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有關安慶曆史對提振安慶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剛剛在網上看到一篇有關“安慶人文化自信源於安慶悠久輝煌燦爛歷史”的帖子,雖然對安慶曆史不是很瞭解,但覺得這個帖子非常不錯,該帖子糾正了一些安慶被歪曲的錯誤歷史,所以轉發此帖,由於轉發截圖文字比較小,所以直接轉發此帖文字內容並附上截圖,該帖作者如果覺得轉發此帖對安慶和作者本人不利,可以發信息要求刪除此文章。 轉發此帖原文如下: 一個地區悠久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被埋沒或者被錯誤歪曲都會直接影響該地區的文化自信。從而間接影響該地區的發展。文化自信首先要從其悠久輝煌燦爛的歷史說起,下面我列舉有關安慶曆史,歡迎補充、理性探討和指正: 1、安慶建城史,安慶建城1800年,非建城800年,根據之一就是多部史書記載皖口城和安慶建城於東漢。 2、安慶文化,安慶有著悠久的文化“皖文化”:道教、禪教、桐城派、桐城畫派、皖派書法、京劇、黃梅戲、新文化等。 3、黃幹建城 ,黃幹擴建安慶府城於潛山梅城,而非今天安慶市區。根據就是史書都有記載。 4、安慶省會歷史,安慶省會歷史從1667年 (康熙六年)——1952年,而非1760——1938年,根據之一清朝一省最高長官是巡撫而非網絡上流行的布政使,不能以安徽布政使1760年遷到安慶就說安慶省會從1760年開始,而且從江南分省後安徽巡撫一直駐紮安慶,如果布政使為一省最高長官那麼江南分省就是1760年,而不是1667年。 5、黃梅戲歷史,黃梅戲歷史以清末有關資料為準,黃梅戲解放前稱為皖劇,解放後安徽皖劇院院長湖北黃梅人改為黃梅戲。 6、皖江稱呼,皖江稱呼源於清代安慶府城(今天的安慶市區老城,大觀迎江區一部分)。 7、“長江萬里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描述安慶地理位置這句詩詞來源於明末清初開桐城派先河之人錢澄之(錢田間)的詩詞。而非當代文人改版“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 ——有違七言律詩規則和用詞不當。 8,人民路御碑亭碑文錯誤,正確碑文應為:廉善是旌,貪黷毋宥,而非“廉善是推,貪黷母宥”。這是康熙三次巡幸山東時發生的一件事;意思是:清廉而政績優異的要表彰,貪汙的不要寬恕。 9、振風塔,振風塔有關史書記載重建於明而非建於明,有資料記載建於宋。 10、淮軍,淮軍1860左右成立於安慶菱湖。 11、安慶衛,安慶衛分管九江建陵兩衛,分管漕運。 12、中科大歷史,“安慶要石化不要中科大”實際上是不懂科大曾經在安慶的歷史個別文人寫的,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成了連安慶年輕的一代都信以為真的歷史謠言了,實際上科大來安慶,安慶是非常歡迎的,本來想把民國國立安大校區給中科大,但種種原因民國安大校區有其他部門辦公著無法給中科大,後來只好把安慶西邊馬山那塊地皮給科大,而且給的地塊非常大,東西長1公里左右。後來種種原因李德生把科大搬到合肥。 13、“桐城出名,樅陽出人”系謠言,實際上桐城和樅陽都出人,“桐城出名,樅陽出人”謠言對桐城人文化自信不利。 對桐城和安慶發展也不利。 14、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大清國旗龍旗誕生於安慶。 15、安慶內軍械所歷史,安慶內軍械所是全國最早的近代工業發源地。 16、兩江總督曾國藩行署(真正的英王府)在國貨街。 原貼截圖如下:

轉發:有關安慶曆史對提振安慶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轉發:有關安慶曆史對提振安慶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轉發:有關安慶曆史對提振安慶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轉發:有關安慶曆史對提振安慶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