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熟了!來品雲南開遠的“梅”好時光

眼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樂白道街道新寨村委會的楊梅早熟品種“特早梅”,已全面成熟上市。在牛街村楊梅種植基地,深紅色的楊梅綴滿枝頭,就像一顆顆紅瑪瑙,令人垂涎欲滴。

楊梅熟了!來品雲南開遠的“梅”好時光

開遠楊梅熟了

在種植楊梅之前,牛街村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由於收益低,農戶很難實現增收致富。為打破這一增收瓶頸,新寨村委會所轄的牛街、乾塘、丫勒、六甸4個村的村幹部外出考察後,於2017年5月成立了樂新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戶將村後山的坡地改為臺地,發展楊梅產業,種植特早梅。

楊梅熟了!來品雲南開遠的“梅”好時光

開遠楊梅熟了

牛街村村民小組長李建平介紹,特早梅主要發往江浙、福建等地,雖然江浙一帶也種植楊梅,但成熟時間大概在6月份,而牛街村種植的特早梅提前了近兩個月上市,彌補了市場空缺。同時,由於基地所在位置海拔接近1200米,光照強烈,又比省內其他地方的同品種楊梅提早15至20天上市,更是搶佔了市場先機。

牛街村村民趙華是第一批種楊梅的農戶,他家種植了5畝楊梅,僅種植楊梅的收入就接近9萬元。據悉,特早楊梅由於成熟早、汁多鮮美,每公斤賣到50元仍供不應求,成為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梅”好產業。

楊梅熟了!來品雲南開遠的“梅”好時光

開遠楊梅熟了

合作社不僅將產業引進來,還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併為農戶聯繫外商,保價收購楊梅,與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降低農戶的種植風險。同時,合作社還多渠道籌措資金,修通了進入楊梅基地的水泥路、新建4個100立方米的大水池,並鋪設了1.5公里的水管管網,從用水到運輸,徹底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

目前,合作社已種植特早梅1600畝,帶動農戶58戶。今年掛果的980畝,預計產量20噸,帶動農戶增收近1000萬元。

開遠市融媒體中心供稿、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