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首先我要申明,如果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讲,常宽的这张《宽》,我是不推荐的。而为什么爱老师要写一张不推荐音乐的唱片呢?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音乐本身吗?

不讲道理的说法,那就是我乐意,你管不着;而讲道理的说法,那就是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有时候往往比音乐要更为精彩。

比如,你是喜欢爱老师和你聊一夜歌手的八卦呢,还是聊一夜大调、小调、和弦等等的音乐知识呢?

然后进入正题。

常宽的《宽》这张专辑,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香港版和台湾版,香港版本由“华星唱片”发行,而台湾版本则在封底的版权信息上,还多出一个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现代派”。而“现代派”也是“华星唱片”在1992年于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厂牌。这个厂牌最为有名的歌手,就是李玟,李玟的第一张专辑《爱就要趁现在》,就是“现代派”发行的。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不同地区,发行不同的版本,这很正常。但常宽这张专辑的香港版和台湾版,却有两个不同的名字,这要是放到大陆地区的引进版,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在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之间发生,却比较少见了。

香港地区版本,就叫《宽》;而台湾地区版本,则叫《第一天就爱你》。怎么样?你觉得哪个版本的名字更好听。选《宽》的,都是我的好朋友,而选《第一天就爱你》的……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其实这两种命名方式,恰恰也说明两个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

香港虽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唯商业的地区,但实际上他们也有着很国际化、包容性的一面,像《宽》这个近似于同名的命名,听起来不仅简洁,而且会给人一种开阔的联想。尤其不以专辑某首歌曲命名唱片的做法,也会让唱片更有一种概念化的高级感。

至于《第一天就爱你》,则选自专辑中的一首作品。而这个专辑名字,也代表着台湾芭乐的标准审美。反正一听这个名字,就让人知道这是一张温柔的专辑,一张所谓为市场打造的流行专辑。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但是很土耶!

香港版的《宽》,由“华星唱片”发行。这是常宽在香港发行的第三张个人专辑,也是卖得最差的一张。

常宽在香港发行的第一张专辑,是1990年的《重新计划现在》。

1989年,刘卓辉把常宽的很多歌曲,带给了一些香港DJ。其中,一个名叫海琪的DJ,经常会在一档关于原创音乐的节目里,播放常宽的作品。

因为海琪在香港的影响力,也经常会有一些唱片公司高层的听众,会注意她的节目,其中就包括了当时香港“EMI唱片”的老板。

也正是这个契机,让常宽得以和香港“EMI唱片”签约,在那个年代,成为让无数大陆同行羡慕嫉妒恨的海外签约歌手之一。

不过,在常宽签约之前,《重新计划现在》实际上已经录制完成,所以这张专辑最终其实是由常宽本人和刘卓辉主理的“大地唱片”完成制作。而香港“EMI唱片”则负责了海外地区的发行,并同步发行了磁带、CD和黑胶版本。

1992年,常宽发行了自己在香港的第二张专辑《今天的一切》,这张专辑才是由“EMI唱片”真正制作打造的。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常宽最好的一张专辑,是可以在中国大陆摇滚历史上,值得留下姓名的专辑,也是常宽最摇滚的一张专辑。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今天的一切》的制作人,是杨乔兴,他也是香港著名的制作人,在他参与制作的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张,就是张国莹加盟“新艺宝”的首张专辑——《Summer Romance’87》。

1992年,香港“EMI唱片”高层变动,常宽在两年合约到期后,也自动告别了“EMI唱片”。与此同时,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却在进行时当中。

也正是这段姐弟恋,让常宽很快又和另一家香港唱片公司签约,这家香港唱片公司,就是以捧红张国荣、梅艳芳、吕方,以及后来的陈奕迅、杨千嬅为名的“华星唱片”。

而常宽姐弟恋的对象,就是当年撮合他与“EMI唱片”结缘的唱片骑师海琪——陈海琪。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陈海琪不仅是一个著名的DJ,而且其影响力还渗透到圈中人脉和作品层面。一方面,她和陈百强、张学友、张国荣、梅艳芳等艺人,都保持着很好的私交关系,此后还曾经在王菲、谢霆锋、陈奕迅等歌手的事业起步阶段,都给予过相应的帮助。

