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海外移動支付增長,談DCEP解決交易“雙花問題”之道

人民幣海外移動支付增長,談DCEP解決交易“雙花問題”之道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原文標題:人民幣海外移動支付增長,談DCEP解決交易“雙花問題”之道

人民币海外移动支付增长,谈DCEP解决交易“双花问题”之道

上週,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有關支付處理的詳細信息,該數據顯示了移動支付的大幅增長,其中交易數量增長了68%,人民幣金額增長了25.13% 。

該數據還表明在跨境交易中,人民幣支付的金額為34萬億美元(4.76萬億美元),交易數量年均增長30.64%,金額年均增長28.28%。

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籌備日益完善,這些統計數據越來越值得關注。

當前,人民幣跨境支付依然使用的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開發,並於2015年10月8日上午正式啟動的獨立支付系統。

CIPS系統本質是基於銀行賬戶。中國人民銀行批准CIPS在大額支付系統開立清賬戶,該賬戶是CIPS所有直接參與者的共同權益賬戶,賬戶內的資金屬於所有CIPS直接參與者,並按照CIPS中的賬戶餘額享有對應的權益。

直接參與者需滿足以下加入條件:需具備法人資格或是法人指定的機構、具有辦理國內外人民幣結算業務的資格、具有大額支付系統的直接參與者資格、具有業務集中處理和直通處理能力等條件。

當直接參與者加入CIPS時,運營機構同步為其在CIPS開立帳戶,該賬戶不計息,不透支,日終賬戶餘額自動劃回到該機構大額支付系統賬戶。而如果不滿足直接參與者的條件,進行人民幣跨境結算則需前往指定銀行進行操作。

CIPS系統相比於原有的人民幣代理行模式、人民幣境外清算行模式、非居民人民幣賬戶模式程序簡單許多。

但是, DCEP 作為數字化的人民幣,是一種現金,用戶雙方只要擁有DCEP錢包即可完成交易。這將意味著使用 DCEP 跨境支付的門檻會比過去大幅降低,效率也將有所提升。

然而,不論現如今銀行賬戶體系下支付,還是未來的DCEP支付,我們都必須在交易中面臨“雙花問題”。

所謂的“雙花問題”,指的是雙重或多重支付。在數字貨幣系統中,由於數據的可複製性,可能導致該系統存在同一筆資產因不當操作而能夠被交易雙方或多方重複使用的情況。

使用數據作為貨幣,可能是生活在現代信息時代人們的夢想之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貨幣便攜化和增加貨幣流通性手段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開始不斷探究更多的手段來使得貨幣更加便攜、流通性更強。

而信息時代的到來,讓人們認識到數據具有極易流通、可快速轉移且轉移成本較低的特徵。因此,人們很早便開始考慮如何利用數據來構造貨幣。

這就是我們大家現在所說的數字貨幣的基礎概念來源。

但如果我們想將數據作為貨幣,我們首先就會遇到一個非常嚴重的挑戰。這個嚴重的挑戰源自於數據和貨幣的一個內生的矛盾。數據可以非常輕鬆的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進行流轉,但它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即數據可以被輕鬆複製。

這與貨幣的屬性出現了矛盾。一張具有法定價值的貨幣,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

人民币海外移动支付增长,谈DCEP解决交易“双花问题”之道

舉個例子,張三擁有一個價值100元的貨幣,當他將這一個100元的貨幣給予李四之後,張三手裡就應該沒有貨幣了。如果我們直接使用數據作為貨幣的話,那麼我們就會出現張三把一張100元的貨幣給予李四後,這個世界上憑空多出來了一張100塊錢的貨幣,因為張三手裡這100塊錢的貨幣存在李四手裡,也就會多出來100塊錢的貨幣。

