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因為不能過審或規避審核風險,音樂APP的歌詞要打碼,音樂綜藝呈現的歌詞也要打碼,綜藝節目字幕裡,

“死”、“死者”、“命案”、“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

今年的音樂綜藝有點多,吐槽聲音也不少。

老牌節目《歌手》先因過半回鍋肉歌手被吐槽,而後奇襲賽制被說黑幕。

至於新推出的《天賜的聲音》,最早說是對打《歌手》的節目,還挺讓人期待的。

但因為每期節目都靠樂評人撕逼般點評歌手惹爭議,最後被罵炒作博眼球。

不同音樂綜藝得到的罵聲不同,可有一點是大眾都關注到的。

那就是—— 改歌詞

經常聽歌又注意歌詞的人會發現,如今各大音樂APP都開始給歌詞打碼。

先前是歌詞被打碼、而後歌名被打碼,有些歌詞實在不好打碼,可能整首歌的歌詞都下架了。

搞笑的是,連 Sunshine 都要被打碼成 Sun***ne 。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但歌詞打碼裡最委屈的,必須是陳奕迅的《愛情轉移》,不信你看。

要是不打碼真沒人這麼解讀......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音樂APP的歌詞要打碼,音樂綜藝呈現的歌詞也更加嚴格。

於是,歌手們在音樂綜藝上演唱歌曲時,歌曲的歌詞經常會被改得面目全非。

搞得聽眾都邊聽歌邊疑惑:是字幕打錯字了,還是我聽錯詞了?

也有聽眾邊聽歌邊迷茫:這首歌跟我以前聽過的歌一樣嗎,我怎麼感覺哪裡不大一樣?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帶著滿滿的疑惑,今天來聊聊改歌詞這個話題。


綜藝改歌詞,到底有多魔幻?

綜藝改歌詞有不同形式,做個簡單的分類來說。

第一類:用諧音字代替系列

最常見的改歌詞,是在字幕上做手腳。

歌手照常演唱,但節目呈現的字幕會用諧音字替換部分歌詞。

徐佳瑩在《歌手》裡唱了《我還年輕我還年輕》。

歌詞中的“給我一枝煙”,在字幕上變成“給我一隻眼”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最早觀眾還以為是打錯字,彈幕都在說節目組太不走心了。

直到看見這句重複多次的歌詞,每次字幕都是“一隻眼”,觀眾也就明白了。

不止觀眾看得清,節目嘉賓也是心知肚明。

在節目後臺,周深唱起這句歌詞。

唱到“一支菸”時,他和袁婭維相視而笑,指著眼睛唱“一隻眼”。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的確,“一隻眼”是很正常的詞彙。

但把“一隻眼”放到歌詞裡,“給我一隻眼”難道不是恐怖故事嗎??

後來徐佳瑩唱了《大藝術家》,歌詞也有變化。

原版歌裡的“誰都應該被寵愛紋身”,在字幕裡變成“誰都應該被寵愛聞聲”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別問,問就是聞聲比紋身更加合適。

《大藝術家》的歌詞裡還有一句“別再做慈善家”。

但徐佳瑩演唱的版本中,這句歌詞被改成“你在做慈善家”。

大膽猜測,這或許是在鼓勵大家多做慈善吧。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歌手》幾位嘉賓裡,歌詞被改最多的是華晨宇。

他演唱《神樹》,歌詞中“拆碎這座萬籟的牢房”最後變成“拆碎這座萬籟的老房”。

要不是知道本來的歌詞,對聽眾來說,這個詞可真沒毛病。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第二類:字幕強行換詞系列

用到諧音字代替,歌詞已經有些奇怪。

但更多時候,找不到合適的諧音字,字幕也會強行空耳換詞。

結果就是,歌手你唱你的,字幕我寫我的。

還是華晨宇的《神樹》,這首歌以環保為主題,歌詞講述人類會面臨的大自然災害。

本來挺有意境的歌,看到歌詞字幕卻很迷茫。

“太多生命無一倖免 都失控”變成了“太多生命無疑心願 多時空”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大人放逐 孩童被困”變成了“大人救贖 孩童被問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華晨宇演唱時唱的是原版歌詞,但後期字幕求生欲滿滿地強行換詞了。

