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韓非子,駕鶴西去的真正原因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韓非子這個人物,我們都知道韓非子一生著述甚多,開創了“依法治國”的先河,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也被野心勃勃的秦國所採用,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障。然而說到他的死因卻鮮有人知,他在47歲正直壯年的時候死在獄中了,下場可以說是比較悽慘。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揭開這段韓非子被毒死的歷史吧。


思想家韓非子,駕鶴西去的真正原因


韓非子,師從荀子,又綜合了管仲、李悝等改革家的思想,集各家思想於一身,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是韓王的兒子,雖然是貴族出身,但是他卻無意於歌舞聲色,不願自甘墮落,他認識到戰國末期時局的動盪不安,因此想要改變韓國逐漸衰弱的國運。所以,他四處遊學,並拜荀子為師,並創造性的發展出了法家學說,認為治國之道在於嚴刑酷法,在此之下才會實現國家的集權統治。

韓非子希望韓王可以採納他的思想,通過變法改革來強壯韓國,他向韓王宣揚自己的學說,然而韓王沉迷於享受,不理政事,不願聽從韓非的意見。韓非於是轉而發憤著書,在書中系統闡發自己的法治主張,而他的著作被野心勃勃想要一統天的秦王嬴政看到,嬴政求賢若渴,廣招天下賢士為己用。在讀到了韓非子的《孤憤》和《說難》之後,深為韓非的學識和才華所折服。於是秦國向韓國發動了戰爭,意圖顯而易見。韓王又不喜歡韓非,一知曉秦國的意圖後馬上交出了韓非,於是韓非來到了秦國,這個充滿危機的東方大國。


思想家韓非子,駕鶴西去的真正原因


韓非來到秦國後,秦王馬上就召見了他。秦王嬴政見到韓非了很高興,之前就讀過韓非的幾篇著作,非常欣常他,見到他之後更是讚不絕口。他希望通過韓非的著作思想來實現秦國強大富強,進而一統天下。那麼,這個時候秦王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對於韓非,是重用提拔還是冷落疏遠呢?他自然是非常欣賞韓非的思想和學識,也覺得他的思想會實現秦國的富強,但是韓非的身份使得嬴政始終放心不下。所以他一方面提防著韓非,另一方面又欣賞韓非。所以韓非剛開始在秦國並沒有受到重用。

這個時候,關鍵人物李斯推了一把火,使得秦王嬴政作出了決定。李斯,和韓非同拜於荀子門下,共同學習治國之法,是師兄弟關係。當時李斯也很憂心,他自知自己的學識和才華都遠遠不如韓非,一旦韓非入朝為官,必將贏得嬴政的賞識,那到時候自己肯定會受到冷落,仕途不順。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向秦王獻言。


思想家韓非子,駕鶴西去的真正原因


有一天,秦王想攻打韓國,加快統一中原的步伐。他向韓非諮詢建議,而韓非身為韓國後代,肯定不願意自己國家滅亡,而建議秦王攻打趙國而不是韓國。這一舉動無疑惹秦王不滿。於是李斯向秦王進言,說韓非的身份畢竟是外人,如果秦王您想要實現秦國的霸業,必定要滅了韓國,那到時候韓非就處於兩難境地,而人情常理您都應該知道他會如何選擇。所以秦王您不能重用韓非,那麼時間久了韓非必定會回到自己國家,將來必定會阻擋您統一六國,不如現在就殺了他。於是嬴政相信了李斯。

思想家韓非子,駕鶴西去的真正原因

李斯自知這是殺掉韓非的絕好機會,於是命人將毒藥拿給韓非。韓非想要面見秦王,但是李斯怎麼會給他這種機會呢?因此始終沒有見到,最終死在獄中。等到秦王發現時已經晚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死了。李斯說韓非是畏罪自盡,但也已經死無對證,總不能為了一個已死之人來治罪李斯,最後只能不了了之。韓非死後,秦王運用了韓非的思想主張,實行改革變法,最終秦國一統中國,可以說韓非的主張是有力的工具。

可以說,韓非的死是必然的,身為韓國人,無法為秦王所用,時間久了難免會受到猜忌,加上才華、學識等遭人嫉恨,那麼必定會推波助瀾,這也是韓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韓非的死是政治博弈的犧牲品。韓王為了自己享受犧牲自己的兒子,把韓非送到一個虎狼之地,而秦王雖然欣賞韓非,但為了實現他的霸主地位而不得不毀掉他,這就是韓非真正的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