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近日,网易暴力裁员,职场人人自危。大家在对网易做法感到愤怒的同时,也在感概员工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现在网易事件还未平息,又有企业曝出招聘地域歧视河南人的丑闻。事情的大致情况如下。

今年7月3日,23岁的河南姑娘闫文投出了两份简历,应聘浙江喜来登度假村有限公司招聘的公司法务和董事长助理。次日,闫文收到了应聘回复:不合适,原因,河南人。闫文认为,这条应聘回复背后,隐藏着存在已久的地域歧视问题。让她惊讶的还有,这家公司竟然这样的明目张胆。闫文认为自己平等就业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决定起诉招聘单位。7月15日她正式提交诉状,要求浙江喜来登度假村有限公司登报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6万元。

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受理此案,并定于11月26日开庭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6日当天判决被告浙江某公司向原告闫某某口头道歉、在国家级媒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闫某某精神抚慰金及合理维权费用损失10000元。

这个判决做的好,网上一片鼓掌之声。

说句实话,如果一家公司有地域歧视,那它格局也不大,没什么发展,最好也别去那里找工作。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随意贴标签则是为人不齿的愚蠢行为。

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些资方,执意妄为成为常态,言语随性随口,以致于头脑中连一点法制意识都没有了,更不要提什么道德观了。

说句实话,浙江喜来登度假村这个公司的领导人还算是性格直爽,不要河南人的这个理由,至少明面上直说了。虽然吃官司挨罚款不冤,但相比之下,其实更多公司招人都有着自已的潜规则,有种各样的歧视,直是不明说而已。

所谓明抢易躲,暗箭难防。用人单位明面的条件好办,潜规则的存在存大的伤害了就业公平。作为一介小民百姓的我,深知其中的不易。在我的二十多年职场中,因为平均三五年要换一家公司,每隔几年就要找工作。面试过别人,也被别人面试过。最初还要去人才市场,后来改由网络了。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每次找工作都有很多感受。其中感受最深的就算是就业歧视和就业潜规则。下面我列举大家常见的职场招聘歧视现象。

歧视一:文凭歧视

招人的第一项条件:XX文凭以上。


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最为常见的文凭要求是,本科以上、硕士以上。现在很多的用人单位只要985或211出身的人,有的甚至非985不要。有的单位默认清华、北大或哈弗。(难怪新生代挤破头往这些高校里钻!)

我经常奇怪的是,招人干活,首先要考虑的应聘者的技能和经验是能否达到要求。为文凭划一条线可以理解,毕竟有些技术岗位需要面试者有一定的学历基础,但为什么就要抬那么高呢?

有个朋友说过:“回想我当年的考分,也是击败了省内93%的文科考生才勉强才上了个省专,怎么一找工作,乍就成了低文凭不够格呢?“(不要问为什么知道能比93%的文科考生高考分数多,当年实行的是标准分,是有据可查的。)

"文凭不等于能力"这句话HR当然知道,HR也绝不比你傻。文凭不一定靠普,HR们更是比你体会的深。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某公司的HR,公司还算是有个人摸狗样,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一中专生能胜任的,你想想了,正常情况下,你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招个大学生来,要不然你就太幼稚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潜规则:

  • 大学生多的是,没工作的大把,为什么还要去招中专生?
  • 突出公司的人才优势。“你看我公司的把门的都是大学生,牛不牛!”
  • 招个中专生,万一把事情搞砸了,老板以招人素质太低为理由,怪罪下来,谁受得了。
  • 公司总得划一条高高的线,这样就可以防止公司内部人员乱塞人进来。

说句实话,文凭歧视,招人潜规则横行,这是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大学生太多了,相互竟争抢饭碗,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

大家如果都这样,按照这种无原则的潜规则,来抬高就业的文凭门槛的话,那么,片面追逐文凭的风潮就会蔓延开来。整个社会也就随着大家这个思路,会去适应这个需求,文凭工厂就会应运而生,遍地开花。最后呢,会导致文凭的含金量大大下降,说不定以后文凭门槛又会抬高。

其实,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社会现实了,文凭工厂多到要泛滥的地步了,我并没有夸张!

歧视二:年龄歧视
招人的第二项条件:XX岁以下!


