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基建 迎接新发展

本文发表于《企业管理》第五期。

拥抱新基建 迎接新发展

严格说来,新基建并非一个新词。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所谓的新基建。一年多来,新基建一直都在各方关注下相对低调地持续推进,并且在2019年的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只是在2020年3月,首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才将新基建推向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高度。而此后的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关键举措的表态,无疑是为新基建热度的持续提升又添了一把火。

1、新基建带来新机会

新型基础设施是为信息数字化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这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也更加侧重于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站在风口上的新基建,不仅仅是作为应对当前疫情的应急之策,更是对既有政策的延续,其根本目的就是补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进而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中央高度重视与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新型基础设施将迎来加快建设的新阶段,从而给新基建及相关领域企业带来发展新机会。新基建的新机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新基建领域将迎来投资新高潮

中央重视、政策鼓励、资本热捧,是推动新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三大引擎。2020年,新基建无疑是投资领域的热点所在,也将是投资的重点所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中,无论是5G,还是特高压,或者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投资规模或都将超过千亿元以上。5G基建领域,中国移动计划在2020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5G相关支出;中国铁塔预计在2020年投入170亿元用于5G建设。特高压领域,国家电网为2020年安排了总额为1128亿元的投资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领域,2020年全年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预计投资可能不会少于2019年的6000亿元。不少机构对2020年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进行了预测,尽管各机构预测值有较大差异,但无疑都对新基建投资增长持乐观态度。中信建投预计,2020年新基建投资总规模有望达到9120亿元,可以拉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国金证券预计,2020年新基建中的轨道交通、5G和数据中心投资规模分别为5000亿元、3000亿元和1000亿元;特高压、人工智能的投资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50亿元;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的投资规模也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受投资热情高涨推动,近期不断有上市公司推出加码新基建投资的计划,2020年全年实际投资极有可能超出新基建企业年初预计目标与机构预估水平。随着大量新增投资的加快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加速,设施水平将迎来根本性的提升,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将得到全面夯实。

(2)新基建上下游领域将迎来联动发展新机会

新基建显然不会独立发展,其必然会对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的发展产生联动影响,从而为上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创造联动发展的新机会。一方面,新基建会通过新型基础设施本身的建设发展,拉动上游材料、零部件与产成品、软件等供应商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下游用户企业提供更高水平、更为完善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下游用户企业的发展。国家电网在特高压领域的建设投入,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无疑也给特高压核心设备如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并联电抗器、主变压器、GIS组合电气等生产商,以及原材料、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供应企业,提供了共同发展的大机会。充电桩严重短缺导致的充电难,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短板之一;随着充电桩数量的持续增加与布局的不断完善,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工业互联网的加快发展,一方面将拉动为其提供硬件支持的传感器、通信模组、通讯设备企业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推动下游应用场景,如新型工业设备制造与工业APP的发展。

(3)所有产业都将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新环境

在消费转换与消费升级的倒逼下,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但事实上对不少企业来说,转型升级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对这些企业来说,已经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或将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利好与新基建直接相关的少数产业链。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将有助于营商环境的整体改善,让所有企业在发展中都能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所有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新基建,无疑为所有产业的企业成功转型升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日益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所有企业将可以在更广泛范围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在加快创新步伐的同时,降低创新成本,以低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借助新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生产工艺与流程,提升产出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

(4)培育新产业拓宽发展新空间

新基建的发展,不仅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人才、新商业模式,也会催生一批新产业。5G技术的发展,以及5G设施的建设,带动了云游戏、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全息会议服务等大量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中心的加快建设,是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产业诞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更是大数据清洗、挖掘、交易、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工智能技术与设施的发展,催生了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客服、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这些新产业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已经在近年的稳增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未来随着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能持续催生更多新产业,为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拓展更多新空间。

2、企业如何拥抱新基建

新基建孕育了新机会。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既是企业短期战胜疫情实现恢复增长的需要,也是企业中长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不过机会并不会主动被企业所驾驭。尽管新基建给企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新机会,但也只有那些抢先精准识别有效机会并积极主动加以利用的企业,才能更高效地将潜在发展机会转变为企业经营收益的现实。企业只有主动拥抱新基建,包括直接参与新基建,或是借力新基建,才能迎来未来更好新发展。

