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從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玄武門之前,李建成的太子位置是非常穩當的。李淵起兵的時候李建成將近30,李世民才20歲,太子之位毫無爭議。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玄武門本質上是權臣進行的軍事冒險,也是李淵縱容李世民做大的結果。而李淵的縱容又是為了快速平定天下不得不做的權衡,而且又帶有南北朝以來信任親族大臣特別是將領的傳統。放在距離南北朝結束不久的唐初,甚至可以稱為歷史慣性。畢竟北周、北齊、隋(甚至可以說從曹魏以來)都是宮廷陰謀頻發的時代。李世民不發動政變,下場估計不會比宇文護更好。李建成即位後不剷除李世民,從曹魏到北魏、北周的一系列朝代都是榜樣。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李世民其實也不願意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掀桌子掏刀子。他本來也是想走正常路線,也就是通過皇帝來廢太子,但是楊文幹事件以後,皇帝和太子反而越來越緊密,對秦王府步步緊逼,就算所謂太子齊王密謀出征前殺光秦王府不完全真實,但玄武門之前搞的那個什麼秦王為天子的天象,這已經是皇帝要對李世民動手,李世民不是絕望到孤注一擲(迅速控制禁宮,玄武門之變幾千人打群架,皇城禁軍自己其他人幾乎安靜如雞,事後形勢整體穩定,秦王勢力滲透和準備可見一斑),而是不得不放棄正常易儲途徑,只能來硬的。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討論“狠”或“不狠”,都是現代人代入當代人的想法。放在當時,這不過是自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的常態。李淵所做的每一步決策都是歷史侷限性下能做到最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大權臣、秦王李世民幹掉太子李建成自立。敲打李建成僅限於武德七年,流放可達志,是因將幽州突騎調入京城;流放王珪魏徵,是因為楊文幹起兵造反。根據史書的說法,李淵重罰東宮是為“薄太子罪”,也就是為太子開脫罪名。太子去了仁智宮之後,至少保住了手下人的性命。史書上可沒說長林兵解散了,說“私建”未必違規,只不過是貶低的一種措辭而已。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從李建成這些備戰的動作可以看出,太子軍事方面的權力很大,而且邊界不明。直到武德九年齊王可以隨意調用秦王府兵將,李淵“知其謀而不制”,再次印證太子的權力大大高於秦王,而李淵直到最後也沒有要將二者拉平的意思。掌兵作戰方面,武德前期有分工,李建成主要對外,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李瑗等人主要對內。武德五年之後,李元吉成長起來,李世民的地位逐漸被取代,已經當不上大戰役的統帥了。武德九年突厥入侵,太子薦元吉為帥執掌兵權,好像沒人問“掌國之徵討”的天策上將的意見,可知“天策上將”的名頭並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麼有實際意義。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李建成只有依靠李淵才能扳倒李世民。李世民可以陰養死士,搭建自己的班底,結交大臣大將,這對李淵來說是李世民想謀取太子之位。而這些李建成是通通碰不得的,太子陰養死士結交大臣對皇帝來說就等同於等不及想提前上位。而李淵不想殺,或者幹掉李世民。甭管李淵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搞平衡也好,利用李世民也好,等等等等吧。把李建成與李世民對位是不太好的,應該把李淵和李世民對位,只要李淵不想殺李世民,允許李世民又自己的班底,李建成就無可奈何。如果李淵不想用李世民了,大部分時候幹掉他讓他當個閒王爺也是分分鐘的事。不是李建成幹不過李世民,是李淵輸給了李世民。

玄武門事件李建成手握一手好牌,為何還是輸給李世民了

所以李建成輸了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他能在虎牢關帶著3000人衝陣竇建德10萬大軍,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那李世民完全沒有足夠威望來發動政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