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天下翠

蜀南竹海天下翠

古人云:竹之為物、非草非木。竹,是介乎於草與木之間的一種令人愛慕的獨特植物,它挺撥剛正,綠葉婆娑,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堅韌挺拔、虛心有節的性格象徵和人格理想。

蜀南竹海天下翠
蜀南竹海天下翠

當五百個山頭、七萬餘畝的青青翠竹隨山巒起伏,如浩瀚煙波迤邐呈現在你眼前時,不知道你會是怎樣的感覺。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當年雖然也一大把年紀了見識了不少名山大川,在此就硬是沒能把持得住,以致鄉人來獻酒時,竟說出了“秀色已使我醉了!”這樣的痴語,更在石壁上題下他的千金墨寶“萬嶺箐”。這片讓大詩人為之傾倒的竹海就是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天下翠


蜀南竹海天下翠

蜀南竹海,集山水、溶洞、幽谷、飛瀑等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原始綠竹公園 。走進竹海,就走進了如煙似海、青翠欲滴的綠竹世界,這裡是以竹景為主要特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峰峰是竹,嶺嶺皆翠,生長有竹子除了漫山遍野高大挺拔的楠竹外,還有身黑如墨的烏竹,高挑聳立的雞爪竹,姑秀文雅的觀音竹,以及鳳尾竹、羅漢竹、人面竹等。


蜀南竹海天下翠

沿著蜿蜒曲折的紅砂小道漫步林間,但見玉竹或修長挺拔作參天之態,或枝葉扶疏有玲瓏之姿,怡人眼目。若恰逢陽光燦爛的清晨,漫林竹葉晨露未消,迎著晨光晶瑩閃亮,林道間落下光點斑斑,再加上小橋流水,泉溪叮咚,清風拂過,翠海生香……在茂密的竹林間,水流或汨滔為泉,或叮咚為溪,或積翠為湖,或奔瀉為瀑,姿態萬千,在萬畝竹林中搗蛋調皮,更映出一山鮮活靈氣。此情此景,也許您就能充分感受到竹文化的醇厚與綿長了。


蜀南竹海天下翠

唐宋以來,竹子和梅花、松樹並稱為“歲寒三友”,明代則把“梅、蘭、竹、菊”比作“四君子”。蘇東坡則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愛竹癖,須臾不離竹,他曾“四十年來畫竹枝”,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畫卷和詩篇。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態特徵總結昇華成了人的一種精神風貌,賦予了竹子獨特的精神內涵。古今往來,沒有哪一種植物能像竹子一樣對我國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蜀南竹海天下翠

山有竹則青,水傍竹則秀。人們愛竹,愛它那灑脫的風姿。人們愛竹,愛它那節外無枝的操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