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谁”的思维隐含着奴性


胡锡进评价《武汉日记》在美出版一事,被怼“你以为你是谁”。这本是两个文人之间的笔墨隔空互动,与我无关,只是听到“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不禁哑然失笑。好笑的不是老胡和稀泥想“包容”,也不是对方不领情被“包容”,而是想起“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曾经随处可闻,那些颐指气使的语气和神态也如在眼前。

“你以为你是谁”的思维隐含着奴性


“你以为你是谁”这句官气霸气十足的话,早在十几年前曾横行于世,那时,只要稍有优越感的人遇事都会这么盛气凌人的来上一句:“你以为你是谁?把你们领导叫来。”

但是,随着反腐深入,一些自以为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都夹紧了尾巴,再也不敢嚣张的怒斥“你以为你是谁”了。现在突然又听到这样的话,如同给人帖“极左”“极右”标签一样,觉得时光一下倒流了。

“你以为你是谁”“你算老几”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威权思维,隐含着媚上欺下的奴性。你比我强大,认怂服软;你比我差想批我,“你以为你是谁?”

我能以为自己是谁呢?在工作生活中,如果不是道义或职责令双方发生关系,谁又知道谁是谁?而且,你以为别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配对话,可是,如果别人回怼一句同样的话呢?你以为自己是谁?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山大王?荒唐。

“你以为你是谁”的思维隐含着奴性


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就会言行中显示出腐朽气息。文学创作也一样。就像有文学评论指出,许多作家创作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伤痕文学那一套,盯着伤口添血,看不到社会已经巨变。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就是某些崇洋公知不也口口声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怎么一与自己相联系,就有了尊卑贵贱,就要甄别“你以为你是谁”呢?

作家也是一项工作,工作不比其他工作尊贵。像作家协会里拿纳税人的钱供养的作家,你写的作品纳税人当然有权过问。即使不是纳税人供养的,写出来让大家看,也就是让大家评头论足的。而且,你写作品发表了挣钱,犹如商家出货;读者花钱买书、费了流量阅读,犹如顾客购物。货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强买强卖是不行的。货不好,消费者不仅退货,还要给差评,管你自以为你是谁?总统的货都不行。

“你以为你是谁”的思维隐含着奴性


听到武汉日记在美国上架预售的消息,尤其是看到美媒满是对华恶意的评介,我最初的感觉和许多人一样,也是一点都不好。当前,英美等国疫情汹汹妄图甩锅中国,甚至荒唐提出无理赔偿要求,俨然八国联军逼清签辛丑条约索要4亿5千万两白银的“庚子赔款”。这个时候,一本日记的上演恰逢其时,为丑华反华與论提供了苦寻不得的子弹。就好像有人要向你母亲泼脏水,你主动献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盘乱泥一样。

话说回来,咱大中华早已不是满清政府,更不是腐败的中华民国。不就是一本小小的日记吗?就像一些公知叫嚣没言论自由,可什么恨国辱国的言论都在网上喧哗,也没掀起什么大浪。只要作者同意,美国爱出就出,这些年,它们黑我们的事还少啊!

“你以为你是谁”的思维隐含着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