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餐饮业的普通劳动者,这样打好五一假期“翻身仗”

对于深受疫情影响的商贸餐饮行业,这个五一假期更显特殊。在我们享受超长假期时,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用更多的汗水和付出、更优质的服务,实现自救、自强!如何打好这场“翻身仗”?我们来看南京商贸餐饮行业几位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

把每片牛肉切好,心里就踏实了

人物:詹文强(95后)

职业:牛满捞厨师长

1996年出生的詹文强十五六岁就出来打拼,从业近10年,肤色黝黑的他有着同龄人中少见的老练和成熟。詹文强目前在学则路地铁站边的牛满捞·贵州黄牛肉馆担任厨师长,这家店原计划在1月初开张,但一直拖到4月上旬才正式营业。3个月的“停摆”,让全店上下都感到压力山大。正因如此,大家格外期待这次五一假期,能把营业额冲一冲。

5月1日上午9点半不到,詹文强已早早来到店里,换上工作服。五一假期期间,每天从上午10点开业到晚上9点多,他都将在岗10小时以上,在后厨带领10人厨师团队,力求每一道菜品都能以最好的品质呈现到餐桌上。“例如我们招牌的鲜切牛肉,每天进货的原料我都会一块块检验质量,每一片肉要切到3到5毫米厚,才能保证口感最佳。作为厨师长,从后厨端出来的每道菜,我都会把关。”

老家安徽滁州的詹文强5年前来到南京,他期待自己的事业能像这座城市的发展一样蒸蒸日上,“店铺位置很好,不愁没人流量。只要我们把每片牛肉切好、把每道菜做好,顾客吃着满意,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好日子就在前面不远了!”

全员策划,年轻团队集思广益

人物:陈诚(90后)

职业:秦淮礼物店店长

Q版“状元郎”、昆曲李香君绢人、“荷花灯”系列书签……5月1日中午12点,夫子庙景区贡院街的秦淮礼物旗舰店里,最招牌的文创产品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进店选购。

该店的线下经营也是由一支年轻的团队负责。“我们30多人绝大部分是90后。”28岁的店长陈诚说。早在假期前,陈诚和他的团队做足了准备——商品展陈的设计、系列促销活动、重新打扫布置……陈诚告诉记者,新五月带给大家新的希望,希望能让一切美好重启。

“前期专门组织一项活动,无论是什么岗位员工,每个人都要为长假的经营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陈诚介绍,打折降价把各类爆款产品以9块9、19块9分等成几档集中展销;和夫子庙景区各主要景点互动,推出“购物、购票联动折扣”……一系列在假期期间实施的策划,最初都来自团队员工的点子。“大家都是同龄人,也都是有想法的年轻人,就是应该团队作战、集思广益!”

守住匠心做好服务

人物:龚乃刚(70后)

职业:信义眼镜店老板

“来啦,都等你好久了!”5月1日下午2点,新街口华侨路的信义眼镜店,老板龚乃刚熟络地和顾客开着玩笑。这是一家15平方米的小店,也是一家开了20多年的老店。无论是前期疫情的影响,还是五一假期的消费热点,龚乃刚都抱有一种“淡定”。龚乃刚的“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小店稳定顾客群约有5000人;二是20多年来不打折扣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从开店到现在,我们制镜一直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把国家标准作为‘最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不满意无条件退货(无理由、无限期)的服务承诺一直坚守了20多年,赢得顾客的信赖与支持。”

龚乃刚告诉记者,店铺主要以学生和白领群体为主。春节停业期间,在顾客微信群里定期组织了用眼卫生的线上课程。而从3月10日复工开业以来到现在,店铺的营业额同比往年并没有下降。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让龚乃刚多付了1个多月的房租。“虽然是一家小店,但我们展现了自己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龚乃刚告诉记者,只要守住一颗匠心做产品、做服务,不断放大优势,就一定能在市场站住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