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前几天听说县文物局的人在我们村东边的地里勘查古临河城的遗址,不由的想起从小到大听到关于临河城的故事传说。最早听到临河城的故事是我刚上学的时候,我们村比较小,当时学校只有三个老师,学校的校长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已经教了村里两代人的老人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村子的故事。当然只是故事,内容更多的是杜撰出来的,但对于那时候的我们确实最好的文化启蒙。

关于这座城市为什么会消失,一直有很多版本,但是最神奇的还是张公背张婆 黄河淹临河的传说:“ 相传,当年临河城的人比较尖酸刻薄,为人不厚道。时间一长,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临河城里没好人。一天,有位道人化装成卖油翁来到临河城卖香油,有人来买油时他故意装糊涂,总是多给人家几两香油。消息传开后,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争先恐后地来他这里买香油,买油的人看到自己多得了香油也都跟着装糊涂,谁也不作声,一个个高高兴兴提着香油回家了。有个名叫张公的老汉也买了一斤香油,他回到家一过秤发现香油多了二两,他的老伴听说后马上让张公和她一起找到卖油翁,把多出的香油退了回去。卖油翁看到张公老两口都是实在人,就用手指着不远处的龙王庙对张公说:“临河城即将大难临头,你们一旦看到龙王庙门前的石狮子眼里出血就赶紧往城外跑,跑得晚就没命了。”

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卖油翁走后,张公天天到龙王庙看石狮子,并将卖油翁的话告诉了大家。可是别人听了以后都认为张公的脑子出了毛病,谁也没把他的话放到心上。有个无赖看到张公每天去看石狮子,他为了耍弄张公便找来猪血抹到石狮子的眼上。张公看到后以为石狮子眼里真的出了血,赶紧跑回家去叫老伴和他一起往城外逃命,他边往家跑边对乡亲们大声喊:“大难来了,快跑啊!”别人还以为张公疯了,就连张公的老伴也不愿离开家。无奈之下张公背起老伴就往城外跑,等他背着老伴跑出了临河城再转身一看,临河城已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是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我们最早的思想品德课,每年三月十五临河会,更是小时美好回忆。

如今的浚县庙会仍有传统的社火表演节目《张公背张婆》,节目中的故事就是取材于我们当地民间关于水淹(临河坡)临河县的传说。

当然故事只是故事,据正史记载临河城从公元529年建城到公元1189年毁,有近700年建城史。

《浚县志》中记载:“临河县,古东黎县也。”又载:“临河城,东汉黎阳县地,武帝封鲁共王子贤为临河侯,邑于此。以南临黄河故名临河。金大定二十九年没入黄河水患,城废。”

临河县的前身为东黎县(县治在今善堂镇临河村南),早在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将原黎阳县分成了黎阳和东黎两个县,属黎阳郡。北齐年间,东黎县的建制被取消。

隋开皇六年(586年),又于原东黎县所在地成立了临河县。

之后,史书中对临河县也有记载,北宋时期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的《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七中简单记载了临河县的沿革: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公元525年-公元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领县三:黎阳、东黎、顿丘,此(临河县)即东黎也。”书中还记载了临河县的得名,“南临黄河为名”。但奇怪的是,北宋之后的史书中,有关临河县的记载越来越少。北宋灭亡后,黄河以北包括临河县在内的大部地区已在金朝的统治下。

元末政治家脱脱编纂的《金史·地理志》中,无论是开州还是大名府,都没有临河这个名字。因已无法有效行政,南宋史书的地理志中更是极少记载黄河以北州郡的情况。也就是说,金朝时取消了临河县。取消临河县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临河城被屡屡泛滥的黄河水冲毁了。

历史上,古黄河从今天浚县南部的新镇镇进入浚县后一路朝东北方向奔腾了上百里,然后由浚县善堂镇出了县境。这条被炎黄子孙称为母亲河的滔滔大河流到哪里,就让哪里沐浴着文明之光,黄河流域因而又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临河城紧邻古黄河,交通便利,易于通商,又有着充足的水源,土地肥沃,庄稼丰收,不难想象,古时临河城一片繁华的景象。

