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揭秘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梁,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的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的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句大怪物的尸骸,看尾塘的人惶恐不安,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家里跑,据说到家之后他一头扎的炕上,从此一病不起。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揭秘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有的用苇席,有的给困龙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 据说人们当时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又神秘地消失了为止。然而20多天之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十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体,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 。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揭秘

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东北三省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并且这个动物不但头上长两只角,而且腹部还整四只爪子,在它搁浅的位置自己还挖了一个长17八米宽七八米的一个坑。

而且,在坑边上还有清晰可见他当时用爪子挠的印。在《营口市志》和《营口史话》有着同样类似的文字记载,怪物的尸骸在展览后被做成动物标本,交给营口高级水产中学,进行收藏。因为当时属于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在营口占统治地位,而且日本人对生物,尤其是像这一类的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现,非常重视。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揭秘

所以老百姓有一种传说,当时龙骨的骨骸被拉到长春,当时的新境最后运到日本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