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总是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吃得亏中亏,方享福中福

为什么老人总是说:好汉要吃

在幸福与灾祸之间,我国古人已发现了它们的辩证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好的例证。

古时有一老翁,住在两国的边境,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老翁却说: “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老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老翁的儿子骑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 “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老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 危险的前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地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便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吃亏”的事,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所以做事要有智慧,不要怕便宜了别人, “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是一种哲学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知足”、“安分”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如何成为有清醒认识的人。

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将来不必患得患失。只有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才总怕便宜了别人,到头来吃亏的反而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