另一方面,陈海琪也是香港乐坛著名的词人。个人非常喜欢的陈百强单曲《梦里人》,就是陈海琪填词的。除此之外,像李克勤的《制造渺茫》、周慧敏的《一点情狂》等等,也是陈海琪的填词作品。

也正是因为陈海琪将闺蜜梅艳芳引荐给了常宽,让当时的梅艳芳,很希望常宽也能加盟“华星唱片”。因为梅艳芳的大力推荐,“华星唱片”的总经理开始与常宽接触,并最终决定与之签约,还提供了一份据说是当时史上价值最高的大陆歌手唱片合约。

此时“华星唱片”的总经理,叫陈欣健。

陈欣健是八十年代香港著名的影星,曾经参演过《霹雳大喇叭》、《夺宝计上计》、《双龙出海》等多部经典港片。在那个大陆影迷通过需要通过录像带了解香港电影的时代里,陈欣健肯定是一张熟脸。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1992年,陈欣健入主“华星唱片”,也准备大展鸿图,从他和原创属性的歌手常宽签约,也说明他的音乐格局和野心。

而事实上,陈欣健的音乐格局,也是来自于他的经历。陈欣健在香港影坛有一个有名的身份,就是前警员。因为在转行影视行业之前,他曾经是香港皇家警察的一员。

但在成为香港皇家警察之前,陈欣健同样也“夹Band”过。陈欣健组建的乐队叫The Astro-Notes,原名The Astro-Nauts。

乐队成立于1961年,成员包括主唱兼贝司手的陈欣健,以及主音吉他手Eddy Suen,吉他手Sam Poon,鼓手Henrique Souza,以及另一位贝司手Joseph Wong。乐队因为经常在华园、碧瑶夜总会茶舞时段演出,以及稍后夏蕙夜总会做暑假工,从而被“钻石唱片”发掘,并成为签约乐队。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The Astro-Notes乐队只过一张EP专辑《My Baby Treated Me Cruel》,而他们也于1966年解散。

再回到常宽,和他的这张专辑。

“华星唱片”当时给常宽的,不仅是一份好合约,还有许多好资源。在同期大陆的摇滚歌手,普遍还在土法炼钢的时候,《宽》这张专辑却已经和国际一流音乐人合作上了。

这张专辑最大牌的音乐人,叫Tommy Mandel,来自加拿大,他也是著名流行摇滚歌手Bryan Adams团队的重要成员。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当然,不仅仅只是Tommy Mandel一个乐手。《宽》专辑里的国际化合作,也包括了从乐器演奏到录音制作的整个海外团队参与,就连录音也是在纽约完成的。

海外团队总共合作了四首作品,包括《Oh!Baby》、《他们说我不好》、《说来说去》和《给我一点爱》四首作品。

客观的说,国际团队的编曲和制作,真的没有体现出为专辑整体拔高的水准。《Oh!Baby》主要是靠和声来做出音乐的层次,《他们说我不好》除了滑棒吉他,也没留给人太深的印象。

《说来说去》的摇滚,虽然演奏和录音的层次都很好,但也充满了一种职业腔。而《给我一点爱》这首歌曲,还不如“面孔”乐队的原作,来得简单直接,听起来很躁但却更贴合作品那种“强迫”求爱感。

不过,这首歌曲的五名和声歌手中,倒是有两位,以组合的方式,也在“华星唱片”旗下推出了专辑。这两位歌手,分别叫张崇基、张崇德。

专辑的其它五首作品,由香港团队执行制作,制作人是江港生。

江港生也是香港夹Band大潮中的一员,他曾经是Outlet乐队的贝司手。这支乐队的乐手,还包括鼓手Johnny Boy Abraham和吉他手Eugene Pao。后者也是后来香港数一数二的爵士吉他手,他的中文名字,叫包以正。

除了常宽的这张《宽》之外,江港生在这一年,还参与了另一位签约“华星唱片”的大陆歌手的专辑。这位歌手,就是毛阿敏,那张专辑叫《MAO A MIN》。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而江港生还干过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那就是通过几个吉他和弦,让陈奕迅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首创作。

