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出生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土地上,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故鄉到更大的城市學習、工作。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帆風順地在大城市裡立足,午夜夢迴,他們都面臨著「大城床 小城房」的抉擇。

影片《布魯克林》中的艾莉絲就面臨這樣的抉擇,是留在紐約繼續艱苦奮鬥,還是回到愛爾蘭小鎮「享清福」。正當她猶豫不決時,麵包店老闆娘三言兩語擊碎了這個幻想,使她重新審視自己在小鎮與紐約的生活。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艾莉絲

開放、包容的布魯克林

像每個初次背井離鄉的年輕人一樣,艾莉絲一時半會無法融入紐約。她的不善交際在這個大都市裡被無限放大,說話做事束手束腳,客戶關係緊張,同事的梗接不上,飯桌上宿舍小姐妹不經意的玩笑,她也一一放在心上,她成了負能量接收器。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初到紐約的艾莉絲

這時,教父跟她說:過段時間你就不那麼想家了。艾莉絲甚至自己都沒意識到,她其實不是想家,而是在這座城市裡沒有歸屬感。

還好後來她忙了起來,將那些多愁善感的時間用來讀夜大、參加舞會,幸運地遇見了情投意合的男朋友,生活變得充實、幸福。在這座鱗次櫛比的大都市裡,她漸漸有了歸屬感,心情也變得放鬆,跟客戶、舍友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艾莉絲越來越自信了,周圍人的譏誚在她這不再是驚濤駭浪。

在面對男友家人關於“愛爾蘭人是不都喜歡吃燉肉”,甚至“不喜歡愛爾蘭人”之類的說辭,艾莉絲不再像上次那樣因為不知道肥皂還有其他牌子而自卑。相反,她以大方、從容的姿態應對,贏得了男友家人的好感。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找到自我的艾莉絲

閉塞、了無生氣的小鎮

艾莉絲的家鄉經濟不發達,就業機會有限,很多人的命運自出生就已註定。

閨蜜南希可以憑藉美貌隨意挑選未來老公,棒球俱樂部那些只會抹頭油的男生能輕鬆地繼承家裡的生意,而聰明的艾莉絲卻連一份正常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給尖酸刻薄的麵包店老闆娘打工。

艾莉絲相貌平平、家境普通,也沒有一技之長,在這個小鎮上,她的未來一眼望到頭。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雙人舞會上 無人問津的艾莉絲(中間那位)

還好,她有機會來到美國,來到布魯克林,在那裡,她用自己的真誠與努力將愛情、友情、工作與學業一一收入囊中。當她因姐姐突然離世回到小鎮,小鎮以龍捲風般的熱情包裹著她。鄉親們喜歡她時髦的裝扮,閨蜜介紹高富帥給她認識,曾經遙不可及的會計工作竟主動送上門,小鎮的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自己的未來也繁花似錦。

她終究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幻象。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麵包店老闆娘質疑她的私生活

艾莉絲恍然大悟:小鎮還是那個小鎮,紐約的水管工尚且忙碌,而這裡滿是無所事事、放棄追求未知夢想的街坊鄰居。她們深諳本地的風土人情,亦認為自己是小鎮人情風俗最權威的發言人,她們會說:呵,你也去美國,這個國家的母親總是被長大的孩子拋棄,可憐你的姐姐要照顧你母親一輩子了。 句句事實,但聽起來心酸。

事實上,從沒出過小鎮的高富帥只是喜歡艾莉絲身上紐約的光芒,小鎮對她的熱情也源於此。這種熱情會像龍捲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艾莉絲與高富帥

影片過於美化紐約的生活,艾莉絲遇到的人都待她真誠,殊不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裡,信奉「真善美」的簡單大腦只會讓你死無葬身之地。但紐約的好就在於,每個人都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無暇顧及左右。在這裡,做自己是一件較容易的事。

很多人會問,要是沒有那位質問她已婚的長舌婦,艾莉絲是不是就留在小鎮上了?我認為,這只是時間的問題,一個覺醒過的靈魂只會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這!就是艾莉絲們追求的愛與自由……

《布魯克林》|試問“北漂”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艾莉絲回擊麵包店老闆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