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住房已經成為我國消費群體最大、消費支出最多和服務週期最長的商品。目前,我國還沒有像對待“綠色”那樣,把“健康”作為住宅的核心性能指標,還沒有統一的、明晰的、基礎性的住宅產品質量性能標準,也沒有單一的、可體驗的、可追溯的住房質量責任主體,更沒有建立起可覆蓋住宅全壽命週期與使用者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業態。

中國院副總建築師、國家住宅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仲繼壽在這堂公開課中,結合當前人們密切關注的綠色與健康問題,學習新標準,解讀新政策,和大家一起探討重塑建築工業與構建住房服務業的迫切性。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仲繼壽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副總建築師

國家住宅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


綠色、健康、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以下為課程詳細內容


從目前的新冠肺炎防控的嚴峻形勢,人們很容易想到17年前的那場“非典”疫情。當時的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小城鎮規劃中心等單位參與了原建設部《城鄉社區建築與環境和公共場所防控“非典”應急管理措施》的調研與編寫工作。其中很多條款對於今天的“新冠肺炎防控”同樣適用,比如關於住宅的部分條款:

安全使用地漏,保證用水器具不返味、不串氣;保證天井和共用垂直風道的通風安全,確保被汙染的空氣不會通過地漏、廚房、衛生間的窗戶再次進入室內;

改善電梯、樓梯防疫條件,減少乘客在封閉樓梯和電梯廳裡停留的時間和同時乘坐的人數,乘坐電梯應佩戴口罩,電梯轎廂內側(含電梯按鈕)每隔兩小時要全面、有效消毒一次;沒有外窗的高層住宅消防通道(“黑”樓梯)和樓道,應注意改善通風環境,必要時可啟動正壓送風系統,

相鄰和近距離相對的住戶門、佈置在凹槽的兩戶窗戶應儘量不同時開啟,以避免住戶間的交叉感染;等等。

上述這些措施,有些已經轉化成為了標準規範的相關內容,有些已經被開發成為產品。

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和住建部聯合發佈了兩個導則,一個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試行)》

,另一個是《新冠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負壓病區建築技術導則(試行)》,主要關注應急救治醫療資源的快速集結、改造與新建。而在學術界,關於韌性城市設計、規劃適度留白、空間冗餘設計、入口分區設計、社區流線再造等觀點也紛紛湧現。

社會在疫情爆發時會對居住健康問題產生較為集中的關注。但事實上,我國居住環境領域早已存在10大健康問題,亟需得到解決: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出現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我國還沒有像對待“綠色”那樣,把“健康”作為住宅的核心性能指標,還沒有統一的、明晰的、基礎性的住宅產品質量性能標準,也沒有單一的、可體驗的、可追溯的住房質量責任主體,還沒有建立起可覆蓋住宅全壽命週期與使用者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業態。

我國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到以商品住房為主、社會保障住房兜底的住房供應體系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住房已經成為我國消費群體最大、消費支出最多和服務週期最長的商品。從公共住房產品到商品房的發展,對住宅的建造方式、住房的服務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01 我國與建築產品質量相關的政策

根據200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住宅屬於建築工程,但不在現行產品質量法的保護範圍內。而在事實上,住宅又是市場化可交易的商品。從這一點看,我們很

希望去年啟動的《產品質量法》修訂工作能夠將商品房產品納入其中。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在2014年頒佈的“建築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中,對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等參與人員的責任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可以總結為要同時符合《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工程建設質量和滿足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的工程設計質量。

可問題是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都是建設單位通過招投標選擇的,這裡的五方之間的責任如何相互制約呢?

工程諮詢與項目總承包制度,對於五方責任之間的約束關係則更加明確,總承包單位可以成為單一責任主體或責任主體的代表。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然而我們面臨的現狀是:

一方面,建設單位作為牽頭建造住宅的階段性角色,並不能系統反饋和解決居民使用階段因各種變化產生的非安全、非節能強制標準要求的訴求。當前小區物業服務也不能成為住宅產品全壽命週期和使用者全生命週期(包括育童、養老、居家隔離等階段)服務供給的責任主體。

另一方面,國家、行業等標準規範的最低要求和制(修)定的長週期,讓不能滿足使用者全生命週期要求的住宅商品進入了市場;標準編制的生態環境和性能指標的多元出口,指標之間的彼此隔離和局部問題導向的應急標準等等,讓標準的數量越來越多,標準的質量參差不一。與此同時,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適應住宅產品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供給環境與社會氛圍。

住建部“關於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的指導意見”對此已有明確的意見,今年住建部還將啟動建築法的修訂工作。希望建築法能夠與產品質量法形成配套,讓建築產品質量基本要求、單一質量責任主體和市場監督機制能夠成為建築法的基礎內容。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02 我國與綠色、健康相關評價標準

