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门峡“守水人”:有人坚守深山22年,每天夜班十几个小时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房琳 闾斌 通讯员 王军有

槐扒提水管理所,隐藏在渑池县陈村乡大山褶皱里的一个小站。

这里距离三门峡市区86公里,山重林深,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些深山里的寂寞。很少有人留意它的存在,只有提水时的机器轰鸣,才让它多了些生机。

在这里,生活着一群“守水人”。他们以山为家,以水为情,用新时代的“槐扒精神”,守护着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的渠首,也守护着三门峡东部地区的40余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那里的绿树米粮、万亩田野。

探访三门峡“守水人”:有人坚守深山22年,每天夜班十几个小时这里有人坚守了22年,也有子承父业的“二代槐扒人”

3月30日,一路摇晃颠簸近2个小时后,记者来到了槐扒黄河供水工程提水管理所。

这里地处渑池县陈村乡槐扒村的大山深处。黄河岸边上,一座小院孑然独立,白墙红瓦映着周围的绿荫丛林,透出了几份寂静。“所里共56名职工,大家每周轮流值守。进山后,基本一周时间与外界无生活联系,全年无休。”提水管理所所长、支部书记张国辉说。

张国辉介绍,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是河南省“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河南省最大的提水供水工程,集提水、蓄水、供水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经四级提水后,将水送到渑池、义马等各供水点,从而使三门峡东部40余万人民“想水盼水”的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碧波倾城,富泽万代。提水一期工程自1999年全线通水后,“槐扒人”的工作也从火热朝天的建设,变为了开关闸供水、设备巡检、机器维修等。

“守护”两个字,成了新一代“槐扒人”内心最深的坚守。

1998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国辉来到槐扒提水管理所,在这里一呆就是22年。从一名基层检修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管理所所长,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个泵站设备、每个巡检道路都留下过他的汗水。“我是这里的第7任所长,和前任们一样,在大山里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才能守护好槐扒。”张国辉说。不同于张国辉坚守的经历,“90后”小伙董章琦是子承父业。“我父亲在槐扒工程建设初期吃住在工地,毕业后我有缘进入父亲工作的单位,作为槐扒第二代,我心里是自豪和高兴的。”董章琦说。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董章琦坚持在供水一线已有11年,“父亲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服从安排好好干!”

>近年来,槐扒黄河工程提水管理所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通了手机信号和网络,宿舍也装了暖气和空调,但通往山外的10公里山路近20年来依然没有太大改观,每逢雨雪天气,每周一次的班次轮换就成了问题。

“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人员物资无法进出,不能进行正常的班次轮替,当班的职工连续工作了20天!”张国辉说,近几年来,所里的通勤车辆出过3次车祸,多名职工受伤。家里有急事,因交通不便一时不能回去是常有的事。

探访三门峡“守水人”:有人坚守深山22年,每天夜班十几个小时大山里的“夜行人”,深夜的宣誓声最“动听”

为节省运营成本,错开用电高峰,提水管理所将上班时间定在每天晚上9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成了昼伏夜出的“夜行人”。

“为了工农业和居民用水,我们远离家人,常居深山,无怨无悔。在漫长的黑夜里,我们愿意:陪伴设备,忍受寂寞,心无杂念,甘于奉献;在十小时的工作中,我们做到:恪尽职守,一丝不苟,遵守规范,牢记安全。请党和人民放心,我们现在出发,奔向岗位,履行诺言,工作圆满”。

这是写在办公楼大厅墙上的庄严誓词,也是职工在午夜上岗前,每天都要宣誓的内容。“这些话就像是我们的心里话一样,每天上岗前读一读,心里也能多些宽慰,干起来也更有劲儿。”职工何志军说。

办公楼大厅内的另一面“党员岗位承诺”墙上,16名党员还写下了自己的承诺,“熟悉每台机器,就像熟悉每个家人”、“在深山扎根,在岗位奉献”、“我是党员,遇到困难我线上”……

探访三门峡“守水人”:有人坚守深山22年,每天夜班十几个小时

除了誓词与承诺墙,近年来,作为整个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渠首的提水管理所,不断调整工作方向,不断探索怎样让党员成为旗帜,如何用党建凝聚人心的新路子。

张国辉介绍,在提水管理所,承接急难险重任务、开展技术革新任务的大多是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身边人;党支部还广泛开展党员“传帮带”活动,全面实现党员与非党员间的“无缝衔接”;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青年先锋岗”,成立团组织,开展岗位争先、技术练兵等活动,内生动力得到持续激发;坚持每周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例会,做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确保组织到位……

提水管理所小院内,树木花草修剪等杂务工作,过去一直都是由职工班外去做,轮流管护。随着工作日益繁重,花圃管理也日渐为“累”。党支部在驻地院内竖立了“党员花圃”的标示牌。工作之余,所有党员自觉对花圃进行定期除草、施肥。每到花开时,花圃便成了院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党员花圃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件举措,调解了枯燥的生活,也树立起党员形象。”张国辉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槐扒工程已累计提水超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达千余亩,横卧在崇山峻岭间的槐扒工程,犹如惠济民生的一条“蛟龙”,将水流向农村、城市,流进车间、厨房……

“我们自己总结出的新一代槐扒精神是‘艰苦创业 勇于拼搏 为民服务 甘于奉献’。这一槐扒精神,是我们水资源管理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激励着我们全体机关干部和一线职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力量支撑。”三门峡市水资源管理处姚发挥处长说。

日前,三门峡市委副书记王载文也对三门峡市水资源管理处党建创新工作予以批示:在工作条件艰苦,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和党员带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在新时期传承了可贵的槐扒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