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


——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姜昆主席:
近日看到了一則關於您為揚州評話鼻祖柳敬亭的《柳公祠記》一文,並鐫刻在60噸的巨石上,留在了泰州柳園。這是您對柳敬亭大師的肯定和尊重,也是發揚光大揚州評話的有力推動,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們細讀您的《柳公祠記》後,有兩點感覺和您商確一下:

第一點、您用《柳公祠記》這樣的題目是不恰當的。祠,即祠堂。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柳敬亭本姓曹,您用柳公祠這一說,是不妥當的。您對柳敬亭很尊重不錯,應該改為《柳公記》或《柳園記》更為準確一些。


第二點、 在《柳公祠記》中,您根據泰州人夏荃《退庵筆記》卷《柳敬亭》條說,“柳敬亭,邑(泰州)之打魚灣人。出南門數十步即打魚地,欲訪柳老故居不可得。”就在您的《柳記》上寫下了“明末藝人柳敬亭,生於(泰州城南)打漁灣畔。”這顯然是錯誤的。其事實上是這樣的:


一、一九二七年六月三日出版的《小說世界》第十五卷廿三期二二九號《文壇秘錄》根據南通錢嘯秋談,“敬亭為宋曹彬後,自彬至九世孫珏,均世居真定府靈壽縣,南渡後始卜居於常熟之釜山。如是至第十二世堯卿因避元亂,乃遷居通州(在今江蘇蘇北)的餘西場。名永昌,字葵宇。曾一度遷泰,故世誤為泰人。”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由此看來,許多人誤傳柳敬亭為泰州人,您又根據誤傳而將柳公寫為泰州人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是很明顯的以訛傳訛,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一代宗師柳敬亭一種極不嚴肅的態度。再說,在上面的表述中,您顯然沒有看到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欲訪柳老故居不可得”因為打漁灣那裡不是柳敬亭故居,再怎麼訪也是不可能訪得到的啊!
二、也許您根據劉寧(泰州人)主編的《柳敬亭研究》一書上,眾多名士(張岱、錢謙益、吳偉業、黃宗羲等)在研究柳敬亭藝術成就和相關描述柳敬亭說書詩詞中得出柳為“泰州生”,這裡說的泰州生,是泰州書生或後生之尊稱。《柳敬亭研究》這本集子,是您題的書名。研究柳敬亭,大多是藝術方面的理論研究,而陳汝衡、楊廷福在這個集子裡,第三輯151頁第二段關於柳敬亭本姓曹的說法比較客觀(同時該頁下面還有長長的註釋。)您肯定也是看到的。因此,您在《柳公祠記》中隨意地將柳敬亭出生地定為泰州,這對於南通人來說是有失公允的。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三、南通狼山可以作證。南通狼山是全國八小名山之一。多年來香客雲集,南通狼山成為長三角一帶遊客一大理想的旅遊勝地。眾多遊客也許不會忘記,曾經在狼山入口有南通名人譜成列於此,這些名人譜裡就有柳敬亭,來來往往多少人都看到了柳敬亭是通州餘西場人。而您在《柳公祠記》裡一下子肯定了柳敬亭出生在泰州打漁灣一說,讓南通人感到莫名其妙,讓眾多曾經到過狼山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從這個意義上說,姜昆主席您不能混淆視聽!


四、南通柳家巷可以作證。南通有條老巷子叫寺街,這是南通幾百年來歷史文化的見證。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等名家都出生這裡,寺街裡有一個巷子就是柳家巷,柳家巷就是當年柳敬亭晚年說書的地方,八十多歲的柳敬亭曾經寫過“吾曾淚眼望餘西,柳家巷口夕陽底”的詩句,他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因為史料記載: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便逃亡至泰州叔叔家。所以,這是柳敬亭自從十五歲離家,一直到八十多歲在柳家巷而不能回老家餘西的嘆息。


否則,他“淚眼望餘西”是沒有必要的!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柳敬亭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評書藝術家,其評書藝術有多位名人作出了許多研究,姜主席對柳敬亭也是推崇備至,但您寫的《柳公祠記》鐫刻在巨石上,這是彪炳千秋的事,您這樣肯定柳敬亭出生泰州是不能讓南通餘西古鎮曹氏後人所接受的,故我們南通餘西古鎮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們給您寫信,要求您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南通市餘西古鎮文化研究會
二0二0年四月三十日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附:柳公祠記

昔泰州城南,有打漁灣,河水清澈,遠通長江。明末藝人柳敬亭,生於打漁灣畔。自幼聰慧,志存高遠。聽說書於街肆,慕俠義於傳奇。長而藝成,揚名江浙,蜚聲遐邇。王侯將相,士農工商,以一睹其技為快。當時名家,後來文豪,紛紛描其神態,記其軼事。筆墨舞飛,華章交織。讚譽之盛,古代藝人,無出柳公之右。又柳公深明大義,拂袖絕交閹黨,傳為梨園美談。南明風雨飄搖之際,柳公勇入明將左良玉營中說書。仰說書,笑談故國史實;仗辯言,深得左帥激賞。憂國憂民,勵將勵士,化入古史評說之中。且以說書人身份,贊劃幕僚事務,竟成帷幄要員。行俠仗義救人,出使朝廷斡旋,軍中稱呼為柳將軍。而後柳公笑辭官職,迴歸江湖。入清之後,柳公巧使藉口,留髮不剃,潔身保存漢明衣冠;說書評贊英雄野史,交友詠歎歷代興亡,愛國之心永存。遺作《柳下說書》,更有《道箴》傳世,堪稱書壇圭臬。柳公為藝,南傳江浙閩鄂,北達京師內外;一代宗師,史有定評。

公元二十世紀末,泰州市人民政府彰顯柳公藝德,於柳公舊居故址,興建柳敬亭公園,與梅蘭芳紀念館毗鄰,梅柳並列,佳話新傳。二零一零年,泰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曲藝家協會聯袂共建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二零一六年建成開館。又於柳園景區西部,打漁灣南岸,東望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之處,同步建成柳公祠。前後二進,古民居造型。祠屋雖小而合柳公舊居之狀,以供後人景仰祭祀。書聖香煙不絕,曲藝代代相承,豈僅繼承柳公之藝術,更得弘揚柳公之品節也。

丙申中秋敬撰於京城樂道齋

姜昆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網站文章截圖1

關於柳敬亭出生地的史實探討——致姜昆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網站文章截圖2




編外話:)

85歲的柳敬亭為什麼要淚眼望餘西?

泰州人說的柳敬亭有家族宗譜嗎?

說是泰州人,關聯的史料呢?要拿出鐵證我們看看,哪怕是一星半點兒的,,,

是不是要柳敬亭的後裔或者說曹氏後裔一起去比對驗證D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