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知錄8--------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開篇,就說“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一說活也應該可以用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上。

宋徽宗趙佶,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並親自主管畫院,當院長。他改變以前徵召制和推薦制的錄取方式。實行以科舉考試選拔畫師人才的方法。

考試時,摘取古人詩句為題,令考生作畫,用以測試學生對於詩畫結合、詩情畫意的理解能力。要求作畫者能夠先讀懂直至深悟詩句的境界然後再把它化為可視的畫面。所以創作出了許多富有創新的佳作。

如考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的考題,可能許多人都是畫一個空船,或者船頭立著一隻水鳥以表示船上無人。但取得第一名的,卻畫了一個舟子在船尾酣然睡去,身邊放置一根笛子,說明並非無人,只是“無人渡”而已。這樣,就更加切題而且意境深遠。

又如“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有的在山腰間畫座古廟,有的把古廟畫在叢林深處。廟有的畫得完整,有的只畫出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殘牆斷壁。奪得第一名的畫作根本就沒有畫廟,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和尚挑水,說明山中有廟;和尚年邁,還得自己來挑水,說明那是座破敗的古廟。廟在深山中,而畫面上看不見,這就把“藏”字表現出來了

還有就是《國家寶藏》第一季中提到過的王希孟的“踏花歸去馬蹄香”。當時考題一出,整個考場上考生們幾乎都在畫馬畫花,達官顯貴、文人仕女,他們都穿梭於花叢之中,而王希孟的畫作卻是:幾隻小小的蝴蝶在追逐著馬蹄。看來作者的巧妙之處就是馬踏上了花後竟然引來了蝴蝶,畫面上既表現了“踏花歸去”,又表達了“馬蹄香”。

正如《螢窗叢談》所說的:“夫以畫學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為上。”所謂“超拔”,就是創意新穎,不蹈襲前人,觀察能力、思想感情、技巧修養都需有過人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