放出歌曲的視頻,你們仔細聽聽。


先前,華晨宇的《鬥牛》也被悄悄換了歌詞。

舞臺上華晨宇熱情澎湃唱著“刺扎背部 它血管爆破”。

字幕上呈現的是“刺扎背部 它靈魂爆破”。

也不知道,是血管爆破太恐怖,還是靈魂爆破太詭異。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歌詞裡的“激怒過後立刻兇暴如仇”,“兇暴”在字幕上變“風暴”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在《天賜的聲音》裡,王力宏的《改變自己》被字幕改變。

唱的時候是“但髒話沒用 大家只會嫌兇”,字幕則是“但髒話沒有 大家只會輕鬆”。

講文明樹新風,大家會輕鬆。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第三類:直接魔改歌詞系列

用諧音字或者悄悄改字幕,都算最大程度保留了歌曲的完整度。

只要閉眼不看歌詞,也就能好好聽完一首歌。

但,現在綜藝的求生欲是真的強。

某些時候,字幕不用諧音字、也不空耳換詞,直接開始改歌詞。

注意,這裡的改歌詞,是歌手也演唱了修改後的歌詞,不單單在字幕上做手腳。

《歌手》裡,周深唱了朴樹的《達尼亞》,歌曲中多處歌詞被改。

背叛不行,“背叛務必堅決”成了“放棄務必堅決”。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混賬不行,“我猜有個混賬”成了“我猜有人慌張”。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放蕩不行,“只有陌生還有放蕩”成了“只有陌生還有放浪”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可能是害怕“孤魂野鬼”嚇壞觀眾。

孤魂野鬼天涯”也改成“孤身一人天涯”。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萬萬沒想到的是,“空虛悲哀”都不合適,要改成“空曠悲涼”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原本以為,《達尼亞》算是改動較多的歌曲了。

但是點開《天賜的聲音》中的《尼可拉斯》,才發現什麼叫改動很多。

張韶涵和李汶翰唱的《尼可拉斯》,大概也就改了半首歌詞。

從開頭第一句開始改,只有少數歌詞倖免。

女孩不能帶走,但對白可以;菸酒用詞不合適,全部換掉;略顯曖昧的詞也不行,再改。

兩版歌詞對比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前面這三句,只是這首歌改詞的開端,接著還在改。

基本上,有點負面意思的歌詞全部都被改了。

“惡劣”變成“虛妄”。

“青春要替你毀滅 嫉妒要隨你不朽”變成“青春的溫柔狂烈 跳動著謎樣顫抖”。

“愛恨都任你顛倒 全世界陪你墮落”變成“你正將水面顛倒 浮出該有的自我”。

兩版歌詞對比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聽完這首大改歌詞的《尼可拉斯》。

很多人可能再聯想不到,這首歌原本是陳珊妮寫給謝霆鋒的,歌詞跟謝霆鋒息息相關。

也難怪網友吐槽:要是半首歌的歌詞都不能過審,就不要唱了。


迷惑類:同首歌改出不同版本

見多了改歌詞的情況,不少觀眾快以為綜藝的規則就是這樣,不改不行。

其實也不一定。

在不同綜藝裡,同首歌還可能改出不同的版本。

來看逢唱必改的《易燃易爆炸》。

這首歌近期在《青春有你2》和《天賜的聲音》中都有演唱。

《青春有你2》裡,歌詞改動了三處。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而《天賜的聲音》裡,歌詞改動了六處。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有趣的是,“赤裸”、“銷魂”等詞,一會能出現一會不能出現。

上:《青春有你2》 下:《天賜的聲音》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由此可見,大眾以為“不改不行”的歌詞,其實是節目組為了規避風險做的改變。

規避風險無可厚非,有些刪改也能理解,但有些刪改是真實令人迷惑。

這不,就改歌詞話題,不少網友都發出疑問:

“什麼時候才能在電視上看到不是修改版的歌詞。”

“把歌詞改得親媽都不認識,閹割成這樣不如不選這首歌。”

“當代綜藝選歌能不能不改歌詞?改得這麼尷尬,不如一開始就選正能量不用改歌詞的歌。”

字幕的迷惑行為,不止於音樂綜藝

近兩年,不同綜藝有都挺多改變。

音樂綜藝開始改字幕改歌詞,其他綜藝也在字幕上下功夫。

播了五季的《明星大偵探》字幕變化最顯著。

《明星大偵探》是明星推理真人秀,節目的設定是發生了謀殺案,嘉賓需要通過蒐集證據和推理找出真正的兇手。

先前播出的幾季,節目的字幕都是直接呈現“有人死了”、“發生命案”等臺詞。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到最近兩季,節目依然在破案,字幕上卻很多引號。

