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文| 艾飛

這段時間,應該是很多國人看官員看的最頻繁的一段時間,在中國的zz生態中,當官的基本是隱藏著私人面貌的。

通常,他們的表情都很單一,無論是肉身還是內心,普通老百姓都無從知道他們的真實軌跡,所以我們在視頻裡,看到大部分的領導,都是千篇一律的表情和臺詞。

當然,也會有意外。

有個紀錄片,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裡的奇蹟,當年,導演周浩通過一個朋友,聯繫到了原山西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耿彥波同意讓周浩帶著攝影機如影隨形的跟著他,記錄他的一言一行。

這個紀錄片叫《中國市長》,豆瓣已經沒了這片的條目。

周浩說,他希望拍一個呈現中國ZF如何運作的紀錄片,讓人們瞭解這些背後決策考慮和平衡的,到底是什麼。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眾所周知,在我們這,市長哪裡是可以隨便讓你拍的,更何況,這個片子記錄的又是一個城市最敏感的事情。

所以周浩拍完片後,沒人敢接手,後來由BBC播出,再後來送去了金馬,獲得了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下面,我就說說這片到底牛逼在哪。

在《中國市長》裡,一開始就是一群學生走在灰濛濛的城市裡,遠處的挖掘機轟轟作響。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因為煤炭開發,那會的大同,是中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而市長耿彥波,想要去改變這座破舊的城市,他的改造計劃,涉及到50萬人,三分之一的老城,他想恢復古老城牆,重現大同古代的歷史風貌。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為此,人們還給耿彥波取了個外號,叫耿拆拆。

對耿彥波而言,到大同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城牆重新建立起來,再造文明古都大同,我們都知道,大同曾是北魏的首都,有云岡石窟等諸多古蹟。

可問題是,並不是每個大同市民都支持耿彥波的計劃。

比如有戶人家,原本住的是老舊的平房,拆遷的話,一時半會也沒地方住,一邊是ZF要強拆,一邊是老百姓沒別的住處,於是就成了所謂的釘子戶。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還有一戶人家,房子一拆遷,算下來損失20萬,房主說,有苦難言。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有個在廣場上練毛筆字的大叔更有意思,當導演採訪他時,他先是說了一句自嘲的詩: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然後用手指著前面的城牆說:你看人家耿彥波,大手一揮,城牆就建起來了。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還有個大爺更是語出驚人,面對鏡頭,他對大家說道:周浩就像那意大利記者,安東尼奧尼。

這評價,可真高,言外之意是“你還真敢拍”。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在這部片子裡,最讓我瞠目的是耿彥波在處理政務時的那些反應,這在中國小心翼翼的官場裡,難得一見。

有一次開大會,耿彥波正安排搬遷的事宜,這個時候,有個官員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說:現在鄉里頭,就沒有能力去管這些東西。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沒成想,耿彥波桌子一拍,當眾讓他寫辭職報告,大聲說:

你這個失職啊,大同需要幹活的,不需要什麼官。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真的,能在紀錄片裡看到中國官員的真性情,也是一件稀罕事。

可耿彥波不止於此,有一回,耿彥波去檢查給老百姓的安置房,發現居然是個豆腐渣工程,對著開發商直接就開罵了:

你這傢伙,表面看上去還挺老實的,一肚子鬼水這小子。

你把我們政府給你的錢拿回來,這個工程不讓你幹了。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用耿彥波自己的話說,他完全可以像眾多官員那樣,搞搞政績工程,然後混到退休。

可他覺得那不是他應該做的事,他想在剩下在職的幾年中,把要做的做了,才對得起自己。

耿彥波事無鉅細,他發現大同的排水條件不好,一下雨就成河,他就立馬讓人把管道加寬。

諸如這種細節,還真沒幾個市長注意得到。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鏡頭前的耿彥波很輕鬆,他說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是做一個記者,作家。聊天時說起羅馬說起巴黎,他說:那些地方你不會問GDP,而是文學,是雕塑和美術。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在《中國市長》裡,記錄了拆遷的一些真實場景,有的市民直接坐在地上,用肉身擋著挖掘機。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有的市民則指著城管的鼻子罵貪汙。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還有市民跑到耿彥波面前告狀,但對耿彥波來說,同情歸同情,但規矩是規矩。

被安置好的市民興高采烈,說耿彥波是第一好市長;而來不及安置的市民說他專治的像秦始皇。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無論如何,耿彥波的個人魅力十足,紀錄片《中國市長》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人,一個下了凡間的官,有他的煩惱,有他的無奈,也有老婆催他晚上早點回家。

可是,哪怕是耿彥波,也像是那城牆上的一塊磚,擺在哪還是上面說了算。

在2013年春節前,耿彥波突然被調離大同,之前他自己也一直跟周浩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被調走,但就像網友芥末蘸醬說的:耿彥波貴為市長,能一句話改變一家人,一個政策改變幾十萬人的命運,可他在面對洪流時,依然是渺小的無力個體。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在《中國市長》最後,記錄了大同街頭千人請願的畫面。這也是當年山西的大新聞。

人群中的人們齊呼:

幹實事的人讓人攆走了,耿市長,回來......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耿彥波在離開的那天,在車裡也留下了眼淚,他自己也是時勢的棋子,有心,卻無力。

那永遠緊鎖的眉頭,永遠處理不完的事務,永遠開不完的會,永遠推不掉的飯局……而這是一箇中國市長真實的生活狀態,按理說,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事情應該多點此類型的片子。

但諷刺的是,這類片子的命運往往是遭到封禁。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耿彥波在大同當了5年市長,離開大同後,又前往太原當了近6年的市長,2019年1月15日,耿彥波60歲,正式退休。

我看網上的太原人對耿彥波也是好評居多:車不能推,牛逼不能吹。當耿市長喊岀讓太原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時,太原人也真相信。果不其然,太原奇蹟般的變了樣。

經過武漢這件事,你會發現,一個城市,有一個好領導是那麼的重要,就像《中國市長》裡呈現的那樣,沒有又紅又專的歌功頌德,有的都是一個個現實的問題,和老百姓的心聲。

在最後的一段採訪中,市長說:

做一件事情,應該是有與之相配套的人才,比如你擅長幹什麼,那你就去幹什麼,你幹不了的話直接把你換掉,但是在我們這個TZ下,你沒辦法……

無論如何,耿彥波將是一位長存歷史的中國市長,他所代表的群體,也是中國經濟奇蹟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需要多些這樣的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