那首歌曲,就是《时代曲》。

《羞涩的花》和《第一天就爱你》两首歌曲的乐队,包括了“蓝战士”的两名成员,吉他手苏德华,以及著名的贝司手:“西门庆”——单立文。

其他两位成员则是键盘手丁志光和陈伟强。丁志光是当时香港一线的乐手,张国荣最为经典的1989年“告别歌坛演唱会”的现场乐队中,丁志光就是键盘手,而其中的一名吉他手,则是苏德华。

陈伟强后来被黎明称为“鼓王伟”,作为鼓手,曾经长期担任黎明演出团队的乐队领班,也是一个很少的例子。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其它三首作品中,制作人江港生还在《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和《爱你的所有》两首作品里,干起了贝司的老本行。

而说到《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也是这张专辑知名度最高的一首歌曲。当然,这首歌曲知名度之所以高,其实和常宽无关,因为这首歌曲是陈琳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很多歌迷,包括音乐圈的人,都不知道常宽还唱过这首歌。

但恰恰是这首歌曲,成为常宽这张专辑最有历史价值的一点。

因为常宽版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和陈琳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既是同一首歌,又不是同一首歌。

陈琳版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作词是洛兵、丁原,作曲是周笛、丁原,这也是大家熟悉的版本,包括罗琦等等版本,用的都是这个版本。

但常宽版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署名却是词曲丁原。也是因为常宽得到了这首歌曲的原始授权,才让我们听到这首经典名作,最初没有被修改前的样子。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丁原的原作,至少从常宽演绎的版本来看,更有那种民谣轻快、随性的范儿,大量的节奏切分,听起来虽然“一顿一顿”的,但却有种很混不吝的感觉。

而洛兵和周笛的词曲修改,则让整首作品在旋律上更流畅,在歌词上也更接近当时台湾流行歌曲的文本。尤其是周笛的旋律,在经过很多转折的修改后,确实在音乐张力上,也显得更强了。

换一种更简单的说法,丁原的原作侧重于收,是自己唱给自己听的。而周笛修改后的作品,则在收放上保持平衡,是唱给更多人听的。

所以,就红了呗!

2020年4月25日,著名摄影师和唱片封面设计师,宋晓辉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丁原走了。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决定写常宽这张专辑的一个契机。

而丁原在这张专辑里,还与常宽合作了《只要自己觉得无悔》、《爱你的所有》两首歌,他负责的都是歌词部分。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因为和常宽的这种音乐伙伴关系,再加上对《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这首歌曲原始版本的单独授权,所以也要着重申明一下,常宽版本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绝对不是翻唱。他,也是原唱。

不过,专辑里的另一首歌《给我一点爱》,则无疑就是翻唱了。这首歌曲的原作和原唱,都是“面孔”乐队,最早收录在1992年的《中国火壹》合辑里。当时“面孔”乐队的主唱,还不是陈辉,而是侯歆。

其实,从这首歌曲的处理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张专辑的问题。明明是一首摇滚歌曲,但常宽的处理,却是拖泥带水、优柔寡断,还有一些不必要的修饰音,甚至是杂音。

而且所谓国际化的团队,其实也没理解这首作品的原意,所以只能用经验和技术,完成一种合格的行货。更为要命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常宽在副歌第一句,还特意改了旋律,但用的却是近似于下行和声的方式,导致作品的气场立刻就弱了下来。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这首歌曲的某些失败原因,恰恰也是这张专辑最后的失败之处。想要贴合市场需要,无奈作品的旋律一般,演唱上也是缺乏特点,尤其是那种卡在柔和与摇滚之间摇摆的半调子,也让常宽在《今天的一切》里的那种吉他摇滚特色,也被完全磨灭了。

既不流行,也不摇滚,还没有个性,也让这张专辑成了常宽在香港发行的三张专辑里,销量最差的一张。

与此同时,这也是常宽在香港发行的最后一张专辑,以及迄今为止,常宽最后的完整专辑。因为2002年在“摩登天空”M2厂牌发行的《这一年过去了》,只是一张新歌加精选专辑。

随着常宽在音乐上的香港之旅的完结,他和陈海琪的恋情,也因为京港两地的分隔而划上句号,历时七年。

听常宽的《宽》,纪念梅艳芳和丁原两位故人

作为这段感情的见证,反倒是留给了李国祥。在李国祥1992年发行的专辑《摘星的晚上》中,有一首名叫《只因留着你》的歌曲……

这首歌曲的作曲,是常宽,填词,是陈海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