在我國當前建築產品質量管理環境下,建築產品的性能與質量主要通過國家、行業標準的背書來實現。而綠色、健康等相關產品性能的引導主要是依靠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企業開展的第三方評價工作。

我國第一部關於住宅性能的評價國家標準於2006年開始施行。該標準重點關注建築的安全、適用、經濟、耐久和環境衛生等性能,尤其是住宅工程質量,引導社會不斷提高住宅性能。能夠看出,除了安全耐久性能外,這裡的適用與環境性能屬於基本健康性能,而與節能、節水、節地和節材相關的經濟性能涉及的主要是與資源集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可持續性能。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GB/T50362-2005)

2013年,基於2009年版《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規程》,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國家住宅工程中心聯合深圳華森設計發佈了我國第一個聚焦住宅健康性能的《評價體系》,重點關注國家行業標準還未完全涉及的居住者本身的心理與行為,希望從建築角度,推廣居住環境健康風險防控建設技術,建立基於居住環境的疾病預防一級公共衛生體系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住宅健康評價體系》(2013年版)

2017年出臺的《健康住宅評價標準》基於居住者體驗,針對國民居住行為和生活方式特點,試圖傳承中華安居之道內涵,並在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基礎上,將居住者的健康痛點提煉成可感知、可體驗、可測量或可驗證的評價指標,促進居住環境相關利益者進一步聚焦住宅的健康性能和健康效益,引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住宅健康評價標準》(T/CECS462-2017)

目前廚房的串味倒灌現象和衛生間的返味臭味現象已經可以通過等比例實驗來提供相關定量評價依據。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國家住宅工程中心與萬科企業發展集團聯合建設的萬科超高層住宅設備性能足尺實驗塔,可以開展衛生間排水、廚房排煙排氣、給排水管道噪聲、廚餘垃圾粉碎排放等一系列等比例試驗。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萬科超高層住宅設備性能足尺實驗塔:我國首座、世界最高、測試系統最先進的超高層建築設備系統足尺實驗平臺,為《建築給水排水設計國家標準》2019年版的研編提供了大量的足尺實驗數據支撐。

在2014年版綠色建築評價國家標準中,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和室內環境質量的標準體系是以資源集約為導向的。而在2019年修訂的c綠色建築評價國家標準中,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的以“安全、健康和可持續”為主體框架的標準體系,包括安全耐久、服務便捷、舒適健康、環境宜居、資源節約和管理與創新。

顯然,這是試圖用一個新標準覆蓋已有的大部分標準的做法。但能清楚看到,健康佔據了最重要的篇章,包括服務便捷、舒適健康和環境宜居等三個層面。新標準從資源集約導向走向了健康導向和可持續導向的並重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就像當年LEED綠色建築標準進入中國促進了我國綠色建築發展一樣,隨著美國WELL健康建築標準引入中國,關注健康性能、建設健康建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的評價標準伴隨著強大的商業模式而來,在這個方面我國的相關機構不應僅步其後塵,更應從公眾利益出發,利用體制機制優勢,促進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整個建築行業的轉型升級。

2016年我國出臺了健康建築評價團體標準,從環境、設施和服務三個層面,分空氣、水、舒適、健康、人文、服務等6類指標建立了我國健康建築評價體系,可與三星綠色建築評價同時參評。健康建築評價國家標準也正在研編中。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健康建築評價標準》T/ASC02-2016

社區作為在一定區域內人們所組成的多種社會關係的生活共同體,其健康問題主要反映在社區環境及其空間載體上。剛剛發佈的健康社區評價團體標準,仍然從這三個層面和六類指標開展社區層面的健康評價,但相對更強調社區環境對居民的健康影響(見下圖上加重的指標)。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健康社區評價標準》

(T/CECS 650-2020&T/CSUS01-2020)

無論是綠色建築、低能耗建築還是健康建築,總有價值平衡的問題困擾著我們,即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和使用者全生命週期內,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提倡低碳節能和追求健康舒適等三個層面,在技術和支付能力可行的情況下實現共同進步?現實的情況是,人們在一味追求建築的超低能耗的時候,容易忽視建築的經濟和環境要素,而獲得的恆溫、恆溼、恆氧等室內舒適性能也可能是不可持續的。

源自歐洲的主動式建築是指在設計、建造、運營維護的全壽命週期內,保護環境、關注節能/產能的同時,追求健康與舒適性能,使用戶身心愉悅的一種建築理念。這裡的主動式建築不是“被動房”的相對面或對立面,而是主張建築要有一定的“主動性”,尤其是設計師和使用者對於建築性能控制的主動性,包括為適應室內環境要求和室外自然環境變化,滿足人的要求的建築本身的自動感知、自動適應和自動調節能力。即將發佈的中國建築學會團體標準《主動式建築評價標準》即從舒適性、能源、環境和主動性等4層面出發,由熱溼環境、天然採光、空氣質量,建築耗能、建築產能,環境負荷、節約用水,建築主動感知、建築主動調節等9項性能指標構成。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評價標準》框架體系