我們在這裡將這個問題進行轉換,轉換為這樣一個問題:一張 100 元的貨幣,被張三花過之後,張三就已經失去了這 100 塊錢的貨幣,這 100 塊錢的貨幣張三就不能再去使用了,但假如張三手裡還擁有這 100 塊錢貨幣的所有權的話,那麼就會導致這一張 100 元被花了兩次。這種問題就是所謂的雙重花費問題,簡稱為雙花。

實際上雙花問題的根本來源就來自於數據的可複製性,因此,如果想要使用數據來作為貨幣構建所謂的數字貨幣的話,我們就一定要解解決這個問題。

而解決這個問題也並不複雜。

如果我們不把貨幣本身進行數字化,而是想象用一個賬本來實現如下的操作。我們記錄每個人擁有多少數量的貨幣,在發生貨幣轉移的時候,同時的在兩個人賬戶上進行操作,一個進行增加,一個進行減少即可。

人民币海外移动支付增长,谈DCEP解决交易“双花问题”之道

這個賬本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銀行賬戶。每個人都可以在銀行中開設一個賬戶,這個賬戶上記錄的是我們每個人現在所擁有的貨幣總額度。

當張三想給李四轉100元錢的時候,銀行作為這個賬本的維護者,會把張三名下的賬目減去100元,同時又將李四名下的賬目增加100元。實際上張三和李四手中並沒有這張真實的貨幣,他們所看到的只是自己賬戶中的數字發生了變化。

銀行只需要保證,從張三賬戶扣下 100 元和給李四賬戶增加 100 人這一個行為同時發生就可以了。

然而,這種基於賬戶設計的東西並不能成為貨幣,因為它僅僅是一個賬本。這樣的交易方式就決定了,它與真實的貨幣交易有非常大的區別。

其中最大的區別點在於,基於賬戶機制的交易是線性的,而基於真實貨幣的交易是分佈式並行化的。

人民币海外移动支付增长,谈DCEP解决交易“双花问题”之道

假設現在我們這裡有100個人,這100個人當中,有50個人想要將自己手中的貨幣給另外的50個人。那麼,這50筆交易中,付出貨幣的人需要與收取貨幣的人一一配對。

但是在使用真實的貨幣進行交易的時候,我們是直接將這個貨幣交易給了對方。無論這個世界上存在多少對交易者,交易都可以相互不受影響的完成。同時這樣的交易過程只涉及交易雙方。

而如果採用賬本機制來進行交易,交易雙方則需要將自己的交易請求都發送給賬本的維護者,也就是所謂的銀行。賬本的維護者需要在收到這些請求後,將自己所收到的這些交易請求按照順序進行排序,而後依次執行。

銀行採用這種排序方式執行請求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賬本的維護者必須要保證張三賬戶上的錢在減少的同時,李四賬戶上的錢能夠增加。這個過程,張三和李四的賬戶都需要被鎖定,不能被其他的人寫入,否則賬本的用維護者就不知道是否真實的去執行了這樣的一個行為。這也就是保證了數據不會產生「競爭」。

第二個原因是賬本的維護者必須確定在轉賬行為之前,張三的賬戶當中是有錢的,只有滿足這個條件才能進行轉賬。因為在真實的交易過程中,張三很可能在是在自己收到其他人轉給自己的錢之後才將這筆錢轉出去的,這也就意味著具體的交易過程是可能有依賴關係的。

在上面這種方式中,我們利用賬本雖然可以構造出來類似於“貨幣”的概念。但實際上,它的本質還是賬本而不是貨幣。

因為真實的貨幣在流通中,貨幣與貨幣之間是並行化的,每一張貨幣的擁有者都在不斷髮生變化。

人民币海外移动支付增长,谈DCEP解决交易“双花问题”之道

這表明了使用賬本機制來構造貨幣,構造出來的只是一個記錄價值轉移關係的賬本,而不是真正的貨幣流轉體系。

因此我們如果真的想要構造出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那麼我們就需要進行重新設計,保證數字貨幣的流通過程可以類似於真實貨幣的流通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