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遊洛陽白馬寺

去年十一假期,兒子租的房車帶我們老兩口自駕遊,昨晚來到了洛陽老城,把房車停在停車場,我們逛了很有名的“十字街”大紅燈籠下兩邊都是賣小吃的攤子,品嚐了烤豬蹄,烤串,豌豆糕還有康熙皇帝微服南巡賜的“不翻湯和用綠豆做的不翻薄餅”。

房車裡我們三個每人一張雙人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清晨起來洗漱後又去吃了點粥、小籠包,計劃是去世界聞名的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

白馬寺是世界著名伽藍。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亦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白馬寺的正門門口左右側各有一匹石雕白馬,寺院裡面自南向北依次為牌坊、山門、五重大殿四個大院,即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及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東西兩廂左右對稱,有鐘鼓樓、門堂、雲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寺院大小建築共百餘間,殿堂之間都有一個碩大的香爐,一共5個香爐,我們買了15包香,面對著殿堂逐一虔誠燒香空氣當中,煙香繚繞,檀木香味沁人心脾!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接引殿前有一個巨大的鐵製仙桃,人稱長壽桃。說這是1000多年前宋代的一件靈物,摸一摸就能平安富貴、健康長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殿堂裡面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各種佛像,不僅有形象生動有趣“歡喜佛”彌勒佛,還有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我們對著巍峨高大的如來佛虔誠的跪拜了三叩首,殿內殿外,隨處可以見的佛僧,他們面容清幽脫俗;絡繹不絕的燒香拜佛的遊客,說著各國的語言;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白馬寺不但使我瞭解了中國宗教燦爛的歷史文化,還知道了西方宗教文化融入和傳播的淵源。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晶。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大門裡面有緬甸、泰國和印度捐建佛教建築佛堂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

游完洛陽白馬寺,感悟人的一生,缺憾是絕對的,滿足是相對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沒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快樂是自己給的,知足者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