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近年來,土壤問題越來越多,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壤板結等等,土壤問題成了我們種植戶的一個心頭病。

種植的作物不長、死棵、爛苗、爛根……

這些問題都說明了土壤已經出大毛病了,那出毛病的土壤有啥具體的表現呢?我們的作物到底適合在什麼樣的土壤上生存呢?

下面,就詳細地瞭解下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近年來土壤問題中的一個方面,我們都知道,當土壤的酸鹼值低於7的時候,就說明土壤是酸性的了,下圖中的土壤就是酸性的,因為它的酸鹼值是4.5,可以說土壤酸化已經很嚴重了。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嚴重的土壤酸化,不僅對土壤,還是我們種植戶來說,都是極具殺傷力的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酸性土壤,直接就會導致土壤板結,對於作物的根系發育,以及養分的吸收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土壤酸化問題會抑制作物根系地發育,還能夠加重土壤板結,讓根系伸展困難,髮根弱,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苗、僵苗,根系發育不良導致吸收功能降低,長勢弱,產量降低。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酸化土壤中的根系是黑色的根、爛根、沒有白根,也有可能是死根。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在酸性土壤上生長的作物,植株容易生長不良,長的比較矮弱。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土壤酸化也會造成土壤鹼性鈣離子的淋失,容易引發蘋果苦痘病、痘斑病、果面黑點,大櫻桃裂口,葡萄裂口及糖度降低,西紅柿臍腐病等現象的嚴重發生。在PH值小於4.5的情況下,苦痘病、痘斑病、果面黑點的發病率高達60%。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而且,土壤容易滋生真菌與細菌,會造成根腫病、黃萎病、青枯病等病害的發生。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土壤的顏色變化。土壤顏色會出現綠、白、紅。

土壤變綠,是長綠色苔蘚。綠苔有兩大喜好,一是鹽鹼,二是潮溼,土壤鹽分越高,綠苔越多,顏色越深。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土壤變白,俗稱“返白鹼”。因為過量施用化肥,讓鈣、鈉、鎂等陽離子在土壤裡面大量積聚,與氯離子、硫酸根等發生化合反應形成。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土壤變紅,是地面出現了“紫球藻”或一些金屬離子過量產生的化合物,說明土壤中的鹽分已經非常高了。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重度鹽漬化地區,地表返鹽非常嚴重,會形成大片鹽鹼地。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沒有植物生長,或者僅能長出少數的能適應鹽鹼地生長的紅柳和鹽蒿,而且如果繼續嚴重惡化,會造成鹽漠化。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土壤的酸化、鹽漬化對作物造成的危害,肯定改良土壤是非常必要的了。那麼,改良時是不是一定改到酸鹼度為中性呢?這肯定不是的。

在改良已經變壞的土壤時,我們需要針對我們的作物,有針對性地改良,要根據不同作物最適合的酸鹼值、耐鹽性來進行改良。

下面,主要和大家列舉一下常見作物適合的酸鹼值: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我們種植的作物都是可以在很寬的酸鹼值範圍內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適宜的酸鹼值。當土壤pH值超出最適範圍,隨著pH值的增大或減小,植物生長就會受阻,發育也會比較遲緩,大多數植物在酸鹼值大於9.0或小於2.5的情況下都難以生長。

但是,我們調研時發現,有不少地方的土PH值都變成了3,這是非常可怕的,土壤問題解決迫在眉睫!!!

現代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土壤問題:

1.長期超量化肥、農藥盲目投入、環境汙染

2.土壤板結、養分失衡、次生鹽漬化、連作障礙、重金屬汙染等土壤健康問題日益突顯;

3.地力下降,高產變中、低產,甚至絕產。

錯誤施肥導致土壤問題加重: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目前我國土壤肥料利用率仍處低位,不合理施肥情況嚴重,急需推行綠色有機施肥方式。

根據農業部門在各地累計採集1798萬個土壤樣品的化驗情況,目前我國土壤肥料利用率仍處低位,不合理施肥情況嚴重。究其原因,農業部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新平認為,是施肥量的增加,比糧食增產速度更快。

陳新平:我們國家一年消費5000萬噸化肥。在80年代,我們的肥料利用率在30%到35%,到2000年左右,這個數字只有28%左右,一方面是作物面積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我們糧食增產的速度,趕不上施肥增產的速度,導致肥料利用率下降。

目前,我國耕地總面積18.26億畝,人均不足1.4畝,為世界人均水平的40%左右。在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面積高達13億畝,佔耕地總面積70%以上。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耕地數量減少趨勢難以逆轉。與此同時,耕地承載壓力進一步加大,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區域性耕地退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從整體上看,我國耕地質量主要存在基礎地力後勁不足,土壤養分失衡,土壤生態功能變差,土壤汙染日趨加劇等問題。從區域來看,東北黑土區有機質大幅下降,南方和東部地區土壤酸化加劇,華北耕層變淺、貧瘠化趨勢明顯,西北次生鹽漬化、沙化等問題不斷惡化。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土地汙染和退化已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壓力 我們國家土壤還處在超負荷的,我們現在佔全球8%的耕地,現在在生產21%的糧食,52%的蔬菜,22%的水果,在支撐和養活我們19%的人口。

土壤方面我們耕地總體質量不高,中低產田佔2/3,一些土壤退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區域性土壤汙染及土壤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土壤汙染問題是繼大氣和水汙染問題之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亟待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

李幹傑說,長期以來,人們提到環境保護、汙染防治,首先想到的就是水、大氣、噪聲和固體廢物等,而對土壤環境保護則相對陌生。

央視發佈:”土壤改良“2020年急需改良,刻不容緩


面對日益嚴峻的土壤環境形勢,中國加快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刻不容緩。

這也是國家大力支持和提倡發展有機和生物肥替代化肥的一個重要因素。

土壤問題,真的不能再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