03 關於住房產品質量

從國際標準來看,美國的LEED、WELL評價標準的商業價值取向強,通過分值配置去引導某個方面的性能,而歐盟的ACTIVHOUSE、德國的DGNB、日本的CaseBee等則採取了建築綜合環境性能的評價方法。

比如日本的CaseBee,從“環境效率”定義出發評價建築物在限定的環境性能下,通過措施降低環境負荷的效果。其評估體系包括室內環境、服務性能、室外環境、能源、資源、材料和建築用地外環境,值得我國同行學習。

從國際通用定義出發,住宅產品應滿足或符合使用者全生命週期內的使用要求,包括整個住宅工程和工程中的各個獨立部分。同時經過正常的維保,建築產品應該滿足建築全壽命週期內的經濟運行和更新改造的基本要求。

住宅產品既要考慮住宅在整個壽命週期中與人相關的健康和安全性能,還要滿足使用者年齡變化(如在宅養老)、家庭人口結構變化(居室數量和私密性),以及居家遠程辦公、雲課堂教學和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等現代生產生活要求。因此,在產品正常維保和階段性特殊服務業態支撐下,住宅產品應該能夠滿足居住者生命週期內更多的經濟合理的使用要求,包括更新改造。這也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目前針對住宅類型或性能要求的標準層出不窮,需要出臺住宅產品質量通用標準,避免出現各層級標準、同層級標準指標體系不同、指標數值不一致的問題。

在住宅產品性能指標方面,目前的標準以安全和節能性能指標為主,對健康和可持續方面的指標要求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要求。在住宅產品性能評價方面,我國在綠色性能評價、建築節能進階要求、健康性能評價、住宅性能認定和施工安全監督等方面開展了眾多的工作。但體系之間相互獨立,指標重複或矛盾現象頻見。

由於事業單位、社會社團和企業均在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平行開展相關評價認證工作,造成使用者無法辨識,政府採信也不多的現象。因此,不能以政府法規和各專業技術標準為產品質量背書,政府應在建立統一的產品質量通用標準,鼓勵住宅產品創新方面多做工作。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從標準的閱讀學習中,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安全健康和可持續是住房產品質量的基本性能要求。其中:

安全性能包括國家和行業標準規範中對住宅建築安全相關的強制性條文要求;

健康性能是指在住宅建造、使用、運維和改造過程中消除或降低對各類相關人員可能產生的健康風險的要求;

可持續性能是指在住宅設計及部品製造、住宅建造、運維和改造的全壽命週期中,對綠色、節能、環保和減少排放等方面的要求。

為什麼我國的裝配式建築道路走得較慢?個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建築工業化的路徑不清晰。鋼結構、木結構本身就是先天的裝配式結構體系,其核心問題是適配的圍護結構體系和符合性能要求的內裝體系及其工業化。所以有專家提出應該將現在的“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建築”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裝配式建築’,儘管只是定語的前後關係,但反映出的關鍵是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裝配化不應成為該結構體系下的建築工業化評價的主要指標

因此,呼籲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住宅產品質量條例》的目的是,鼓勵或強制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建議是建設方或工程總承包方)承擔產品質量單一主體責任,通過企業提供的住宅產品性能申明和質量標示,以及政府發佈的產品質量負面清單,實現住宅建造、部品採購、運行維護三位一體的主體責任要求。

要特別強調的是,住宅產品性能申明是政府職能轉移和強化市場責任主體的客觀要求,符合我國住宅供給側改革的現實要求。建造住宅的企業是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應對產品的質量負責,對產品的正常使用和運行維護提出要求,負責或委託第三方開展產品維保服務。

因此,建立產品質量單一責任主體制度是我國邁向現代工業化、應對社會老齡化、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形成我國住宅建築工業體系,才有可能實現像造汽車一樣蓋房子的工業化道路。在這個機制中,政府相關部門對住宅產品質量的監管責任主要表現在產品備案、過程監督和行政處罰三個方面。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通過政府引導社會監督,釐清政府監管責職與市場主體責任的關係,避免以標準規範和前置審查為市場責任主體背書的現象。政府可在安全、健康和可持續方面不斷完善住宅產品質量負面清單管理,促進全社會關注產品質量、關注人的健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促進全社會對於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的重視與健康發展。


04 關於建築工業與建築工業化

一個健康與可持續的住宅建築應該被如何生產出來?