“死”、“死者”、“命案”、“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

《明星大偵探》第四季、第五季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死”字加引號也是其他綜藝必備的操作。

就連嘉賓看到搞笑的事情說句我笑死了,字幕都要變成:我笑“死”了。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急死我了,字幕也是:急“死”我了。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而火箭少女101在團綜裡唱了《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的友情歌曲。

其中那句朋友比情人還死心塌地,字幕上打成:朋友比情人還“死”心塌地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歌詞都不放過系列,在《青春有你2》裡也有。

有女生表演了《Bad Girl》歌曲,歌中有句歌詞的字幕是:因為我是個“壞”女孩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還有《極限挑戰》,嘉賓共玩狼人殺,整期節目的字幕把“殺”都換成“刷”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綜藝連字幕都很嚴格,到影視劇裡,臺詞、畫面就更加不好呈現。

前陣子大爆的《想見你》,內地版和臺版有所不同。

內地版把提到生理期的臺詞刪掉。

內地版VS臺版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也刪除了兩段吻戲。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想見你》還有一個番外篇,拍攝了王詮勝是同性戀的故事。

同樣的,這個番外在內地版並沒有呈現。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電影《小小的願望》是性喜劇,關於“破處”的故事。

最早放出的預告片裡,彭昱暢飾演的高遠還大喊“我要破處”。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但經歷各種風波之後,最終上映的版本中,“我想破處”的臺詞改成了“我想談戀愛”

很多不清楚這個細節的觀眾,看電影時都帶著疑惑。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裡,甜蜜CP蔡敏敏和賀燦陽的吻戲被刪了。

當時有人猜測,因為兩人是師生戀,所以吻戲被刪。

突然想起,上次寫電影《熱帶雨》時,很多人都在評論區問:為什麼師生戀是禁忌戀?

結合國產劇吻戲被刪的內容,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得到答案。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全面掩蓋掉黑暗,

是不是失去了自我?

討論起改歌詞、刪戲份的內容。

多數人都會提到:因為觀眾有小孩,社會要給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環境。

話說得沒錯,營造良好的環境也可以理解。

但,營造良好環境是不是要把每個小孩都養成溫室裡的花朵?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這個世界是美好與邪惡並存的。

人們期待美好的一切,也不該因為恐懼而故意掩蓋邪惡。

很多事情不是不說就不存在,只有正視了邪惡,美好才會變得更加可貴。

擔憂未成年人對綜藝影視有誤解,家長要做好正確的引導。

只靠著拼命藏住不好的東西去保護孩子,結果很有可能變得適得其反。

深信美好的小孩,會不會更容易在美好面前栽跟頭?

養在溫室花園裡的小孩長大成人後,他們又是否會被社會上的邪惡嚇壞了?

陽光背後總有陰影,但只有直面黑暗才能看到最亮的光。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語言是表達的工具。

人類用語言交流,最後卻自我限制語言的使用,是不是有點可笑了。

無論是歌詞,還是影視作品,這些內容背後都凝結著創作者內心的思考。

觀眾吐槽魔改、刪減現象,因為被改變背後,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將越來越難被觀眾理解。

回想起很多年前,影視畫面比現在更大膽,綜藝節目也是敢說敢聊。

1993年上映的《霸王別姬》。

當時的有版海報還寫著“異性戀、同性戀、生生死死無悔戀”的宣傳語。

《霸王別姬》海報

“真沒想到,就這點尺度也要打碼???”


而今,影視拍了不少耽改劇,劇本都是正正經經的兄弟情。

至於綜藝節目,不能聊的別聊,能玩的就是來來回回的幾個遊戲環節。

後期字幕組還要努力盯緊嘉賓說的每句話,換字幕或者加引號。

國產的影視綜藝,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大眾都在討論安全話題,影視綜藝也要割捨不好的東西,退居安全境內規避風險。

讓人擔憂的是,就算不斷退居到安全境內,人們也依然可能在現有的安全境內找出不好的東西做割捨。

綜藝上,死字能出現,死字要打引號才能出現,死心塌地要變成“死”心踏地才能出現。

這樣一步步的後退,是不是也逐步把自己禁錮起來了呢?

當很多事情都要順從地被改變時,大眾或許也丟失了自我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