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在浚县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6架山,3条河,大小32处坡,西有火龙岗,东有大沙窝。”里面所说的“大沙窝”就是作为母亲河的黄河给浚县留下的“胎记”。“大沙窝”面积广阔,在浚县东部及东北部连绵不断,且历来盛产花生和红枣,让世世代代的浚县人享用不尽,这也是母亲河对这片土地的恩赐。

沙压临河

黄河频繁决口和改道给黎阳大地带来的创伤,以及浚县人与黄河水患进行的抗争一次次被记入史册。浚县黄河故堤从前称万年堤或大金堤,取其坚不可摧之意来激励人们战胜黄河水患的信心。为防水患,浚县人曾在万年堤(大金堤)“全藉林木固护堤岸,其广行种植,以壮地势。”而且,又在大伾山上“凿大石佛以镇河”,祈求永保黄河平安无事。

浚县大伾山上著名的大石佛也称“镇河将军”,是后赵时期为遏制黄河水患由皇家动用国库银两修凿而成的,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镇河将军”的脚下曾经就是波涛翻滚的黄河,当年的黄河水患频仍,令古地黎阳的百姓苦不堪言。后赵的石勒接受了高僧佛图澄的主张,动用财力物力在浚县大伾山修凿大石佛,试图得到神灵保佑镇住黄河水患。

然而,大石佛虽名为“镇河将军”,但面对黄河水患也是“手足无措”。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黄河大决口让当时的临河县成了一片泽国,从此临河城在黎阳大地上彻底消失了。 洪水肆虐期间上游的泥沙随洪水滚滚而来,在临河大地上淤积,因而又把当年的水灾称为“沙压临河”。

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金明昌五年(1194年)金兵南下,南宋的杜充掘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挡金兵,使得黄河从此向南改道而在浚县断流。”今天,滔滔黄河与古临河城已不复存在,而“镇河将军”大石佛仍然散发着古代宗教文化的魅力。

故城遗址

临河县城遗址位于浚县善堂镇白毛邢方村的北面(临河村南)。地处这片空旷田野上的临河城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遗址被善堂镇的白毛邢方村、临河村、郭家营村、和湾子村等多个村庄包围在中间。

临河城遗址上散落的麻将色子特别多,体积比玉米粒略大一些,全是用白瓷做成的。以前一到下雨天,被雨水冲刷后的麻将色子白花花地暴露在临河坡上。村民们说,相传当年临河县的人爱赌博,这些麻将色子有可能是当年的赌场留下的。也有村民对记者说,赌场再大也用不了这么多色子,可能这里从前有加工色子的作坊。

临河城遗址现在成了一片开阔的耕地,耕地里到处都是唐宋时期的砖头和瓦片,这些年来村民在种地过程中将拣出来的砖头和瓦片弃置在田间地头,成堆成片随处可见。听说多年前村民在临河坡上平整土地时,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通宝”,宋代玉石佛像、白瓷碗、玉石香炉等。

之前村民打井时在距地面10米以下发现一座古墓,出土的墓志表明墓主人为当年临河县人氏。此前,在打井或翻地时也多次发现过古墓葬。上世纪70年代,临河城遗址上有块地多年种不出庄稼,村民在对这块地进行深翻时挖出一通八棱经幢,经幢为青石制成,高约1.3米,直径约0.5米,出土时已残缺不全。与经幢同时出土的还有两只石兽,石兽和经幢出土后一直被弃置在一户村民家院落的一角。奇怪的是这两只石兽中,一只石兽有头无腿,另一只却有腿无头。有可能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柴荣大兴灭佛之风,在临河城遗址上出土的经幢和石兽残缺不全,可能是被毁于那个时代。

临河城遗址现在被称为临河坡,而在20多年前人们还叫它临河泊,临河泊是当年黄河决口时在临河城遗址上冲刷出来的一条深沟,当地人习惯称这条深沟为“长坑”。时过境迁,后来临河泊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到了1975年前后临河泊全面干涸,当地村民将其平整为耕地,于是大家改称它为临河坡。从前,临河泊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当气温剧烈变化时容易在临河城遗址上空形成透镜效应,从而出现海市蜃楼的奇观,也就是老辈人常说的“临河城六十年一现”,不过现在人都没见过。

希望这次文物局能找到古临河城的遗址,能够解开我家乡的历史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浚县临河古城”,了解更多关于这座消失的城市。

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消失的城市——临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