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黎城引進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力促當地經濟發展

2019年,中國鴨肉產量700餘萬噸,僅次於豬肉和雞肉。在鴨肉產品產出持續擴張之際,山西長治黎城縣官方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引進投資近7億元的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以期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等。記者27日從黎城縣新聞辦獲悉,該項目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14.6億元,可帶動當地合作社和農戶增收4.3億元。

  中國是肉鴨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幾年,中國醬滷烤鴨製品市場發展迅速,無論是烤鴨行業還是鴨脖行業,鴨肉產品產出在持續擴張,發展旱鴨養殖全產業鏈市場前景廣闊。對此,黎城縣引進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計劃總投資6.73億元。

  當前,中國肉鴨養殖行業大多規模偏小,上下游聯接不完善,且沒有形成完整鏈條。而黎城的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與過去傳統的、單一化的養殖產業不同,是一個全產業鏈項目。

  黎城縣委書記楊紅旗認為,百萬旱鴨項目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該項目對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集體經濟破零、產業扶貧以及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帶動促進作用。

山西黎城引進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力促當地經濟發展

  據介紹,黎城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計劃用4年時間分兩期打造集種鴨、商品鴨、屠宰、飼料、循環農業等於一體的旱鴨養殖全產業鏈條,不斷培育、發展、壯大黎城縣旱鴨全產業鏈產業集群。其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2.53億元,主要建設存欄100萬隻的標準化種鴨養殖場,配套建設年產飼料40萬噸、玉米存儲7.5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在全縣範圍內打造4至5個養殖示範基地;二期工程投資4.2億元,佈局全縣10個鄉鎮(中心),主要建設商品鴨屠宰場、商品鴨苗孵化場、商品鴨養殖棚舍和循環農業莊園,輻射帶動羽絨製品、熟食、寵物食品、鴨系列保健產品加工、動物油脂加工、有機肥項目、包裝材料、血製品、冷鏈物流等產業。實現商品鴨存欄600萬隻,年孵化鴨苗1.5億羽,年屠宰商品鴨4200萬隻。

  2019年,中國肉鴨屠宰量超過30億隻,佔全國家禽屠宰量的25%,鴨肉產量700餘萬噸,僅次於豬肉和雞肉,年產值在1000億元以上。

  黎城百萬旱鴨全產業鏈項目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14.6億元,可吸收3000餘名勞動力投勞務工,帶動當地合作社和農戶增收4.3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3000名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同時,黎城縣將在全縣範圍打造旱鴨養殖全產業鏈鏈條,通過公司自建、“公司+村集體+貧困戶”“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農戶”“公司+社會資本”等模式,將貧困群眾綁在產業鏈上,力爭將該項目打造成為扶貧產業標杆項目。

  今後,黎城縣將對鴨產業種苗、白條、調理、熟食、鴨系列保健等產品進行全系列開發,在黎城縣進行種鴨培育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壺關、平順等周邊縣區開展商品鴨養殖,打造立足於黎城,輻射長治市、面向全國的鴨類生態健康全產業鏈產業集群。(中新網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