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與中原扎甲


東羅馬帝國與中原扎甲

在東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尋求東方的力量,士兵穿戴中原式扎甲,開始探索騎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隨後羅馬紮甲騎兵投入對北方蠻族的戰爭中,與哥特鎖甲騎兵展開巔峰對決,最終東羅馬騎兵先後擊敗了哥特人和法蘭克人。在11世紀前,東羅馬統治著整個歐洲戰場,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是地面上最強大的單位。

絲綢之路

羅馬人從東方學習中原扎甲技術,恐怕比我們想象中的時間更早,推算可能是在奧勒良大帝(公元214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6年)之間,具體時間我們不得而知。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對手薩珊帝國(波斯人)的影響,薩珊帝國和中原帝國基本都是以扎甲為主的騎兵,扎甲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這種全具裝扎甲騎兵(士兵鐵甲和戰馬鐵甲)作戰能力極強,更是讓薩珊帝國稱霸沙漠,波斯人長盛不衰的制勝法寶。

同時,羅馬人也受到絲綢之路的影響,從去過東方貿易的商人那裡得知,在東方有一個神秘大國,長期將全具裝扎甲騎兵作為主力,跟遊牧民族打仗不落下風,東方士兵長期穿戴扎甲作戰,這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注意。

所以,羅馬人對薩珊騎兵進行了仿製,在奧勒良大帝時代的羅馬軍團,已經擁有了仿波斯式衝擊騎兵,也是一種全具裝扎甲騎兵。羅馬人已經掌握了扎甲技術,但是扎甲並沒有在羅馬廣泛運用,只有極少數精銳(羅馬仿波斯式衝擊騎兵)穿戴,絕大部分羅馬士兵還是以穿戴鎖甲為主,這正是我們要思考的原因。

雖然扎甲的防禦性能力更好,但是工藝複雜,且造價昂貴,鍛造時間長,並不適合步兵大國。所以這個時期的羅馬帝國,主力步兵仍然穿戴鎖甲,其工藝簡潔,且價格便宜,鍛造時間短,作為步兵武裝再適合不過了。

匈王阿提拉

另外一個強敵出現,徹底影響了羅馬人,匈王阿提拉入侵了東羅馬帝國。匈人騎兵不僅能弓騎,還能用長矛衝擊陷陣,身上披著扎甲,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而不是單一的騎兵模式,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

面對匈人入侵,東羅馬士兵連戰連敗,對匈王阿提拉的戰術毫無辦法,傳統的羅馬軍團已經難以應付。幸好羅馬人之前仿製過波斯式衝擊騎兵,雪藏著一支足以對抗匈王阿提拉的扎甲騎兵。沙隆之戰:面對來勢洶洶的匈人聯軍,羅馬騎兵力挽狂瀾,全力牽制住了匈人騎兵,避免了羅馬軍團陷入被動的局勢,最終西羅馬帝國在沙隆之戰擊敗了15萬匈人聯軍,此戰威震於天下,羅馬人開始重視扎甲騎兵對戰場的作用。

從此,羅馬帝國開始分裂成兩派戰術體系,西羅馬帝國一直沿用傳統的步兵方陣作戰,騎兵只作為少數精銳部隊,保護側翼和大後方。而東羅馬帝國開始將騎兵大規模運用作戰,全具裝扎甲騎兵更是作為戰場上的先鋒,羅馬軍團尾隨其後,形成步騎協同作戰,並且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還具備跟匈人騎兵一樣的弓騎能力,使用長矛和弓箭,具備雙重功效騎兵。

馬鞍和全具裝騎兵的出現,開始改變歐洲戰場的格局:

1.沒有馬鞍的騎兵(手動擋轎車):衝鋒速度不快,戰馬駕駛困難。

2.有馬鞍的騎兵(自動擋轎車):衝鋒能達到最高速,並且駕駛輕鬆,哪怕是女人都能輕易學會騎馬,騎兵戰鬥力提升了3倍以上。

3.全具裝騎兵(士兵鐵甲和戰馬鐵甲)在對抗步兵時,戰鬥力更強大,往往衝鋒陷陣不可抵擋。羅馬人在與匈王阿提拉交戰的過程中,受到了重大影響,改變東羅馬騎兵後來的裝備和戰術。

哥特王朝

根據羅馬史書記載,東羅馬開始摸索騎兵為主的戰爭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抗哥特鎖甲騎兵的入侵。由於哥特人大規模將鎖甲騎兵投入對羅馬的戰事,哥特鐵騎在邊境上多次擊敗了羅馬軍團,公元378年(亞德里亞堡之戰)哥特鎖甲騎兵全殲4萬羅馬軍團,東羅馬皇帝"瓦倫斯"殉國身亡。此後,哥特鐵騎又攻打了西羅馬帝國,法蘭克人和哥特人逐漸佔據了整個西羅馬領土。

羅馬帝國一系列危機,加速了羅馬人尋求東方的力量,於是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誕生了。東羅馬騎兵開始穿戴中原式扎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

東羅馬帝國決定嘗試新的作戰體系,將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投入對哥特王朝的戰爭中,全具裝扎甲騎兵與全具裝鎖甲騎兵的巔峰較量,最終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大破哥特騎兵,橫屍千餘里,乘勝追擊征服了東哥特王國,事實證明羅馬人的扎甲騎兵更勝一籌。鎖甲是一環一環的,在防禦長矛和弓箭時,更容易被破甲,通過圓環之間的縫隙穿透。而扎甲是一片一片疊加,鐵片之間是沒有縫隙的,在防禦長矛和弓箭的攻擊時,更容易抵擋傷害。

東羅馬帝國先後多次征服東哥特王朝,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沿途追擊哥特騎兵。在東羅馬擊敗了哥特人後,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很快又投入了對北意大利的法蘭克人戰爭,面對法蘭克士兵的長矛陣,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並沒有發動衝鋒,而是掏出弓箭側翼射擊,兼備弓騎兵作戰模式,大量法蘭克長矛兵被箭矢所射殺,驚慌的法蘭克人全線潰敗,隨後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發動長槍衝鋒陷陣,殺得屍體堆積成山。

戰爭結果:在11世紀前,東羅馬帝國統治著歐洲戰場,帝國鐵甲騎兵(Klibanophoros)更是地面上最強大的單位。扎甲技術開始被羅馬人廣泛運用,成為騎兵戰場上的主力武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