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江: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個實用主義者的方法

蘇江: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個實用主義者的方法

本人的閱讀量非常低,閱讀速度不是一般的慢,極度懷疑自己有閱讀障礙症,專注力也比較差,每不到三五分鐘必會走神,初高中很多課文至今也沒完整讀完,語文常常不及格,偶爾自卑。

在此大談如何讀書,著實慚愧,也敢斗膽寫寫個人對於讀書方法的理解與心得。

1、人們對知識的焦慮自古有之,在當代販賣焦慮也成了一門絕佳好生意,但求知並不是人的天性,求存才是。人不愛讀書,不愛求知,無可厚非。

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2、從極度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說,讀書最實際的目的是為了實用,也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3、如果能從一本書上獲得一點經驗、一點教訓、一絲啟發、一絲感動、改變一些偏見、增加一些認知,就非常幸運和滿足了。

如果還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行為方式,就更是難得了。

實用主義者談讀書主要說的是非虛構類、尤其是方法論類書籍。對於小說故事類純娛樂型,不在討論範圍內。

4、先解除焦慮:書是讀不完的,但思想可以讀完。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可以數得過來。

追求知識量是無盡的過程,但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思想是並不多的。

讀書是與作者隔空對話的途徑,是獲得思想的有效手段,這是思想與思想“穿越時空”交流的機會。

5、大多數書是沒有必要讀的。

通過大致翻閱,瞭解作者講什麼話題,就可以大約判斷這本書有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從時間的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決定應該粗讀、精度、還是完全沒必要讀。

6、判斷一本書是否該怎麼讀的思路:

這本書講什麼?

找到作者用一句話概括的中心思想(核心觀點)。

這本書想表達的思想是否是我認知範圍內的東西?

如果對該中心思想自己早就懂了,或者說覺得很淺顯...則不必精讀,甚至不必讀。

是否有新穎的觀點?

如果覺得該思想很有意思,有自己未深入思考過的方面,則可以專門針對性地去讀。

如果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從簡介和目錄來看,就已經受啟發了,就必要深入讀,挖掘該思想的來龍去脈,徹底理解它。

7、尋找最直接的營養,讀別人嚼過的書,這樣也挺好。

《得到》上的“每天聽本書”欄目,樊登的讀書會APP等,網上還有很多很不錯的書籍講述節目,他們已經將一本書的精要提煉出來了。

不過,看文字還是比聽書更有效,因為聽書很容易走神,聽完也不知到講述者在說什麼,因為思想概要是講述者總結的,而不是你。看文字則更快找到一本書裡真正有用的地方,也更快判別一本書該不該讀。

每一本書,都代表了一個思想。按照上一步驟,大致知道作者想要講什麼核心觀點,是否在自己認知範圍,是否感興趣,就可以快速識別書的價值。

8、經典著作要精讀。

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書籍、以及一些知識分子推薦的好書,比如Ray Dalio的《原則》這樣的,就值得精讀,逐字逐句讀,甚至反覆讀。

經典的著作,往往好內容散落在書的各個地方,需要你慢慢深挖。

如果一個句子,一段話,能給你帶來思考,甚至引起深思,請珍惜這樣的時光

能引發深思的內容都是好內容。

現代人疲於奔命,只顧向前,很少獲得思維轉變的機會,這些機會常常來自這種讀好書的靈光乍現、拍腿叫好的時刻。

9、比讀書更重要的是自我思考。

劃線、抄原文,不是記筆記的正確姿勢,還記得學校裡那些只顧著把字寫得特別漂亮,筆記抄得特別好的同學們嗎?她們現在都怎樣了?

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話記錄下來,才是記筆記的正確方式。記筆記是自我思考的好方式,畫思維導圖也是,形式不要緊,關鍵是有所啟發。

書的內容能引發你的思考就幸運了,思考能用自己的話記錄下來,可以直觀展現著你的理解程度,倘若思考能造成行為上的改變就說明這書太值了。

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是因為知道的不夠多也不夠深刻,還沒深刻到改變行動這一步。

10、帶著問題去找書讀,更高效。

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年紀輕輕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愛因斯坦26歲就提出狹義相對論,並不比當時的學院老教授讀書多。

而是在於他們敢於提問題,提假設,然後再找資料,解決疑惑。

追求博學無盡頭,善於提問得真知。偉大的成就都是源於提問、假設、論證的路徑。

帶著問題去讀書,一次性可以翻很多同種類型的書。從更寬廣的視角看不同的書的內容,還可以相互對比,看誰講得更有道理,用批判的思維,選擇性地吸納。

11、如何知道看完書有沒有收穫?

費曼學習法,說得就是用自己的理解去闡述一本書的內容。你可以跟朋友講講你的心得,如果沒有人聽的話,就做筆記,寫寫隨性的感想,發發朋友圈或微博。對於學習來說,輸出和輸入同等重要。

我們聽羅胖聽樊登講書,覺得再怎麼有道理,絕不沒有羅胖樊登等講述者自己的理解那麼深刻。

聽者能裝懂,講者不能。

12、讀完,書就扔了。

忘了的,才是你自己的。

拋除的是無用的信息,留下的是大腦皮層溝回物理改變。

理解至上,不做無用的記憶,記憶交給電腦就好了。

若是擔心日後哪天還用的上,需要再次翻閱,就備一份到印象筆記裡。

方式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但願讀者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