建國初期,大規模的建設需求需要實行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大力發展建築工業。而改革開放初期,同樣面臨大規模建設的需求時,則為了解決當時生產效率、質量、技術方面的問題,催生了標準戶型圖應用、大板建築推廣、商品混凝土技術的發展。

建築工業是與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等工業大類類似的一個門類。建築工業化是建築生產的一種方式,是其主要特徵是建築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而目前國家大力推廣的裝配式建築是一項建造技術。顯然這幾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我們應該向製造業和汽車產業學習什麼?個人認為汽車產業建立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及其部品供應鏈,確保汽車產品的規格齊全、質量可控,而4S店則提供了汽車的保養、維修、召回服務以及產品質量問題及消費需求的回饋路徑。

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就需要重塑我國的建築工業

,形成包括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內裝部品在內的完整建築工業體系,並構建適合我國集合住宅的包括水電熱冷供應在內的住房服務業。


05關於住房服務業

住房具有社會保障屬性和市場商品屬性。要保證住房建設質量、滿足產品交付規則、提升住房運行維護的服務質量,並能應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對住房的依賴和需求,需要像汽車4S店一樣建立我國的住房服務業,目前相關問題包括:

從服務的角度,銷售、租賃、物業、裝修和生活性服務等呈現碎片化、階段化、狹義化;

從產業鏈的角度,住房產業相關環節的責任和信息主體多,有處於“強勢”的政府和建設方,處於“弱勢”的技術供給方、部品生產者和業主,住房供需數據呈現區隔化和非對稱狀態;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

住房通病比比皆是,包括房屋滲漏、衛生間泛味、廚房串味、家居智能擺設化等現象,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和身心健康,住房及住區有可能成為國家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體系的“盲區”。

與住房相關的產業鏈條很長,涉及政策、需求、住房建設、部品供應、房產信息、住房改造和基本服務。其中基本服務包括住區物業服務、住宅維護、智能家居、家裝、在宅養老和金融/醫療/商業/職業教育/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房地產業作為一種服務業態主要涉及住房建設和部品供應,還不能形成完整的服務鏈。

因此,住房服務業是以住房為載體、以居住者為服務對象,在居住者生命週期內實現居住生活全過程服務的產業,是一個橫跨社會保障、製造業、傳統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的現代服務業。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住房服務業的發展方向

基於住房全產業鏈、建築全壽命週期和居住者生命週期的住房服務,將打破傳統的住宅建造、專業營銷和基本物業服務形式,像造汽車工業一樣造房、賣房,接受售後服務,實現住房服務的單一質量責任主體。

住房服務業將以用戶為中心、數據為驅動,主動構建住房技術創新與服務共享交互平臺和生態系統,形成服務於全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性支撐平臺。可為政府、企業和百姓提供政策諮詢、技術服務和數據支持,構成“人•房”生態關係鏈和售後服務鏈。

發展住房服務業,以居住者安全和健康需求為導向,整合現代服務業、打通產業鏈:

• 改變住宅交付方式;

• 培育住房服務市場;

• 支撐住房資產保值增值。


06 結語

我們面臨著新型城鎮化、現代工業化和人口老齡化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基於建築環境載體的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成為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中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健康將被融入國家各個層面的所有政策,從社會的各個層面,人們思考的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仲繼壽:綠色、健康、 建築工業與住房服務業


中國院國家住宅工程中心正在開展“人”+“建築”的全生命週期健康住宅研究。其背景是:

以往的全壽命週期主要是針對建築而言,而健康問題卻不是靜態的,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多代同居家庭結構會再次增多,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具有累積效應,所以要實現提早干預,還要跟得上用戶的年齡變化。

以往的健康研究主要是從疾病預防的角度出發。但健康不僅包含疾病預防,還有延長壽命和促進生理機能等更高層面的要求。因此,我們的“建築及其環境”研究還應向“健康促進”發展,將運動、營養、心理、醫療等研究團隊及其成果納入研究之中。

我國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人們更願意從教育、文化、旅遊、健康等方面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包括政府政策的激勵引導、建築工業的產品層面、面向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層面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層面,綠色發展、健康優先理念及其投入將獲得社會的廣泛共識。

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也會將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的戰線常態化的延伸至社區。

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建築,就是要讓建築產品的生產過程迴歸建築工業,讓面向使用者的物業、更新、運維迴歸住房服務業,讓人民實現安全、健康、可持續的“住房夢”!


關於“築知”

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技術質量中心、人力資源部、建築文化傳播中心等部門聯合發起的視頻教學課程,向員工和社會大眾分享專業知識、技術應用、工作技巧,將在本公眾號及中國院“築知”學習平臺(中國院職工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陸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