大後,輕則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甚至出現自閉症、精神分裂。

就連華生自己的子女,在爸爸這樣的教育觀念下,後來也過得非常慘。

大兒子在而立之年自殺身亡。女兒也多次試圖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生活。倡導並踐行“哭聲免疫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是酒精成癮者,多次自殺……

可以說,“哭聲免疫法”真的是以犧牲了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幸福為代價後,才被歐美媽媽們所摒棄。但遺憾的是,至今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媽媽對於“哭聲免疫法”“從小分房睡培養獨立性”等教育理念深信不疑,追捧、執行著。

很多媽媽都覺得,小時候不與孩子親近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其實不然!

馬伊琍就曾在微博中提到自己生第一個孩子時,因為相信“哭聲免疫法”,流著眼淚聽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硬著心腸不去抱孩子。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結果她因為抱不到孩子天天哭,孩子也因為缺乏安全感,敏感且懦弱,不敢去探索新事物。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一個殘酷的心理學實驗告訴你:

孩子哭了不抱的後果


一個狠心的媽媽,對孩子的哭鬧不理不睬,最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恆河猴實驗。


曾有研究員將剛出生的小猴和母猴隔開,實行一猴一籠的隔離餵養。他們給幼猴製作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網製作的“鐵絲媽媽”,另一個是用軟墊製作的“絨布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有一個提供牛奶的裝置,可以為小猴解決飲食問題。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起初,研究員們猜測“鐵絲媽媽”將更受小猴的歡迎,因為它有“奶”。


而結果令人驚詫不已,小猴們除了飢渴時才會爬到“鐵絲媽媽”身上呆一會兒,一吃飽便迅速返回,抱著“絨布媽媽”,緊緊依偎在她懷裡,它們對“絨布媽媽”產生了深深的依戀。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當實驗人員將“絨布媽媽”故意拿走時,小猴會嚇得大驚失色,用盡全力去抱緊她,像是能從“絨布媽媽”身上尋求保護和安慰一樣,小猴子們才慢慢平靜下來。


然而,實驗還沒結束,在小猴們迴歸正常的群居生活後,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性格出現了嚴重的偏差,有明顯的孤僻、抑鬱、自閉、自殘和攻擊性等傾向,難以融入猴群的生活,而且根本無法正常生育。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在研究人員的干預下,母猴產下後代卻無法撫養。實驗結果幾乎是令人絕望的,彷彿像遺傳一樣,那些從未曾得到母愛的小猴,不僅性格會出現反常,難以適應族群生活,也被證明了缺乏感情能力去養育後代,他們的猴生幾乎是殘缺不全的。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透過這個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對於嬰兒來說,父母的安慰和愛撫是他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遠比食物重要得多得多。


嬰兒通過父母無數次的安慰和愛撫來確認自己被愛,奠定一生的安全感,否則可能一生都無法擁有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


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但絕大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之初,他會認為自己是和這個世界、和母親渾然一體。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既是充滿期待又是迷茫無助的。當孩子哭喊著想要抱卻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就會對環境、對母親失去信任,被無助感包圍。


最後孩子可能因為絕望真的不再發出“呼救”,但是至此也就失去了對親人、對世界的信任。他可能會變得很乖,很聽話,但是長大後也可能出現孤僻、抑鬱、自閉、自殘和攻擊性等傾向。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當然,也不是說,父母要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我們也非常理解父母哄睡孩子的辛苦,但至少在孩子1歲以前,我們還是建議,儘量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


年齡小的寶寶,醒得比較頻繁,父母可以通過輕拍等方式哄寶寶再次入睡,也不必每次都要抱起來。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不必迷信3歲分床,5歲分房


網上有很多從小就訓練孩子自己睡的指導。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說的“3歲分房、5歲分床”只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不如放鬆下來,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


甚至有心裡專家認為:只要在孩子10歲前完成分房睡就不晚。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當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新的狀況、新的成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陪伴和等待,並時刻準備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悲劇!媽媽訓練孩子自己睡,孩子慘死!


3歲前,都不建議趴睡


在醫學上還是建議1歲甚至3歲之內的寶寶不要趴著睡,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窒息,而且趴著睡寶寶呼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又會被他自己吸入。


如果1歲以內的寶寶趴睡,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的睡姿,避免出現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