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疫情期間,湖北文壇是躁動的,因為有方方和方方日記;同時湖北文壇也是沉寂的,因為只有方方和方方日記。

現在方方日記60篇已經完結,尤其是目前已在國外出版,而每篇文章評論、每個貼吧、微信群裡討論方方日記的也幾乎都分裂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文壇同樣如此,疫情過後湖北文壇開始活躍起來,大致上可以分為挺方派和倒方派。我們看看主將分別有哪些人?他們怎麼說?

一、倒方派

1、湖北文聯副主席:池莉

最常被拿出來與方方進行比較的非池莉莫屬,兩人都是武漢本土女作家,也都擅長寫武漢市井生活,同時都擔任過湖北文聯、作協的主要領導。池莉早年曾創作過一部中篇小說《霍亂之亂》,內容就是武漢爆發疫情之後醫生和普通群眾如何面對突發傳染疾病的故事,讓讀者佩服她有預見性,事實上只是因為她曾是一名流行病防治醫生,根據經驗進行創作。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疫情爆發之後,讓人意外的是,池莉並沒有動筆寫作,而是大聲呼籲大家做好防治措施:

除了工作與生活的必須要求之外,每個人應嚴格執行居家隔離,病毒才有可能失去傳播鏈條,直至失活。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大家也應竭盡所能地幫助他人,做一些具體而有利於防疫工作的事情。

應該說這個時候池莉已經不把自己當做一名作家,而是一位有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的普通武漢市民,她不能置身事外,不能記錄苦難,她要把專業的知識告訴大家。

池莉對文壇急功近利有所反思,她說:“喧囂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在功利動機的驅使之下,用過激行為和言辭,來引起社會注意。我太明白這些喧囂的無聊了。我是不會理睬的。不管人們如何作跳梁狀,社會都會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文學也是一樣。”似乎有所指向。

2、湖北作協主席:李修文

作為方方的繼任者,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疫情蔓延期間李修文曾接受媒體採訪,暗指方方的問題:

很多作家在寫目前的災難,但我寫不了,就算要寫,也希望自己多一冷靜與理智。在這樣一場災難中,如何保障人的尊嚴、人之為人的根本,已經成為每一個作家必須面對的問題。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他也一直沒有寫,因為他表示“我的心是亂的,現在沒法寫作”。可以看到李修文也將自己看做局中人。但是也有人認為他在疫情面前慌亂失措,作壁上觀。

二、挺方派

1、廈門大學退休教授:易中天

易中天是全國著名的名嘴,因為百家講壇品三國成名。因為對武漢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易中天也對武漢女性、武漢人的性格,還有方方和方方日記進行發聲。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在方方日記引起眾多批評之後,易中天更是直言不諱地站在方方一邊,他說:

我原本不太贊成喊‘武漢加油’的。因為武漢要的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援助。他們心中的痛,正如方方所說,也非口號可以緩解……

可見70多歲的易中天對方方的正直敢言惺惺相惜,立場鮮明。最近方方日記海外出版,有人質疑易中天為了躲避麻煩趕緊發文撇清關係,但以易中天的品行來說是不至於首鼠兩端的。

2、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

戴建業是著名的網紅教授,因為抖音“找仙草”之後走紅。疫情期間,戴教授的至愛夫人也去世了,令人傷感。對於方方和方方日記,戴建業一直是支持的,雖然他與方方素未蒙面,但非常佩服。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從文學史學的角度,稱讚它是難得的日記體散文,更是寶貴的武漢封城信史。對方方也是交口稱讚:

它給作家和學者做了一次成功的演示,它讓大家有機會見識見識,什麼叫做風骨,怎樣才有風範。

戴教授也是一名非常有風骨的人,對於方方和方方日記的直言不諱盡顯魏晉風度。

總結

應該說,武漢本土的文人群體,除了民間文學愛好者之外,大體上分為文學創作派和學院文學評論派。兩派的立場都非常鮮明,文學創作派與方方屬於同一群體,或是出於本地文人相輕的緣故,或是對方方的表達方式無法接受,她們大多是站在方方的對立面,認為文學應該服務於現實,文人應該懷有善良和敬畏。而學院文學評論派則是秉承文學要有批判精神,文人要有風骨傲骨,不能隨波逐流,要勇於表達不同的聲音。

方方日記國外出版,湖北文壇卻開始分裂,兩派主將都有哪些人?

至於方方本人也回應日記在海外出版,她覺得有些人認為在國外出書就是賣國,這種想法很幼稚!但是方方日記的問題已經超過了內容本身,已經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的撕裂,也帶給湖北文壇一次不小的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