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净”如许 公益检察“活”水来


“渠道变畅,河水变清,检察院给俺们村又做了件大好事。”4月10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困扰铁山港区营盘镇石村长达3年之久的航道堵塞清淤项目,终于顺利动工。当天,两岸村民拍手称快。

农田灌溉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农民的生产、生活,是公益检察关注的重点。据了解,沙泥墩河是铁山港区的一条重要灌溉水源,总长约5公里,河两旁是2000多亩良田。但由于年久失修,河道内杂草丛生,堵塞严重,每逢汛期,河水都会淹没沿岸作物,农民因此收入损失惨重。

人大代表吴振明反映:“为了看护这条河,每年都会安排专人值班防洪,但治标不治本。村集体渠道是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如果管不好,就会影响扶贫工作,最终受苦的是老百姓,因此,一定要有人抓,有人去落实……”

2019年12月,铁山港区检察院根据人大代表提供的线索,组织检察干警对问题进行集中摸排,并和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现场考察河道,运用无人机等搜集河道的图像资料,形成初步调查报告。检察机关明确了,农田被淹没,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沙泥墩河无护砌,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无法正常排洪泄水。

1月10日,该院向铁山港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该局切实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对沙泥墩河河道堵塞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淤疏浚,并加强河道防护工作。接到检察建议后,被建议单位立即制定方案并委托河海水利水电设计机构对河段排涝清障项目设计作出预算。

开展河道项目清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确保专款专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铁山港区检察院与营盘镇人民政府进行磋商,督促落实“河长制”,压实管理责任。随后,铁山港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营盘镇政府就项目实施向铁山港区财政局申请了预算,项目预算资金19万元打入镇政府的对公账户。

铁山港区营盘镇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善业说:“公益检察助力,填补了河道管护的空白,下一步,村委会落实治理和管护双重责任,及时清理两岸的垃圾和河面上的杂物。”

铁山港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海表示,本案的办理,检察机关坚持“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状态”的理念要求,充分发挥诉前检察建议功能,积极践行 “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生态检察工作模式,与行政机关形成了依法监督与支持配合的良好互动关系。

据悉,该项目计划实施排涝清障河道总长1200米,规划排涝面积750亩,项目投入资金19万元,预计在5月汛期到来时完工。(陈燕华、刘锦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