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開學伊始,“新手家長們”好不容易熬過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可能又迎來了另一個難題----感覺自己有好多的問題,卻不知道如何跟老師溝通,小野的媽媽就是其中一位,她說:

孩子終於平穩度過了開學的第一週,可是自己卻還不能適應,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想媽媽、不合群,老師也不怎麼發視頻,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天都幹了什麼,想找老師問問情況又怕耽誤他們工作,進退兩難。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三大疑慮

1、 想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和老師聊幾句,卻發現總是說不上話

椰子剛上幼兒園的那幾天,我每天都提心吊膽,雖然知道他的自理能力都沒問題,但還是會擔心他飯吃的好不好?中午有沒有睡覺?有沒有尿褲子?簡直秒變“十萬個為什麼”。想著趁放學時間問問老師情況,結果卻發現每天放學時教室門口都被圍得水洩不通,所有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左一句右一句的向老師打聽情況,我連續幾天硬是沒插上話。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有我的經歷,擔心了一天娃,就盼著放學的時候問問老師啥情況,卻一句話也插不上,這可怎麼辦。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於是就有家長想著,放學的時候抓不到老師問情況,那我給我老師發微信。

我那做幼兒園老師的閨蜜小夢就跟我說過好多次,每天收到最多的微信就是家長問:“XX有沒有喝水、XX飯吃的多不多、XX中午睡了多久”,每天都要回答無數個這樣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問題對老師來說真的是負擔,並且因為文字溝通體會不到對方語氣,有些疑問很容易造成誤解。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3、 想約老師面談卻又擔心耽誤了老師時間

放學說不上兩句話、發微信又不太合適,要不約老師面談吧。

可是老師每天除了帶孩子、還得備課、參加培訓、進行課程比賽,一大堆的工作等著呢,真有家長約他們時,他們也很為難,的確抽不出更多的時間來跟家長見面。

▲ 解決方案

關於家長和老師溝通的這個問題,椰子所在的幼兒園給出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三三約談。

意思是每週三的15點主講老師會安排跟一位家長見面,聊一聊孩子的情況,解決家長的疑問,增進家長和老師的溝通。

這樣,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長的溝通困擾,那麼怎樣跟老師溝通才更有效呢?椰子麻麻教你幾招。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和老師溝通的三大要素

1、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哈佛大學的心理研究學院曾在20世紀40年代對於溝通方式的意義進行過跟蹤研究:

研究人員選擇了600位男性參加這次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初記錄了他們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職業、人際關係、健康狀況等。接下來每一年研究人員都會對這600位男性進行一次跟蹤調查,並且持續了76年,幾乎涵蓋了這些成年男性的一生。

這項跟蹤實驗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些人際關係比較好的人群,健康水平也更高,即人際關係與健康水平成正比。不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人際關係的好壞並不以數量為衡量標準,而是以親密關係的質量為標準。

這個實驗證實了好的溝通方式有多重要,從和幼兒園老師的溝通方式來說,面對面溝通優於電話溝通,電話溝通優於微信溝通。

面對面的溝通,彼此之間可以看到神態、語氣等,對信息的捕捉是最準確的,因此建議家長儘量選擇面對面與老師進行溝通。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2、 選擇合適的溝通場合

小夢曾經跟我吐槽過一個特別具有代表性的事兒,就是關於溝通場合的問題。

當時小夢帶了一個新生班,這個班有一個家長特別活躍,經常在群裡和其他家長互動、討論教育問題,並且經常分享某育兒大咖的某理論,以此說明老師的做法不夠科學,弄得其他家長也被她給“洗腦”了,紛紛跑去園長那投訴,說小夢老師的教育方法不對。

小夢老師哭笑不得,和園長解釋說,國內和國外環境不一樣,她都是按照學校的專業流程來的,園長也理解,最後跟家長們做了解釋才算解決了這件事。

現在的父母對教育都很重視,平時各種育兒理論也是學習了不少,有想法也很正常,但是應該注意場合,個人產生疑問時儘量避免在大群裡進行討論,容易起到煽動作用。

建議家長有建議或者有疑問時私下和老師溝通,不要在公共場合當面和老師對峙。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3、 選擇合適的溝通者

