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村镇:发展竹产业 竹林成“银行”

“只要培育三五年,竹子就到成熟期了,每年春天拔笋,竹子成熟后又可以砍竹子卖,不需过多的精力来维护。”近日,黄山区焦村镇陈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汪东升非常开心,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忙下剥着堆成小山的竹笋。该镇近段时间,竹林里、农户家里处处可见竹农们辛勤劳作的情景。

黄山区焦村镇是竹子大乡,有竹林面积4万余亩,近年来,随着竹产业的持续发展,竹产业前景看好,焦村镇以“一竿竹子”拉动产业发展,加大“竹子”产业扶贫力度。他们多方投资加快林区道路建设,积极帮助竹农打通销售渠道,发展竹笋生产和经营,同时积极开发竹产品,充分挖掘竹子附加值。

该镇陈村村驻村扶贫专干方亚鹏告诉笔者,“以前山道狭窄,竹子运输成本高,近几年实施了村组公路硬化项目,竹子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还有,以前竹农们卖笋和竹子都要通过中间商,小贩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竹农们没有议价空间,现在通过扶贫帮扶干部帮助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笋竹收购价也比去年涨了近一倍,陈村有13户贫困户卖雷笋,平均每人增收800元以上。”

据了解,该镇现有竹类加工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竹产品初加工、竹拉丝、竹炭加工等系列竹加工产业。该镇上岭村还注册成立了拾捌姓种养专业合作社,抚育竹林100余亩,带动4户贫困户入股,从帮助贫困户挖笋、剥笋到制成笋衣、笋干、笋尖等农特产品,再到竹制品加工,余下的竹废品仍可用来制作机制竹炭,将每一根竹子都充分利用,实现多种竹产品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助力贫困户增收。

今年春节以后,该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特色种养业精准到户项目,引导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竹林抚育特色种养业扶贫精准到户项目,抚育竹林近200亩,帮助贫困户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