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變“借光族”:深陷“提前消費”深淵的年輕人

凡事有度,過則為災。

從“月光族”變“借光族”:深陷“提前消費”深淵的年輕人


前不久,我順手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張圖片,並配文:不僅沒錢,還負債累累。

竟然很快就收到了很多點贊和回覆。回覆內容基本表達的意思都是:感同身受。

然後很不幸的是,這條消息不知道咋回事,就傳到了我老媽那裡了。之後我就接到了老媽就打來了“教育”電話。一如既常的責怪後,語氣開始轉向擔憂,問我到底欠了多少錢。

我只好小心翼翼地說,除了房貸之外,信用卡借唄加起來欠了幾萬。

“你!”隔著電話我都能想象到老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神情。

老媽提出要動用她的存款幫我還錢,我只好笑著和她說;“其實沒欠多少啦,卡還卡就可以了,這是年輕人的消費手段,別擔心。”

“我真搞不懂你們怎麼過的日子啊?我們那個時候,總是看著手上的錢來過日子,生怕會負債,現在你們這代人怎麼動不動就說花未來錢,哎!管不了了!……”

掛掉電話後,我仔細看了看身邊的人,發現大家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

拿著幾千的工資,揹著上萬的債務。

1 .花未來的錢:從牴觸到享受

老一輩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總躲不過“貧窮”這一個話題。窮怕的他們,總是拼命省錢、攢錢。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賺錢的目的只是為了“活著”。

活著為了工作,工作為了賺錢,賺錢為了吃飯,吃飯為了活著。週而復始。

後來,生活好了。

新一代的我們,生活在社會安定和物質充足的年代,思想也得到了“超前解放”,對待很多事情的態度都產生了變化。

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念是:有100元僅用10元,剩下的錢都存起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是:有100元用100元,不夠再去借,根本不會想到未來的日子要如何過。

於是乎,“花未來錢”便成為了一件平常的事。

且年輕的一代,不再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更多是為了“理想生活”。

從“月光族”變“借光族”:深陷“提前消費”深淵的年輕人

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曾經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根據這份報告顯示,86.6%的年輕人使用信貸產品,年輕人平均債務收入比(負債率)是41.74%。另外,《報告》顯示,僅僅只有13.4%的年輕人是零負債。

報告還顯示,雖然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但是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債務積累,其中42.1%的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並且可以在當月還清。

2.負債累累,為了啥?

提前消費,不僅是數據,而是就在你我身邊發生的現實。

每到新年前後,微信朋友圈就會颳起賬單風。好多朋友都在曬年度賬單。一看,大多數人的年支出,都大大超過了我的想象。本著好奇,我問了幾個朋友。

第一個問的是表妹的小室友,剛畢業沒多久。她的年支出竟然有10萬多。

我:“你年收入不是4萬多嗎?怎麼支出了10萬多?比我還多呀!”


她:“花未來錢享受今天,管它多少呢!幾萬小數目而已,開心就好!”


“你年紀輕輕,哪裡需要花那麼多錢?”


“吃喝玩樂呀,喜歡的東西就買,想去的地方就去。”

原來有些人之所以負債累累,是為了享受。

我第二個問的是剛結婚的大學校友老肖。

老肖無奈地笑著說:“我花得多不是因為我有錢了,相反是更窮了,欠了一屁股債!”

印象上的老肖,單身那會每個月工資上萬,家裡的父母暫時不需要他撫養,雖然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但也沒欠下什麼錢。所以我對他欠下那麼多債是驚訝的。

老肖一副風輕雲淡的說道:

“你是過來人你不懂嗎?且不說結婚的費用,光買房這件事就讓我負債累累了,你知道上海的房價多貴嗎?

“小玲又快生了,接下來還要愁孩子的奶粉錢,過幾年就要愁孩子的學費。”

額~是的,對於老肖說的買房問題,我確實是感同身受的。

當初房子首期是家裡老人和親戚幫忙湊上了,但是後來的漫長還錢之路上,我也是瞞著家裡把信用卡能刷的錢都刷了。過著只拿幾千的工資,揹著上萬的債務,只敢花幾百的日子。

然而這個情況並不是少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曾指出:“房貸已經成為中國家庭債務的大頭。”

面對日漸高漲的房價,不少年輕人都被灌輸著“再不買房就買不起”的觀念,於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了貸款買房。

更有甚者選擇了其他民間貸款,只為了湊夠房子的首期。

從“月光族”變“借光族”:深陷“提前消費”深淵的年輕人

看著無奈的老肖,不禁回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那部電視劇《蝸居》中,海萍說的一段話: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燈光,我就會在想: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


別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

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我哪有什麼未來,我的未來就在當下,在眼前。”

我們有多少人,正過著像郭海萍一樣的生活呢?

原來有些人之所以負債累累,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雖然提前消費,是一種風氣,也是一種享受,更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生存選擇。

但凡事有度,過則為災。許多人無法掌握好消費分寸,就會陷入痛苦。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單是“月光族”,更是“借光族”!

每月工資,每月花光不止,還將信用卡、花唄、借唄的額度都刷光,下個月再拆東牆補西牆。

久而久之,在財務上就陷入惡性循環。一旦循環鏈上哪一節斷裂,便落入無法挽救的地步。

上班族做個“借光族”倒還好,畢竟還有工資支撐著。但有不少學生還沒有賺錢的能力,就早早學會揮霍“未來錢”。

“校園貸”的出現,讓不少學生有了借錢的渠道,於是這些年輕的孩子便掉進了這個可怕的黑洞!

2017年12月31日下午,在浙江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年僅19歲的蕭山某高校大一學生小倪從33層高的樓頂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為什麼要跳樓?因為他深陷不斷壘高的“校園貸”。從一筆千元的借款,在3、4個月內經過利滾利後,最後總還款金額高達幾十萬元。最終無力償還債務選擇了輕生

而他之所以貸款,並不是為了什麼急事,僅僅是為了和同學聚餐、購物以及償還貸款等。

多麼可憐,又多麼可悲。

倘若年輕人在消費時,能多一分克制,少一分衝動,多一分理智,少一分虛榮,也許就不會淪落至此。

從“月光族”變“借光族”:深陷“提前消費”深淵的年輕人

然而,和倪同學一樣的年輕人,太多太多了。

在經濟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不惜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過著“借新還舊,以貸養貸”的生活。

人心一旦被慾望所吞,不顧及自己的能力,就容易盲目消費。如果此時你只想走捷徑,不考慮崩盤後帶來的後果,那就會造成了人生的悲劇!

我們一定要記得兩句話:

  • 花錢,是為了幸福,不是為了虛榮。
  • 消費,要看自己的能力。枉顧現實一味買買買,玩玩玩,不僅無法令人幸福,反而會帶來更多苦惱。

所以,花錢可以,但要理智。

畢竟,不過度,懂節制,有分寸,方得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