建議挑選孩子的看護者和老師進行溝通。看護者往往對孩子的習慣和脾性比較瞭解,更容易描述清楚事情的始末。

如果看護者本身的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欠佳,可以選擇家庭內這方面能力較強的人進行轉達,這樣也避免彼此間出現誤會。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和老師溝通時應該說什麼

要放小抓大

和老師溝通時一定要抓主要目標,不要一直絮絮叨叨的聊小事,什麼是小事呢?關於生活方面的問題基本都可以歸結為小事,孩子剛入園時可以和老師聊聊這些,但入園半年後不建議繼續跟老師講這些了。

那哪些事兒算大事呢?比如教育目標、孩子遇到的問題、孩子的反常表現等。

▲ 溝通目標

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孩子階段性的成長目標,比如希望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或專注力,可以跟老師交流,麻煩她平時幫忙留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近期是否有進步或退步,家長可根據老師反饋的情況進行調整。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 溝通反常

如果孩子有一些反常的舉動或者情緒,家長一定要找老師聊一聊。

丁丁一直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上幼兒園已經半年了表現一直很好,老師經常表揚。但是最近厭學情緒嚴重,每天都不願意去幼兒園,平時乖巧的他每天都要跟媽媽上演“哭喊大戲”,最後不情不願的去幼兒園。

丁丁的媽媽很擔心,找到老師瞭解情況,兩個人把最近家裡和幼兒園發生的所有事情都翻出來說了一遍,最後發現是有一天丁丁尿褲子了,被一個大孩子(丁丁所在幼兒園是混齡制教學)笑話了,老師當場就批評了大孩子,沒有過多關注丁丁,但是沒想到這件事對丁丁的影響這麼大。

原來丁丁本身就比較敏感,性子雖然柔軟但卻自尊心極強,通過媽媽和老師的溝通,老師及時改變了對丁丁的教育方式,幫助他度過了這個特殊階段。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和老師溝通時怎麼說才好聽

哈佛商學院的教授特哈姆曾說:

“在與人談話前,我情願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在他辦公室外溜達,而不願在沒有清晰的想法或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直接去他辦公室。”

這說明說話是有技巧的,同樣的意思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往往相差甚遠

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是一樣,尤其是針對一些敏感問題,說話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 面對問題,控制情緒

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往往都很激動,尤其是當媽的,覺得自己的孩子半點委屈都不能受。明明是想找老師解決問題,結果情緒一激動變成了“聲討大會”,弄的雙方都不開心,最後問題也沒妥善解決。

不管多大的問題,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理智、心平氣和的和老師反映情況,尋找解決方案才是最好的。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 不拐彎抹角,就事論事

如果家長有什麼疑慮,沒必要跟老師繞來繞去,直截了當、就事論事的把事情描述清楚,比什麼都強。

▲ 正面表達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他說:

每個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這種尊重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指一個人有實力、能勝任、有自信的心理,外部尊重則是受到他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必須尊重老師,不偏信不影射

在產生質疑或疑慮時,客觀正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儘量少用類似“我們家小孩肯定不會騙人的”“他絕對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的”這樣的語句來進行表達,這樣的表達會讓老師感到被冒犯,沒有被尊重,不利於進一步解決問題。

學會用正面的方式進行表達,少用否定詞,多肯定老師的付出、多表達理解,再提出問題,效果會好得多。

和老師溝通不暢,家長犯難,馬斯洛“尊重”理論幫助家長高效溝通

總結:

1、 尊重老師,真心與老師溝通,而非越界指點甚至職責老師的工作。

2、 不要拘泥於生活上的小事,多關注孩子的階段性教育與成長。

3、 遇到問題,就事論事,避免發洩情緒。

4、 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學會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