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象 老 济 南

魏东建随笔:印象老济南

印  象  老  济  南

走过紫藤巷

临水而居。居处与泉水之间,是条紫藤巷。

四季轮回过,紫藤巷的紫藤花年年对着我笑。

紫藤巷狭而曲,车难行。故可身心无虞,尽情放松。

冬日与初春的紫藤巷,没有花叶的遮蔽,是赤裸的,适合傍晚行走其中。在巷内静立,看外面疾驶的车,灯光追过来,把紫藤枝干雕在巷两边的墙壁上,就见虬曲的枝干,随车行而动,蜿蜒而行,这幅水墨画,登时活起来了。

印  象  老  济  南

初夏的正午,行走在紫藤巷。看斑驳的阳光透过紫藤花与叶的屏障铺洒下来,碎金满身的我,怯怯的不敢抬头,怕自己粗豪的身心掠夺了温婉的一切;好在这时耳朵、皮肤与触觉都是打开的,簇簇香气把它们叫醒。被阳光和花香围绕的皮肤是幸福的公主,与它们呢喃耳语,粗豪的身心缓缓无骨,不由自主地脚底飘浮,行走懒散。

懒散不识路,缘水迹而行。

见到提水归的人,是要打招呼的,而且最好是与他们唠起来,他们往往不肯放下手里的水桶,就那么提着。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有着一点坏坏的惬意,认为这有益于他们身体锻炼;如是佳人打水归更好,在交流中看她香汗淋漓,再援手以助,可有佳人清泉烹茶的人间美事。不亦快活。

早上与子夜的紫藤巷,是靠嗅觉行走的,身心迷醉于紫藤的诱惑里。

紫藤似佳人,因不在自己家中,只可暧昧不能放荡,此乃人生大好之境也。

印  象  老  济  南

卫巷滋味

济南有不少好去处,玩的吃的甚至作秀的,都有;而我,除了玩和作秀以外,对吃的始终如一钟爱不变;荤的素的中的洋的,只要能往嘴里送的,我一般不会拒绝。众多吃饭的地方,往往去过后也便忽略,济南人都熟知的卫巷可能例外,有朋友来,总是习惯把他们往那里带。

早时的“卫巷”还是真的在卫巷,现在卫巷已经不见了。去年冬天带着朋友,回到原来是卫巷的地方,却是只能坐在一堆干土上。

好在到了吃饭的时候,饿了,本来该有的伤感也被饿赶走了。没有了卫巷的济南还有卫巷快餐。已经不在卫巷的卫巷快餐搬到了另一条巷里,门头也扩大了,好在“卫巷”的感觉还在。

到这里吃饭,你不是顾客,也不是客人,店家也不是要招待你,而是你回家了,饿了就要吃饭。店家和你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饿了,要吃饱。

印  象  老  济  南

于是几十年不变的几个菜,还是老口味,装修和桌椅都是老感觉,不能在虚套上下工夫,来了就让你吃饱。你要的饭菜端给你,如果要喝点啥,杯子还得你自己去橱柜里拿。那几个被称为服务员的人,脸上平静着,没有公式化的笑意。但是一旦饭菜入口,他们平静背后的实在,便热热地化在等饭吃的肚腹中。

不管几时来,总是人满为患,坐着吃的与站着等的都不急躁。两三相约坐下,由于房间内冗音,隔桌的谈话句句入耳,对面的友人说话却是似有还无。于是各自说着,默契笑着。

米饭与菜总是下得快。店里的人员都是那么的性情,没有你是上帝的讨好,也没有待答不理的怠慢,你就是家人,回到家就吃饱,别客套。

家是温暖的。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吃饭时总喜欢想一想卫巷的滋味。不是作秀的怀乡情结,而是源于内心的朴素。

印  象  老  济  南

魏东建,山东济阳人,诗书画创作者,洞见学创建者、出版诗文集《行走在思想的边缘》《行走意或飞翔》《洞见诗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