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浩明,第一次認識凌老師時,是江南春天的多雨時節,是在一個江南很尋常的鄉村小學校裡。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那是倚山傍水的小鄉村,沿鄉村小道拐過河埠邊,一座紅磚的三進小房,矗立在田間旁。這是水鄉幾里內唯一的鄉村小學,學校很簡陋,一塊黃泥鋪設的小操場,平房的教室裡,粗糙的木板搭成的板凳與課桌,卻是井然有序排列著一種樸素的次序。

江南的鄉村多雨,每當雨天中,黃泥的操場,會變得泥濘不堪。然而,每當時時抬望天空,會發現在一根青青的竹杆上,一面五星紅旗在江南的四季的風中,獵獵地飄揚!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小學校不大,學生也不多,一共三個複式班。老師只有一個,那是三十出頭的男教師。自從初中畢業,就開始在小學校擔任老師。那年,從縣城中學畢業回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受鄉政府的委託,而接過了教鞭,由此開始了漫長的鄉村教師生涯。

浩明第一次與凌老師的謀面,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浩明貌似市團委的下派的檢查大員,去鄉下檢查學校青少年工作。那天給浩明的印象中,是雨紛紛揚揚地漂灑在的車窗外。一路的顛波中,在幾近昏昏欲睡的春困中,車在彎彎曲曲的小路口停下了。透過車窗,浩明猛然間看見一孔石拱小橋,而在小橋邊那棵大槐樹下,雨中站著一個瘦弱的男人,正在朝著車子揮手。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那就是凌老師,凌老師並不高大,站在雨中的大槐樹下,一把黃油傘幾乎遮住了黝黑的臉龐。因為,得知浩明從市下來,站在村囗已等待了兩個時辰。當的車停在了他身邊,在寒暄下車的過程中,浩明握到了卻是雙長滿著繭子的手。

對小學校的所謂的檢查,在當時實際也是形式上的走過場。對於這個小學校,市裡一干人等內心很清楚。條件簡陋的這個小學校,遠達不到一流的辦學水平,更何況於青少年團建的工作要求。然而,就是這個簡陋的小學校,卻做到了基本無-人失學。從隨後的材料和村民的口耳相傳,凌老師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聽村民講,為了讓一個村中的孩子上學,他近乎把他家的農活全包了。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那天的雨,綿延不絕地下了-整天。市裡的檢查在漫不經心中結束了。臨分別的時,凌老師又揮動著手,始終用-種淳厚的笑容作別:“有空再來,有空再來!

好多年過去了,因為自身工作不停變更的原因,浩明實際上對凌老師的印象已然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在當教師父親拿回家的《教育通信》上,看到一則消息,浩明才又從心裡泛起了那個雨中男人的形象。

那是介紹凌老師,十幾年來堅守鄉村基層教育,辛勤培育了許多鄉村孩子的成長的事蹟報道。在文字中,浩明驚訝地發現,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卻已經被評為“堅守鄉村教育模範教師”榮譽稱號。在這一剎那間,浩明不由自主地,從內心湧動了再去那個小學校,再去看看凌老師的念頭。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浩明的出生地老家離凌老師的小學校並不遠,只隔了十多里路。浩明去的那天,是臨中秋的時節.數十里桂花香飄逸著馨人的醉意。

秋天了,江南鄉村曲裡拐彎的小河灣邊。青青的桑林,告訴人們:桂花蠶已開始結繭。在秋高氣爽的那個午後,浩明騎著那輛電驢車,穿行在鄉村小路上。那個日子,也是是斷斷續續秋雨纏綿的日子。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但當浩明在桑林邊小道旁拐了無數個彎後,突然出現了一排紅磚小房。以及透過細雨,映入眼中那迎風飄揚的國旗。

江南雨中,飄揚的那一面鮮紅的旗

浩明知道那就是凌老師的小學校:桃家灣小學!

(末 完 待 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