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生活“無冰不歡”

【環球時報駐泰國特約記者 黃曉娜】為進一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泰國3月26日起實施緊急狀態法,關閉大量人員聚集場所如酒吧、商場、餐廳等,並停辦大型聚集性活動,將應對疫情的級別提升至最高級。疫情重創了泰國的服務業,而隨之遭受影響的還有泰國的製冰產業,因為幾乎所有的酒吧、餐廳、咖啡館、小攤販在疫情之前,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冰塊(如圖)。

泰國人生活“無冰不歡”

在中國,為他人遞上一杯熱茶是禮貌的待客之道,但是在泰國,來客得到的一般是一杯冰水。冰塊或許是泰國人日常飲食中最離不開的輔料,無論是在商場、小攤就餐,還是居家烹飪,亦或在酒吧和三五好友痛飲,冰塊永遠是杯子裡的必備物,水、飲料、酒都必須配著冰塊才能喝下去,泰國人堪稱“無冰不歡”。

在泰國餐廳就餐,剛一落座,服務員會第一時間遞上一小桶冰塊和空杯子,然後再問你要點什麼菜或者飲料。泰國人認為,冰塊就和餐具、餐巾紙一樣,是就餐的一部分,沒有冰塊,幾乎喝不下任何東西。在泰國街頭,隨便買什麼飲料,商家都會先為你盛滿一大杯冰塊,然後再加入飲料,許多外國遊客開玩笑稱,這是點了一杯冰塊,順便送了些飲料。

泰國的冰塊也很有特色,餐廳裡供應的大部分是圓柱狀空心冰塊,這樣的冰塊可以增加和飲料的接觸面積,讓飲料涼得更快。而在路邊攤或者夜市奶茶店,更常見的是小小的碎冰塊。這些冰塊每天都有專門的人送上門,一個普通的夜市小攤,一晚上大概可以消耗掉一麻袋的碎冰塊。夜市的商家們習慣將冰塊放在一個冰櫃大小的儲藏桶內,客人來了便用杯子舀滿冰塊遞上去,如果來的人多,就直接送上一小桶,讓客人自己加冰。

冰塊的消耗不僅限於泰國餐廳和飲料店,酒吧也是冰塊消耗大戶。一個普通的泰國人酒局,消耗掉3-5桶冰塊很正常。作為佛教國家,泰國對飲酒稍稍有些“忌諱”,便利店每天只能按照規定時段銷售酒水。但是這不能阻擋泰國人的飲酒熱情,據不完全統計,泰國每個成年人一年的飲酒量超過50升,而這50升酒幾乎都是伴隨著大量的冰塊喝下去的。記者曾在曼谷參加過一次酒局,泰國人喝酒很安靜,幾個大老爺們一人兩瓶啤酒,慢慢悠悠地喝了3個小時,整整消耗了5小桶冰塊。

泰國人對冰塊的喜愛和泰國炎熱的氣候關係很大。地處熱帶的泰國年平均氣溫在30攝氏度上下。酷熱的天氣讓泰國人覺得熱飲甚至常溫飲品都“難以下嚥”,這才養成了“無冰不歡”的習慣。

其實不光是泰國,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等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對冰塊都是十分依賴的。在經濟相對落後的柬埔寨,民眾對冰塊的喜愛絲毫不含糊。記者曾在柬埔寨農村走訪,即使是再窮的地方,也會有一個小小的咖啡館,出售不足一美元一杯的冰咖啡供村民消暑。在上世紀70年代,柬埔寨深陷國內戰爭的泥潭,但即使是在“烽火連三月”的戰爭環境中,製冰廠仍然不受影響,繼續生產,甚至一度成為交戰雙方搶奪的戰略資源。據經歷過戰爭年代的柬埔寨民眾介紹,擁有了製冰廠,就相當於控制了全國酒水飲料的銷售,因為沒有冰塊,酒水飲料是肯定賣不出去的。柬埔寨人對冰塊的依賴可見一斑。

近年來,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在思考,大量消耗冰塊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泰國公共衛生部曾對泰國食用冰塊開展過一次汙染物抽樣調查,發現這些冰塊中微生物含量高達65%,甚至有許多大腸桿菌,這也是每年都有許多泰國人因為冰塊而腹瀉甚至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據瞭解,許多泰國製冰廠的製冰環境並不達標,機器老化生鏽、員工用腳踩冰塊、冰塊在地面上拖拉等現象很常見,再加上運輸過程中難以完全做到冰塊的隔離,冰塊被汙染也就在所難免了。泰國政府、學界也曾多次呼籲民眾減少冰塊食用量,以增強體質,但是收效甚微,泰國民眾對於冰塊的依賴一時還改變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