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各種高收費的興趣班,補習班。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孩子未來過得更好。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讓孩子幸福。

可是擁有好成績和一技之長的孩子,未來就一定幸福嗎?答案是,不一定。越樂觀的孩子,未來越有能力幸福。所以教出樂觀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

《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是我在拆書幫的佩旋師父送給我的,對我很有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我對孩子的態度改變了很多。這本書裡的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其實,對大人同樣有效。一個人,學會了樂觀,就擁有了幸福的能力。

《教出樂觀的孩子》的作者馬丁 塞利格曼,是全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他也是一個暢銷書的作家,他的文筆幽默,風趣,流暢。他的“習得性無助”之發現,曾經轟動了整個心理學界。後來他發現,樂觀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而獲得。他是“幸福課”的締造者。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這本書的內容共分為5大部分,邏輯清晰,環環相扣。以講故事的方式,帶出理論與方法。就好像,書中有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在和我們娓娓道來。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第一部分,為我們解釋,為什麼孩子需要樂觀?第二部分,提醒我們,孩子不快樂,父母是有責任的。第三部分,問我們,你的孩子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第四部分,告訴我們,如何教出樂觀的孩子 。第五部分,讓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擁有最快樂的孩子。

上面5個部分的內容,讀者最想知道的就是第四部分的內容了。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第四部分,如何教出樂觀的孩子。

要教出樂觀的孩子,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重點。

01

大人要掌握的4個樂觀技能和ABC模式

你先學會樂觀,你的孩子才能樂觀

賽利格曼在書裡提到了認知治療。在對抑鬱症患者的治療中,認知治療比藥物治療更有效果。

認知治療中,書中共列出四項樂觀的基本技能。在這個章節裡,作者用了一些,比較少見的抽象的名詞。可能對普通讀者來說有點不好理解,但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抽象名詞進行了生動的詮釋。所以對普通讀者來說,放慢速度閱讀,還是能完全理解的。

我用簡單的話來概括一下,這四樂觀的基本技能。

在這裡我先解釋一下,一個重要的詞彙,叫做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指的是我們腦裡一閃而過的念頭。

第1個技能

當你感到難過的時候,你要嘗試捕捉內心的想法。

第2個技能

難過的時候,尋找證據,證明你的想法不一定正確。

第3個技能

當壞事發生的時候,找出更正確的解釋,挑戰消極的自動思維。

第4個技能

不要凡事都往壞處想,要化解災難性的思維。

以上4個認知技能,就是賓夕法尼亞預防計劃的中心技能。

但只有這4個技能是不夠的,作者還提出了ABC模式。

ABC模式是在認知治療中發展出來的。

ABC模式是指,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會產生怎樣的想法,產生這樣的想法後,事情會發生怎樣的後果。

ABC模式教我們,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改變這件事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或行動。在ABC模式中,大人通過了解孩子的想法並加以糾正,引導他找到更好的感受,從而影響孩子最終改變行動。

在ABC模式中,賽利格曼用了較大的篇幅,舉了很多的常見的事例來說明,通俗易懂,在這裡我就不具體舉例了,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閱讀。

02

幫助孩子改變他的解釋風格

解釋風格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行動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是悲觀還是樂觀。

解釋風格有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和個人化。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舉例:孩子在吃飯時不小打翻了一碗湯

樂觀父母的解釋:今天你是不小心的,平時你沒有這樣,所以我可以原諒你。

悲觀父母的解釋:永遠的毛手毛腳,做什麼事都不認真,你就會做壞事,不會做好事。

從上面看出,樂觀父母的解釋風格是:暫時性,特定性,非個人性

悲觀父母的解釋風格是:永久性,普遍性,個人性。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解釋風格。只有父母的解釋風格變積極了,才能幫助孩子改變他的解釋風格。如果一件事或者一個人,被下了永久性的定義,人的本能反應大多數是灰心喪氣的,不想嘗試就直接放棄了。如果被定論為暫時性的,對方會覺得還有信心,並努力尋找改變的方法。

03

教孩子學會正確的反駁

關於反駁這一項,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的理解,反駁就是頂嘴。

對於孩子頂嘴,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閉嘴,哪來的什麼正確的頂嘴。只要大人心裡覺得孩子是在頂嘴,就忍不住叫孩子閉嘴。

我們來看一下塞利格曼是怎麼說的。

塞利格賓說,我們不但要學會反駁他人,還要學會自我反駁。

什麼是正確的反駁?

正確的反駁是,反駁要根據事實,而且可以被證實,思維清楚並且積極。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正確的反駁應該建立在以下四大基石上:

1、蒐集證據

當產生悲觀的想法時,要強迫自己同時考慮兩種相反的可能性。要找出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也要找出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

2、做出選擇

當事情發生時,不要只相信唯一的悲歡解釋,要對引起問題的整體原因做出分析,選擇多種解釋。

3、化解災難

事情不順利時,悲觀的人,總會往最糟糕的情況想,總會給自己很多個恐怖的萬一的假設。

樂觀的人會通過幾率來分析,知道在很多時候,事情的最好和最壞的都不會發生,並積極想方法改善情況。

4、反駁策略

將精力投入到最可能發生的情況下的反攻計劃中。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在這裡我們舉個例子:

發生了不好的事:

我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我發現她的書包裡有少男少女相擁吻的卡通漫畫,我狠狠地罵了她,並把她的漫畫丟到垃圾桶了。

想法:

我的女兒早熟了嗎?看了電視懂了初戀了?才上小學,太可怕了吧。我丟了她的漫畫,他是不是很受傷,為不會恨我,變得更加的逆反?

後果:

我很難過和內疚。我沒有給女兒解釋的機會就指責了她。

反駁:

她一向喜歡畫畫,她只不過是喜歡漫畫,還看不懂相擁吻的含義,我不用那麼緊張 。

哪怕有點早熟,我可以好好地對她進行正確引導呀,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我應該和她好好聊聊,聽聽她對於自己成績下降的想法和解釋。沒有經過分析,我就大發火,這是為人父母不該有的態度。

她平時很聽話,還小,不會記仇的,我向她道謙,天真的她一定會很高興地原諒我的。

再說不就是成績下降吧,自己完全有能力輔導她,學習的日子還長著呢。

激發:

我冷靜下來,不再難過。不管發生什麼,我都有信心給予女兒幫助,不管是學習上還是思想上。我忽然有點佩服自己。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由於篇幅的原因,就寫到這。《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所含的信息量很大,技能點也多,就不一一講述了。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下來,慢慢品讀,慢慢領悟的書。

「讀書」《教出樂觀的孩子》: 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

父母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是為了孩子的幸福。孩子越樂觀,越能說明你教育越成功。越樂觀的孩子,越有能力幸福。孩子的幸福就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