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因為年代近、存世量大,民國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一直不被人重視。但懂行的人卻知道,民國精品瓷器的品質甚至要高於晚清官窯。如今在收藏市場上,如果一件民國瓷器有畫家署名,那比同等藝術價值的未署名作品要貴得多。收藏民國瓷的藏家已經越來越多,在不少的拍賣會中也常常可以看見民國瓷的身影。最有收藏價值的民國瓷種類有哪些?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圖1 民國描金茶壺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圖2 民國粉彩雙耳瓷瓶

  第一類:民國的仿古瓷非常有名,其中最突出的是仿宋代龍泉青瓷,仿明宣德青花,仿清代康、雍、乾粉彩、琺琅彩以及胭脂水、郎窯紅、豇豆紅、粉青釉等。寫有乾隆款的粉彩瓷,也有少數是寫有雍正款的粉彩瓷。其中仿乾隆年間的瓷器又是比較受歡迎的之一。很多民國仿清瓷器都是由原本製作清朝官窯瓷器的工匠製作的,所以水平是比較高的。雖然從價格上不及真正的清朝瓷器,但是好的可以賣幾十萬元,就算差一點的也可以賣到五六萬元。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第二類:瓷器上面書“居仁堂”“懷仁堂”“靜遠堂”“洪憲年制”“洪憲御製”款的,實際上都是郭葆昌(或託他的名)為袁世凱制的瓷器。郭葆昌原是袁世凱的管家,在袁準備登基當皇帝時,曾模仿古代皇帝燒製官窯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鎮前清官窯廠燒製瓷器。這些瓷器的品質比較好。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第三類:以景德鎮“珠山八友”為主的新粉彩瓷器。製作這類瓷器最有名的是王琦和王大凡,尤其是王琦,是“珠山八友”之首。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以上三類就是最具有收藏價值的民國瓷種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仿古之風愈演愈烈,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到民國瓷器,幾乎都有仿製,而且新仿品種不斷增多,真是防不勝防。特別在20世紀90年代,景德鎮的大街小巷手工作坊就興起了製作仿古瓷,並擺到了全國各地文物舊貨市場的貨架上,仿品水平參差,水平低的較易識別;部分按真品實物由仿古高手仿製的“高仿品”,造型、紋飾、手感輕重等都與真品極為相似,再加上人為刻意的做舊,幾可亂真。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這是一隻民國描金茶壺(圖1),壺高11、口徑8、底徑9.5釐米,民國提樑壺款式,束胸鼓腹,壺兩邊金彩書畫,一側牡丹花葉,一側書法年名款,書曰:戈品富貴甲子年夏月,和順氏作。和順氏是民國制瓷名家和順先生的名款。

民國瓷器也非常精彩



  民國瓷器歷來不受收藏家的重視,因此,長期以來,在收藏界存在對民國瓷不客觀、不實際、不公正的評價。如《民國瓷器概述》中說:“由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國雖不足40年,但以景德鎮為代表的瓷器生產幾乎遍及全國,燒造了大量不同風格的瓷器。遺憾的是,民國瓷器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收藏家視民國瓷器為難登大雅之物。故此,關於民國瓷器的研究和系統整理十分不夠,許多優秀作品或損壞或遺失。誠然,民國瓷器精品不多,質量也難以與明清瓷器比肩,但也不乏精細之作,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仍有其欣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 

 這是民國粉彩雙耳瓷瓶(圖2),瓶高45、口徑17.5、足徑16.5釐米,撇口,長頸,長圓鼓腹,頸部塑兩隻帶環獸耳。瓶體上粉彩描繪有“仕女娛戲,僕人攜琴”形象、生動、秀美的“仕女圖”;瓶背面墨書配題詩一首和題款“劉和義作”。“仕女圖”為明清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明宣德青花瓷上多見仕女,將人物與山水、亭臺樓閣結合起來,常見的有仙女跨鶴、仕女吹簫、仕女賞月、仕女遊息、仕女茅亭、焚香拜月、麗人乘鹿車等。清代早期“仕女圖”頗為盛行,尤以五彩器為常見。內容有“十美”“四妃十六子”“二喬”“紅娘”等,還有遊園的、執扇的、乘涼的、戲嬰的,等等。順治、康熙時所繪栩栩如生。

  清末民初的“仕女圖”,人物束腰長裙,衫領低開,手足不露,秀髮披肩,屬明代宮裝美人的形象。一般都為粉彩描金,衣裙用粉紅、鵝黃、雪青、湖綠填繪,畫面一派春光。一般都題有詩句、年款和署名,書法精美或粗俗均有。民國初的“仕女圖”,除了傳統畫法以外,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新粉彩畫法,更注重造型準確,頭臉部分陰陽面,吸收了“海上畫派”的技法,更接近畫。

  據瓷藝研究文獻考據,劉和義為清末民初景德鎮繪瓷名家。所見署名作品有晚清光緒款繁花錦簇五彩大罐(高33釐米),以8500元成交。另見有民國元年(1912)、民國五年(1916)的“花有清香花鳥圖”粉彩大罐,其作品畫工細膩,用彩鮮豔沉穩,所畫作品均寓意吉祥,深受世人喜愛。

  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畫面中還能看出文人高風亮節、居幽志廣的情懷,它不像今天的畫那麼浮躁。對於元明清的瓷器價值,人們一般按年代來進行判斷。但是到了民國,則以作者的名聲作為判斷的依據。

  隨著人們收藏興趣的拓展和收藏知識的提升,近年來民國瓷器已開始逐漸升溫,價格迅速上揚。許多有識之士更是不動聲色地把平常人仍視為雜貨的民國瓷器悄悄地納入懷中收藏起來,等待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