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已投入3.9億,完成造林12.3萬畝!

在扶持政策上,縣政府對新發展的軟籽石榴、核桃產業每畝補貼500元,對新發展的大櫻桃、黃金梨等林果業每畝補貼300元,為果農每畝補貼200元生物有機肥,對林下套種油用牡丹、花生、中藥材等每畝補貼400元。

淅川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邊陲,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搞好造林綠化對“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區水質、改善人居環境及助力脫貧攻堅都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該縣已投入造林資金3.9億元,完成造林面積12.3萬畝,佔南陽市下達任務的93.8%。

2019年冬天以來,淅川縣把造林綠化與水質保護、脫貧攻堅、旅遊發展緊密結合,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年後搶抓氣溫逐步回升的植樹造林大好時機,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科學有序推進植樹造林復工復業。

在造林模式上,淅川縣堅持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實行合同造林,包栽包管包活,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山成一山。在造林管護上,該縣對生態造林實行封山護林,杜絕群眾放牧、採砂等損壞苗木行為的發生;對產業林加強田間管理,引導群眾科學套種,以套促管,提高綜合效益。在資金投入上,該縣加大縣鄉財政投入,積極爭取吸引項目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在扶持政策上,縣政府對新發展的軟籽石榴、核桃產業每畝補貼500元,對新發展的大櫻桃、黃金梨等林果業每畝補貼300元,為果農每畝補貼200元生物有機肥,對林下套種油用牡丹、花生、中藥材等每畝補貼400元。

該縣藉助省林業局對口幫扶的機遇,邀請省林科院、林職院專家,培養縣、鄉、村、戶四級“明白人”;組織林業工程師和精幹技術人員,分片包區,巡迴到各鄉鎮,深入田間地頭,做好技術指導。同時,村村張貼科技“二維碼”,創新科技服務模式;組織農民技術員、林果技術“土專家”,現場示範嫁接、修枝、施肥等田間管理技術要領,提升產業發展成效。

淅川縣實行縣四大班子領導包片區、綠化委主要成員單位包鄉鎮、鄉村幹部包公司包農戶的“三包”責任制,定期深入造林一線,督促造林進度。縣林業部門成立四個督導組,在造林過程中,包鄉包村,蹲點駐守。該縣成立造林、防火、防疫指揮部,協調辦理相關通行手續,確保人員、苗木、車輛全部直達造林現場;合理劃分種植區域、分散作業、分時段推進、分批次進場、專業隊機械栽植,搶抓造林時機;組織召開全縣春季農業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強力推進造林綠化,確保在4月初完成各項造林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