(1)加快转变发展理念

把握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新机会,企业需要树立发展新理念。那些曾经创造了四十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辉煌业绩的传统发展理念,已经不一定能适应新时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要素驱动,还是规模优先,都不足以实现新基建效用的最大化。新基建本身天然地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根本路径无疑也在于创新。企业应当树立技术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创新作为根本手段来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新机会。事实上,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新时期对经济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基建更加突出对协同发展的要求,个人英雄主义的发展理念,已经不适应生长于新型基础设施之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远程连通的便利性,彻底突破物理边界约束,努力打造边界模糊甚至是无边界的企业,致力于构建产业生态圈,与其他企业共同生存与发展。

(2)妥善应对发展挑战

新基建既带来了新机会,也提出了新挑战。不仅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企业要妥善应对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其他企业在把握与利用新基建提供的发展新机会之时,也要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总之,新基建机会的利用,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应对,必将给企业持续发展埋下潜在隐患。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安全性的挑战。由于我国在新基建的部分软硬件上存在短板,不得不使用一些进口软硬件,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供应方的技术压制风险,后期的运营维护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特殊时期,这一风险将显得更为突出。在新型基础设施的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方面的挑战;比如信息安全的挑战、网络攻击的挑战。新基建的参与企业,以及生产运营中积极应用新型基础设施的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可能遭遇的风险与挑战。

即使是对那些借助新基建所提供发展机会来开展运营的其他相关领域企业来说,也需要提前对可能遭遇的挑战做出预判。比如新基建的上游供应商,它们的发展显然与新基建的推进紧密相关。作为供应商,它们在利用新基建机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既需要妥善处理好需求短期内快速增长对产能扩张所提出的挑战,也需要积极应对供应短缺导致国际供应商大量进入所带来的挑战。

(3)积极布局企业机会点

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很多,但对具体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真正对企业有意义的,是那些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所以,对具体企业来说,要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必须要做好两方面的功课:一是准确梳理出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二是积极主动地在有价值的机会点进行投资布局。

梳理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这个机会要有足够大的盈利空间,能够为企业创造满意的利润;其次,这一机会必须要能与企业的现有条件相匹配,也就是说企业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利用这一机会。看起无论有多好的机会,如果企业不具备利用机会的基本条件,这一机会对企业而言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既具有令人满意的盈利空间,又能与企业实际能力相匹配的机会,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机会。

一旦确定了企业机会点,就应当快速做出投资决策,立即着手进行投资布局。机会稍纵即逝,犹豫不决,必然错失最佳发展时机。果敢果断,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企业家应该嗅觉敏锐,行事果断,执行有力,能够第一时间将机会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企业财务绩效。而在布局的方式选择上,则需要综合机会类型、企业资源与市场态势进行考量;既可以是投资新设,也可以是并购重组,或者是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以转型转产。

(4)要有全局性的发展规划

与短期盈利相比,企业所追求的,更应该是长远的持续发展,是长期的整体的利润最大化。所以,对企业来说,虽然从形式上看,我们所说的是要把握与利用好当前新基建所带来的新机会,但在实质上真正所要实现的,始终都是企业的持续发展。把握与利用新基建的新机会只是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通过对新机会的利用,来增强企业发展动能,更加好促进企业发展。

对企业来说,必须有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利用好新基建所创造的某一个发展机会。新基建提供的新机会,严格说来,只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对机会的利用,为企业持续发展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原有的业务也不至于都放弃,并且未来也不至于就不再发展其它新业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于全局性的长远性发展规划。至少,企业在决定利用新基建所提供的新机会时,需要统筹安排好新业务与旧业务之间的关系,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配置好企业资源;既不能为了优先发展新业务而严重损害尚有较大价值旧业务的发展,也不能为了维持旧业务的经营而拖累新业务发展速度导致丧失新业务抢占市场的绝佳机会。最为理想的结果,应该是新业务与旧业务的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5)要夯实创新基础

创新是新基建的根本特征之一,对新基建机会的利用,显然也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对参与新基建建设的企业来说,建设模式、运营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为新基建提供软硬件的上游供应商以及新基建下游应用场景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则是其抓住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所有企业来说,同样也很重要。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因此,有效夯实创新基础,是企业充分利用新基建机会的重要保障。

