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紅薯有很多名字,如番薯、地瓜、紅芋、白芋、山芋等,紅薯味道可口、營養豐富,種植簡單,耐乾旱、耐貧瘠、適應性極強,對土壤幾乎沒有要求,關鍵是紅薯非常高產,俗話說千斤的玉米、萬斤的地瓜(意思是紅薯能畝產一萬斤),在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廣泛栽培,是一種非常大眾化的農作物,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然而你知道嗎?紅薯的原產地並非中國(筆者從小到大一直以為紅薯就是中國的),它是實實在在的舶來品,從它叫番薯就可以看出,紅薯的故鄉在國外,那它是如何來到中國並落地生根最後發揚光大的呢?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紅薯原產於中美洲秘魯、厄瓜多爾及墨西哥。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殖民者在中美洲上述國家發現了紅薯,哥倫布把紅薯帶回西班牙獻給女王伊莎貝拉,從此紅薯在西班牙落了地生了根。後西班牙殖民者侵佔了菲律賓,紅薯又被帶到東南亞的菲律賓生根發芽,並在菲律賓被廣泛種植。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1593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福建福州商人陳振龍漂洋過海來到菲律賓經商,意外發現了菲律賓漫山遍野的紅薯,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見到這種神奇的農作物,第一次吃到紅薯。紅薯香甜可口,生熟皆可食用,且有飽腹感(也就是壓餓),這些特點馬上就吸引了陳振龍,當時的明朝萬曆年間,天災人禍不斷,老百姓流離失所、忍飢挨餓,陳振龍想如果能把紅薯帶回大明朝種植,那能救了多少老百姓的命啊!但當時的西班牙人嚴禁紅薯外傳,陳振龍幾次帶紅薯回國都被查到,不光沒帶成,還被罰了款,後來陳振龍通過仔細詢問當地的老百姓得知,紅薯不但可以靠根塊繁殖,還可以靠秧子(藤)繁殖,於是陳振龍想方設法把紅薯藤編進一根木船纜繩子裡,然後躲過西班牙殖民者的搜查,帶回了老家福州。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回到福州的陳振龍立即在自家田裡進行試種,結果大獲豐收,第二年,陳振龍向福建巡撫金學曾上稟帖,請求在全省推廣,金學曾採納了陳振龍的建議,紅薯得以在福建省全面推廣種植,結果又是大獲豐收。該年福建幾乎沒有餓死人,而其他地方的百姓依舊吃不飽肚子,餓死了不少人。金學曾隨即向朝廷稟奏,請求在鄰省推廣種植紅薯,萬曆帝准奏,紅薯得以在長江以南各省推廣開來,而且都取得了豐收,從此,江南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能吃飽了肚子,再也不捱餓了。但是當時因為紅薯無法在嚴寒的北方過冬,紅薯在北方還不能大面積推廣。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又過了幾十年,明朝出了一個牛人徐光啟(科學家),他發明了窖藏法,紅薯得以在北方大面積推廣開來,至此,紅薯在中國徹底的生根發芽、推廣開來,而且,中國人勤勞善良,經過不斷地改良培育,紅薯的產量和品質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清朝經過連年戰爭,人口不降反升,紅薯立下了汗馬功勞。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五六十年代,紅薯救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命。那時小麥玉米的產量都很低,唯有紅薯是連年豐收,大片的農田都是紅薯,畝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都不是稀罕事,在廣大農村,紅薯就是主糧,老百姓是天天吃、頓頓吃,吃剩下的可以餵豬,紅薯秧子也可以吃,紅薯幹,紅薯粉絲都是好東西。最難得的是紅薯太好種植了,它不挑土壤、不揀土地肥沃還是貧瘠,又耐旱又不講究氣溫,莖塊和藤都可以繁殖,紅薯秧子插上即活,不用施肥不用噴農藥,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高產量的農作物。

你知道嗎?紅薯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它是怎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呢

所以說,紅薯的故鄉是中美洲,然後到了歐洲,再到東南亞,最後來到了中國。但是現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紅薯都是在中國種植的,中國早就成為紅薯的第二個故鄉了。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陳振龍和金學曾,是他們二人把紅薯帶到了中國並且將它推廣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