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十多年前我见过一个变态的招聘广告:招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本科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年龄26岁以下,C/C++精通,有着大型软件项目的实战经验,能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接受高压力的挑战,具备单挑的能力。(可惜我没有截图保存下来,要不然这份资方需求会载入程序员史册的!)

软件这个行业,这个"XX"最近这几年被资本定义在了35岁之内。这个35岁说明了什么,假定22岁大学本科毕业,你的职业寿命只有13年。超过这个岁数你就老了,可以滚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学习,换来的只不过是13年的职场!

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十年才能炼成。在他最年富力强时,资方就想着把他废弃掉。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才72岁,还活不到一半,就被资方人为的废弃掉了。请你看看,资方是多么血腥恐怖!

我可以大胆预言,软件工程师必成为社会上被嘲讽的短命职业,大学的软件专业将来必成为冷门专业。

其实中国人最大的损失是人,稀土损失与人才损失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把文凭歧视与年龄歧视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你就知道资方是多么冷酷而又可怕!

歧视三:性别歧视

招人的第三项条件:要求性别“男”!


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女士在就业时,会遇到更多的性别歧视。虽然我是男的,这好像不关我什么事。可我对这种现象依然很反感。我有时真的想揪住资方问问:你家姐妹、老婆或许不需要工作,但你的女性亲戚朋友,有些工作明明她们可以胜任也需要,社会都像你们这样不给她们工作机会,你会很高兴?!

很多职位明明特别适合女生,还是有很多企业选择去招男的。

其实这些企业主怕的是女员工结婚生孩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麻烦的问题,是因为得不到利润的最大化!我看这种BOSS最好别要女人结婚,安全的抱着钱养老!

歧视四:地域歧视

招人的第四项条件:XX地方的人不要!


职场歧视是社会的顽疾-浙江喜来登就业歧视案的警示

这不,浙江喜来登就摆明了不要河南人。河南人刨你祖坟了?!你浙江就没有骗子、就没有渣渣了。

哪里都有品行不好的人。没有一个地方是光生好人的地方。一个地方的人讨厌另一个地方的人,实在是可笑之极。人的品质是靠大环境来影响的,一样的大环境,总体上哪个地方的人都差不多一个德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好的企业,会有好的文化和氛围,有着良性的循环。人要是到了这件环境,不知不觉和素质就会提高。相反,一个差的企业,尔虞我乍,勾心斗角,恶性循环,长期呆下去,好人也会被逼变态!

身在职场,或明或暗,大家都会遇到这些歧视!有些人,刚受过资方歧视,转身就开始歧视别人!有没有想过:你歧视别人,也被别人歧视;你对别人潜规则,也会被潜规则!

除了了上面列的几种常见的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职场歧视。比如2018年就有一个知名的教师资格身高歧视的案例,大致情况如下。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的一位姓李的女生,在工作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却因为身高没有达到标准(该生是140厘米),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她2014年就已入学,临近毕业才知身高有限制,这样的变故让她无法接受。四年来从没有人通知过她教师资格证也有身高限制,身高既然不符合要求,学校当初为什么还要录取她呢?难不成校方认为小李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身高还会继续增长,有达标的可能?

经查阅发现,在小李入学的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章程中没有明确提到有身高限制。但是当年陕西省执行的《陕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试行)》(陕教师〔2009〕17号),其中明确了身高限制。对于小李的问题,校方也显得无可奈何。“学校是标准的执行者,不是制定者,这得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制定的标准来走。”。

后来的结果是:陕西省教育厅教师资格办公室把小李的问题“特事特办”了,并计划下一年取消教师资格证身高限制政策。

并不是每一个遭遇就业职场歧视的人都会像这位小李一样幸运的。

接二连三的事件让我们看到,

职场歧视在中国已经不是个别存在的问题,知名公司尚且如此,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正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可想而知。

歧视来自于无知和偏见。歧视者无法忍受那些看起来“不正常”的人。他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些人的不同,戴起有色眼镜将他们视为异类,指责、谩骂、避而远之。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个体,都拥有不能被践踏的尊严,歧视只会带来愤怒与仇恨。希望所有人都能以一颗包容的心善待他人,少一点互相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