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說到龍蟠虎踞,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南京城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相傳這是三國時諸葛亮對南京形勢的高度讚賞,拉開了六朝建都的序幕。“石頭虎踞”的意思是石頭山像老虎一樣雄踞。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那麼石頭山到底在哪裡呢?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石頭城的由來

這就要說到咱們南京城的另一個別稱了。南京城又被稱作“石頭城”,據清《同治上江兩縣誌》記載:“自江北而來,山皆無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


1935年出版的《寧鎮山脈地質》一書中說到,南京城西從挹江門向南,沿城一帶的低山,都屬於下蜀系紅黃色粘土區域,看不到下面的石頭。直到草場門附近,紅黃色粘土層漸薄,才可以看見有紅色砂岩及礫岩出露。


石頭山上的石頭之所以會引人注目,就是因為那是一種赭紅色的礫岩。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石頭山是指“清涼山及其餘脈”

有人可能要說,“石頭山”不就是“石頭城遺址公園”嘛!這話說對了一半。因為在古人的語境中,石頭山其實指的是清涼山及其餘脈,範圍非常廣闊。


《同治上江兩縣誌》卷三介紹“石頭山”,東及烏龍潭和顏魯公祠;北及古林庵(今古林公園)、歸雲草堂(今稱歸雲堂);南及十里外的查浦,地近橫塘,在今秦淮河南。而這一範圍,與當代的鼓樓區轄地大體吻合。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六朝軍事重鎮

南京城從一開始,就是一座沿江發展的城市。從先秦到六朝時期的長江水道,要比現在的水道偏東,今天的外秦淮河就是當年長江水道的一部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江西移”。


所以過去長江水能夠直接拍打到石頭山麓,到唐代還能看見“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景象。所以在六朝時期,石頭山下的石頭津能發展成為重要的沿江口岸,停泊成千上萬的船舶,石頭山上的石頭城也變成了軍事重地,在歷史上有“扼江控淮”、“天生城壁”之譽。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長江天塹被江南王朝倚為屏障,凡江邊有警,必先據石頭城以為捍禦,石頭城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同時,石頭城又是建康都城與外界聯繫的生命通道,失去了石頭城,臺城(六朝時王宮)就變成了進退失據的孤城。所以六朝時期幾次著名的戰役,都以石頭城的得失決定勝負。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一片降幡出石頭

正所謂富不過三代,孫皓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孫皓(242年—284年),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孫皓此人性格暴躁,驕傲自滿,嗜好殺戮,不得人心。天紀三年(279年)十月,晉軍兵分六路,大舉南侵。東吳國內一片驚慌,孫皓卻不以為意,天天召集朝中大臣宴飲作樂,每個人都要喝得酩酊大醉。


次年三月,晉龍驤將軍王浚率領八萬水軍攻到建業。孫皓一看打不過,又不想死,於是決定投降。他給王浚送了降書,解衣露體,用草繩把雙手捆綁在背後,口中銜著玉璧,手裡牽著一隻羊,領著太子、王子、大臣走出石頭城投降。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說的就是這件事。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蘇峻挾帝守石頭

晉明帝死後,只有四歲的晉成帝司馬衍繼位,由王導、庾亮、溫嶠等人為輔政大臣。當時的邵陵公蘇峻想叛亂,一路打進建康城,挾持了小皇帝司馬衍,因為臺城軍事力量不強,所以他們退兵來到石頭城。石頭城壁壘森嚴,糧倉中庫存充足,易守難攻。


溫嶠、庾亮等人使出了一招圍魏救趙,將蘇峻調出石頭城,再加上蘇峻太狂妄,竟然自己衝鋒陷陣,結果被義軍的長矛刺中跌下馬身亡。蘇峻雖然死了,他的弟弟蘇逸還挾持司馬衍堅守著石頭城。這場戰役一直持續了一年多,溫嶠等人才想盡辦法將小皇帝救出,平息叛亂。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石頭山何時改名清涼山?

石頭山這種實話實說的命名,顯示出了南京人的淳樸。自從東吳在石頭山上建城,城隨山名,就叫石頭城。到了南唐時期,石頭山上建了石頭清涼禪寺。北宋時從幕府山遷來清涼廣惠寺,山名又因寺而變,被叫成了清涼山

南京為什麼又叫“石頭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