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文|公子逸

《知否》原著,我通讀了數十遍。

除了這本書寫得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本書裡的很多觀點,讓我拍掌稱快。

未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愛情,親情有很多想不通的點。我把這些點,統稱為“疑難雜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本書讀得多了,我發現我糾結的很多“疑難雜症”,迎刃而解了。這篇文章是關於我理解的“親情”裡的一些疑難雜症問題的解答,但願你也能受益匪淺。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其一:“遇到一個不好的親媽,到底該怎麼辦?”

前兩天,我後臺收到了一個讀者的投稿。

她說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口罩很難買到。她爸爸好不容易託朋友買到了一些很好的口罩。然後,她媽就把所有的口罩藏起來。

她藏起來幹什麼?

她要自己用。

這個讀者說,她媽媽就是這樣自私。

其實,很多讀者,甚至是我教過的學生都問過我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跟“不好”的親媽相處。

我也曾經很糾結,甚至一度沒有解決辦法。因為,你讓她對自己的親媽太壞,她親媽畢竟對她有生養之恩。你讓她對她的親媽好點,就像《安家》裡房似錦咬牙切齒說的那樣:“她不配”。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但是看完《知否》原著,盛長柏的一句“是非在前,情義在外”,就徹底解決了我的問題。

親媽怎麼了?親媽,也得講道理。親媽不講道理,照樣不能縱容。

好口罩是大家用的,你自己藏起來算怎麼回事。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母親,完全不必客氣,聯合自己的父親,把口罩找出來,大家平分。

不要說什麼“我是你親媽,你該先孝敬過,先顧及我”,是非在前,你做這件事就不對。你先把道理說清楚了,再說你是我親媽這件事。

一旦你拎清了“是非在前,情義在後”這個點,那麼父母親人的那些“情感要挾”、“無理取鬧”就很難左右你。她一次兩次三次,都左右不了你,那麼她就不得不“老老實實待著”。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其二,兄弟姐妹眾多,關係亂,不和睦,怎麼辦?

原著裡,盛明蘭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以盛明蘭跟她三個姐姐的相處為例。

對於盛華蘭,她是親近的,感激的。

盛明蘭小時候身體不好,求生意識不強,卻遇到了盛華蘭這個“頗有長姐”風範的大姐姐。盛華蘭會把自己的補品,都給小小的盛明蘭,還會逼著盛明蘭吃藥。為了鍛鍊盛明蘭的身體,她還監督盛明蘭踢毽子。

可以說,盛華蘭是盛府裡,第一個真心對待盛明蘭的人。所以,盛明蘭對於自己的這個大姐姐,是非常好的。

盛華蘭被婆家欺負的時候,盛明蘭第一次拿出了侯夫人的威嚴,對著盛華蘭的婆婆叫囂。並且她還給盛華蘭出了“餿主意”徹底解決了盛華蘭的婆媳矛盾。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對於盛如蘭,盛明蘭是連“不遠不近”的。

盛如蘭小姑娘,沒什麼壞心眼。她雖然囂張跋扈,但卻是真心把盛明蘭當成妹妹相處的。盛如蘭曾經對著一眾姐妹這樣評價盛明蘭:“我家小妹妹好玩吧,我爹爹和兄長也是極疼她的。”

盛如蘭不是一個好姐姐,但是總體也不算太壞。於是盛明蘭對盛如蘭基本就是“不遠不近”的狀態。她跟盛如蘭維持了基本的姐妹情分,雖然不深,但是卻真心希望盛如蘭能過得好的。

對於盛墨蘭,盛明蘭是“能遠不近”,只維持表面的和平即可。

盛明蘭對於盛墨蘭處在能遠不近的狀態。

只要是她能不管的,她就堅決不管,反正彼此之間也沒什麼情分。實在不能不管了,她也僅僅是“把該說的說了”,但是堅決不會幫。因為盛墨蘭這種人,你幫了她,她也不會感恩,只會得寸進尺。

兄弟姐妹眾多,關係亂,關係不睦,到底該怎麼相處?

