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将军”到底是谁?(五)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

杀降之后蒲将军去干嘛什么了?

从《史记》记录我们知道,项羽带领包括黥布、蒲将军在内40余万大军进攻秦国腹地。

项羽军队要进入秦国首都咸阳,首先要通过函谷关,项羽在进攻之前的杀降不会悄无声息,将死之秦兵哀声遍野,声传百里,杀气四溢,秦军的探子不会探测不到这个事情,同胞惨死,使得守城秦军同仇敌忾,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死战没有退路,做为杀降主帅黥布自然要和蒲将军拼死力战。

据记载:函谷关城东西长7.5公里、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公元前241年的时候,就曾经有楚、赵、魏、韩、卫等国联盟对秦发动攻击,到这个关口失败而归。如今虽然秦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但是他们对于赵军的残忍和项羽的残暴早有耳闻,一定拼死而战。

蒲将军是伤是亡?

根据记载,蒲将军在战场上一直是黥布的副将,主将督战,其余向前一定是攻城战的模式。史书记载当年楚联军攻击函谷关最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依照项羽的性格必是“霸王硬上弓”,楚军包含黥布、蒲将军在内的数十万兵马依次攻击,做为先头部队的副将蒲将军必是身先士卒,此时此刻的秦军此时已是腹背受敌,因为此时此刻的刘邦早已经率领部队绕过函谷关逼近咸阳,守城秦军没有退路,必是死战!

而蒲将军做为副将也只能率先垂范死攻,“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蒲将军成就了自己的老搭档——主帅黥布!在死战面前能够全身而退的只有中军主帅,做为副将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攻城部队面对擂石弓箭,也一定伏尸无数!此处一定有蒲将军!

为什么“蒲将军”叫“蒲将军”

在古代,穷苦孩子从小没爹没娘没有名的有很多这种情况。蒲姓起源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的蒲州镇),是因为夏朝时期舜帝后代被封在蒲坂而得姓。

蒲将军应该属于一个贫苦家庭的后代,自小失去父母,在秦朝,蒲州离秦不远,那个时期,男子被派丁干修长城等出苦力的情况很是正常,蒲将军出生后失家流浪,一直到他参与起义的地方。他为什么一直和黥布形影不离?那是因为他自流浪到那个地方就受到黥布的照顾和庇护,由于“蒲将军”也不知道自己姓名,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来得及给他取名,他只知道自己姓名蒲,以姓——“蒲”自称属于正常。

只是后来记录中由于蒲是做为将领带兵打仗,所以称他为“蒲将军”。

在一场战争中尤其是将领,不伤亡是不现实的,而在攻城中窝囊地被擂石砸中或被箭射死,这也是后来的司马迁所不可知的,也是只言胜不言败的将军们所不愿提的事。

所以在传说中只说辉煌不言落败,也是对蒲将军这个神一样的形象是一种维护,而维护他的主导者就是黥布,毕竟蒲将军是一路上都替他在冲锋陷阵挡枪箭的好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