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 聯 · 十 年(之七)清 澈 的 雙 眸

自2018年開始,我們連續多日奔波在農村一線,深入到戶走訪慰問重點特困人群,將工作重心聚焦到建檔立卡殘疾人,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因戶制宜解決實際需求和實際問題,深切感受到投身於人道和公益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是特殊困難殘疾人群體,多數為老、弱、病、殘家庭,每次入戶都是一次身心洗禮,我們帶著使命播撒愛、傳遞愛,同樣,我們也從殘疾人朋友那裡得到理解、得到認可,得到溫暖和感動。

有這樣一戶家庭,一家五口人有三口是殘疾人,孩子的奶奶、父親是智力殘疾,母親是精神殘疾,只能有年逾七旬的爺爺照顧家人。孩子只有六歲,和同齡的孩子比個頭是稍微矮一點的,臉色也有些蠟黃,但是長得靈動可愛,那長長的睫毛眨呀眨,透著樸素、帶著忠厚,還有一點靦腆,更多的是靈性,尤其那雙清澈見底的雙眸,閃著誠懇、謙遜、樸實無華的光芒,看不出有絲毫的苦難和抱怨。

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他正專注地趴在炕上,於一堆凌亂的雜物中間低頭認真地寫著作業。當發覺我們進屋時,他迅速地起身,手裡拿著筆和本,用一雙清澈的雙眸注視著我們。我驚詫於這個孩子眼神的光芒了,他的眼睛閃著希望之光,彷彿一下子讓這個破舊的房屋蓬蓽生輝了一樣。而就在那一刻,他的奶奶在炕的東頭裹著一床黑油油的棉被,圓圓的臉像一個曬癟了的南瓜一樣,僅存的一顆牙齒裸露在嘴唇外邊,手裡還抓著一塊看不清顏色的東西,嘴角殘留的口水淤堵在密密的皺紋裡。他的母親在冬日卻赤著雙腳,穿著極單薄的衣服在炕上玩耍著一顆已經壞掉了的牙齒。他的爺爺佝僂著腰站在衣櫃旁邊,滿含笑意地看著他幼小的孫子。當我環顧四周後,依然被這個孩子的眼神吸引著,就如同見了久別的孩子一樣,我一下子將他攬入懷中,他是那樣的輕盈,那樣的靈動,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

第二次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他趴在西屋的炕沿上寫著算術題,沒有板凳,就那樣撅著身子,認真地寫著作業。我喊他一聲,他眼睛眨呀眨,微笑著又俯身寫作業了。他是那樣乖巧、懂事,又勤奮好學。不用雙親的督促,也不用老師的叮嚀,他是那樣的專注,骨子裡透著靈敏和倔強,就像一棵剛剛吐出的嫩芽從壓著的石頭上探出身子,新奇、新鮮的世界雖然貧瘠,但是他簡單而快樂,心中只有一個樸素的願望,珍惜學習機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雖然這個苦難的家庭沒有讓他小小的年紀就揹負家庭崛起、改寫家族命運的重任,但是,他風燭殘年的爺爺把孩子教育的彬彬有禮,謙遜樸實,心底乾淨透亮,這個孩子在品嚐了生活的艱辛、缺乏母愛的情況下,知感恩、有悟性、陽光、向上,清貧卻有教養,本身不就是家庭的希望嗎?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決定設法和孩子的母親進行溝通。她躲在靠西的房間,一絲不掛地站在屋裡,雙臂誇張地上下舞動,嘴巴一張一合,發洩著憤怒和狂躁。孩子的爺爺說,孩子的母親有暴力傾向,時常發作,狂躁的時候容易把人打傷。這個孩子尚在年幼,此後的日子他會慢慢發現自己的父親、母親與別人的不同,現實的壓迫、生活的困頓會讓他的雙眸蒙上灰塵嗎?我的心竟有些戰戰兢兢了。

此時,孩子的眼睛彷彿就在我的眼前眨呀眨的,歡喜的表情,靈動的雙眸堅定地告訴我他會看清、看懂這個世界,勇敢地走下去,不著急,最好的一定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2019年1月24日

殘 聯 · 十 年(之七)清 澈 的 雙 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