很簡單,“對著人下菜碟子”就可以。她怎麼對你,你怎麼對她。對盛華蘭這種對你好的,你也對她好。對於盛墨蘭這種對你不好的,你也不必爛好人。對於盛如蘭這種不好不壞的,你也不必太計較就可以。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其三,遇到了“奇葩的親戚”,怎麼辦?

《知否》原著裡,很厲害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盛長柏,一個是顧廷燁。他們兩個都有這種“奇葩”的親戚。

盛長柏的親姨媽康姨母,顧廷燁的兩個叔叔。而他們對於這種奇葩親戚的做法都極其一致:這種“爛果子”,一定要早點扔出去,省得禍害了自己的家裡人。

我之前一直糾結這個點。

我跟我姑姑是斷絕關係的狀態。

對於這件事,我有段時間很糾結。我糾結的點是,她是我親姑姑,是我爸的親姐姐,但是我只想讓我爸趕緊跟她斷絕關係。

因為我沒有從這段關係裡,看到任何親情,也沒有看到任何對我家有利的地方。

我爸一直扶持我姑姑家,傷害了我媽不說,還損害了我和我弟弟的利益。如果我爸犧牲我們,能收穫親情,也算是他沒白付出。但是,我爸的付出換來的是我姑姑有一點不滿意,就徹底不搭理我爸爸了。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從我結婚開始,我就跟我姑姑斷絕了關係。我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爸,讓他跟我姑姑的關係也徹底達到了冰點。我跟我爸說:“自此之後,我姑姑從我這裡要不出任何東西了。”

我有時候會糾結自己對親人的這種“狠”。可看了《知否》,我覺得我做得對。我姑姑就是那個爛果子,如果不早點斷絕關係,那麼我們都會受影響。

對於一些“奇葩”的親戚,扔了就扔了,不必糾結於自己的無情。因為,我處處對得住她,她處處對不住我,這關係斷了,也就斷了,沒什麼好可惜的。

至於以德報怨?

盛明蘭言:“以德報怨,何必報德。以直報直,以德報德,方知人間始有善惡。”

我深以為是。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其四,後媽和繼子女的“千古難題”。

後媽和繼子女的相處問題,有一個讀者曾經問過我。

她說,她的繼女有一大堆問題,她想要管。但是,她只要管,孩子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就覺得她太嚴厲了,是後媽。可她如果不管,這個孩子已經長歪了,她於心不忍。

她問我,她是該善良點,還是該狠心點。

我曾經也很糾結這個問題,但是看了盛明蘭和蓉姐和昌哥的相處,我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如果,對方有人管。比如孩子是昌哥的情況,,那麼你大可以都推給孩子的親媽,畢竟孩子有親媽在,你這個繼母去插手並不好。

如果,孩子是跟著你的。那麼你完全不必去培養什麼母女情深,你該有“真心對她好”的這個前提,之後把該做的做了就行了。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盛明蘭是繼母,她從未跟蓉姐培養過母女情分。但是,她們卻相處的很不錯。為什麼?

因為,她雖然不是蓉姐的親媽,但是卻有對蓉姐的真心,並且做了很多事情。

蓉姐上學之後,教授她的老師曾經說過這樣的道理:“不管別人對你好出於什麼目的,對你好就是對你好。”

繼母和繼子女的相處的關鍵點就在這裡:不管對方處於什麼對你好,對你好,就是對你好。你們雙方都不要過分的苛求親情,只要能看到這些“好事”,彼此感恩,就已經是很好的關係了。

《知否》原著關於親情“疑難雜症”的四個解讀,我受益匪淺,你呢

親情是什麼?

它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情義。這種天生的紐帶,讓我們很多人,掙不脫它的束縛。

它比愛情複雜,因為愛情你可以選擇。但是,親情,你只能被動接受。因為這種被動接受,再加上日積月累地相處,愛恨都變得很複雜。

我們周圍很少有絕對的“壞”親人,大多都是有好也有壞的親人。有些親人,即使他壞,相處了這麼多年,也很難一下子割捨。但願,我這篇文章,能讓你對親情這件事,有更好的理解。

願你,看透了這親情,該善則善,該狠了就狠一點。願你,始終能跟自己和解,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