夯实创新基础,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的付出。一是要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并建立能够充分激发创新人才创造力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创新;三是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合作研发团队等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四是加强创新管理,做好创新谋划与储备;五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进行商业化应用。为此,企业家们需要充分弘扬其创新精神,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制定并执行创新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落实创新激励措施,确保在企业内部打造一个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3、拥抱新基建要注意的问题

新基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企业应及时捕捉并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发展机会。显然,对企业来说,关键任务就是抢先识别机会,并主动创造有利条件以利用好发展机会,使发展机会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但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防范企业在拥抱新基建、迎接新发展时可能引发的新问题。

(1)不能盲目脱离主业

多元化似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成长起来以后的必然选择。大量文献对企业多元化绩效进行了研究,总体上都支持关于多元化促进了企业成长的认知;不少企业多元化扩张的成功案例,也强化了更多企业在成长中选择多元化道路的动机。面对新基建所创造发展机会的诱惑,或将又迎来新一轮的跨界投资热潮;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将成为众多原本并不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新的投资触角。

无论是对计划将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纳入新增投资范畴的大企业来说,还是对准备全面转向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的小微企业来说,都需要慎重决策,不要盲目放弃或脱离现有主业。长期以来,企业的资源都是在围绕主业进行配置,企业的优势也更多集中体现在主业领域;除非现有主业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否则它将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在。弃多年倾尽心血的主业于不顾,而孤注一掷大举杀入陌生的新领域,也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更合适的策略是,基于当前的主业优势与资源,选择发展能最大程度借力当前主业优势与资源的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业务,这样二者之间将能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那些准备放弃现有业务全面转向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的小微企业,更应该慎重决策;除非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确实能够与拟进入的新基建及相关领域业务有效匹配,并有足够的把握能在转产后快速形成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2)不能撒胡椒面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这是投资领域众所周知的格言;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不少企业进行产业布局所遵循的至理名言。归根究底,这都是为了分散风险,避免一损俱损。作为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其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以分散风险为理由,而采取将投资极度分散化的举措,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且不要说将每一个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会大幅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即使篮子不需要花费成本,如此的做法至少表明你缺乏判断能力,更谈不上具有战略远见。

新基建也罢,新基建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也好,确实会给企业带来发展新机会,但不可否认,这些发展新机会多少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完全确定的机会。但这显然并不是企业见啥投啥,四处撒胡椒面的理由。撒胡椒面虽然分散了投资风险,但与此同时也分散了企业资源。相反,如果企业可以聚焦少数业务领域进行投入,也许可以集中力量快速把握新基建所带来的机会,将新业务做大做强,从而在早期就从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如前文所说的,企业应当对新基建创造的新机会进行梳理,从中寻找确定对企业真正具有投资发展价值的机会,绝对不是去试图将所有新机会都抓在自己手中不放弃。只有那些具有长期发展前景,能够与企业现有能力与资源相匹配,并可以创造合理利润的发展机会,才是企业需要去利用的机会。也许即使是这样,企业还是面临着较多的机会选择,依旧有不少的业务领域值得企业去投资。此时,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优中选优。

(3)不能重演低水平重复投资

低水平重复投资,是我国投资领域重复爆发的痼疾,几乎是覆盖了所有领域。我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可能也是全球重复投资覆盖面最宽的国家。原来只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后来很快就漫延到了战略新兴产业。任何一个产业,即便初始的时候投资者寥寥无几,但只要是让人看到了赚钱的希望,很快就会引发一窝蜂的争相进入,很快就会从投资不足转向产能过剩;而且后来的新进入者,往往并不会在技术水平上与先进入者有明显的提升,都只是在同样的低技术水平上进行简单的重复投资。

在新基建及相关领域的投资,必须要汲取先前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经验教训,尽力避免历史的再次重演。这可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遏制新基建新机会上的低水平重复投资。首先,政府应着手建立投资预警机制,充分公开投资信息,让投资者在投前对行业基本态势有全面了解,避免投资者盲目决策。其次,投资者自身要做好投资研判,特别是企业,要加强投资决策管理,避免低水平进入投资过剩领域。再次,要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不过问题的关键显然还是在于企业。企业应当自觉做好投资约束,不要去参与低水平竞争,而是转向于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或是拓宽决策视野,尽量回避竞争红海,努力寻找更具前景的发展机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