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傳習錄-自然科學與儒釋道能否統一

殺人放火與救死扶傷到底有沒有對錯,生與死為什麼存在,人為什麼要活著這些問題到底怎麼去解答?筆者試圖跟大家在一起研究下,後續會持續更新讀書筆記,大家一起討論。幾年前第一次接觸佛教的相關經典,發現裡面的有一些內容,與現代科學有想通之處,比方說與物理學的量子力學,弦理論,會有一些微妙的聯繫。例如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一切唯心造,與現代科學對於基本物質的研究就有統一的趨勢,原子,電子,夸克等,世界萬事萬物,最終都是能量的體現,等等。包括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與現在所發現的微生物,就巧妙的聯繫在一起。具體的東西,後面我的讀書筆記會持續更新,到那一塊的話我們再具體的聊。最近正好在看王陽明,所以我們就從王陽明的心學開始聊起。對了,還有一個小tips,大家如果有興趣看佛經,一定要在心裡面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們現在處在了一個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的教化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代。佛經原來所要教化的人,他們的自然科學水平以及人民的教化程度跟我們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一點一定要牢記。所以原先佛經裡面的一些,“不可說不可說”,現在已經未必不可說了。當然的確還是有很多即使現在也不可說。OK言歸正傳,說回王陽明。

王陽明生於(公元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歷明成化、嘉靖二朝。曾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立德立功立言,創立心學門人無數,並且帶兵打仗用兵如神,平定寧王之亂時,憑一己之力招兵買馬把事兒給辦了,區區一介文人,這就不得了了,估計跟這老兄龍場悟道有關係,不禁要讚歎,有道就是不一樣。關於他的生平,這裡就不再贅述。主要說一下他的心學,重點在心,這個心不是我們肉體的心,是本心,是理,是性,是道,到這裡其實又跟佛老聯繫在了一起。道家的天地與我同根,佛教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以及即心即佛的思想又聯繫在一起了。看來所有悟了道的人所說的道,就是同一個道啊!

說一下王陽明思想三個歸納的點:第一、心即理;第二、知行合一;第三、致良知。先把重點劃出來,為了讓大家映像深刻,今日就到這裡,具體解釋和重點內容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